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永安镇故事集》:艺术祛魅与女性困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永安镇故事集》:艺术祛魅与女性困境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9-22 14:55

  作者:周仲谋、李 想

  近日,曾在各大电影节大放异彩的电影《永安镇故事集》登上银幕,备受关注。青年导演魏书钧执导的这部影片,是一部由“独自等待”“看上去很美”“冥王星时刻”三个章节共同构成的“元电影”。影片讲述了某个剧组入驻永安镇准备拍摄电影的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主题尖锐犀利,通过艺术祛魅的方式,打破了电影神秘、神圣的光环。不仅如此,片中小餐馆老板娘“电影梦”的破碎、女明星陈晨“故乡情”的瓦解,均呈现了女性生存和情感上的困境。影片在看似幽默、嘲讽的喜剧化表达中,蕴含着深沉的人文关怀的内涵。

《永安镇故事集》:艺术祛魅与女性困境

《永安镇故事集》海报

  与大多数文艺电影不同,《永安镇故事集》是“关于电影”的电影,还原了一部小众电影的前期筹备过程,片中导演和编剧、制片人的争执与矛盾,揭示了电影圈的某种真实生态。影片以剧组进入永安镇拉开帷幕,将镜头对准了剧组的工作人员,拍摄片场工作的各项流程,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片中人物的造型也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中艺术工作者的风格气质,例如导演这一角色,脖子上始终戴着一条黄澄澄的大链子,且喜欢说唱;编剧这一角色的造型则是头发蓬乱,邋里邋遢,妥妥的宅男一枚。上述人物造型设计,迥异于观众脑海中有着高雅文艺范电影工作人员形象,把小众电影从业者拉到与普通人同样的地位与处境,反映了他们的艰辛和不易。影片还以近乎黑色幽默的戏谑口吻,嘲讽电影圈乱改剧本、制片人介入创作、影评人空中楼阁式评论以及恶意评分等现象,揭开了电影界的神秘面纱。说唱和黄金色的链子,似乎构成了对电影创作状况的隐喻:想要自由地进行艺术表达,却不得不受制于资本链条的束缚。

  《永安镇故事集》将人物情绪充分外化,运用多样化视听语言展示女性生存状态与困境。影片的前两个故事,分别围绕身份不同的两位女性展开叙述。“独自等待”讲述了永安镇餐馆老板娘小顾试图挣脱庸常生活却梦想破碎的故事。剧组没有到来之前,小顾几乎就是围着餐馆、丈夫、孩子、父母转来转去。影片大量采用框景构图,将人物的面部、身体置于门框、窗框、镜框之间,这不仅是小顾所处环境的展示,亦反映出其受到环境和人的重重围困,同时也是小顾渴望挣脱庸常生活状态的情绪外化。她就像一只泥沼中梦想着变成天鹅的丑小鸭,奋力向前游动,却游不出沼泽般黏稠、凝滞的生活。剧组的一次试戏,使小顾看到了改变现状的可能性,她渴望成为电影明星,走出小镇,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然而,命运似乎跟小顾开了一个玩笑,她的希望和努力最终化为泡影。女明星陈晨进组后,小顾被打回原形,又成了小餐馆的老板娘。影片运用手持长镜头拍摄小顾杀鱼的动作,晃动的画面将小顾梦想崩塌的强烈失落及不满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

  “看上去很美”讲述的故事,更像是小顾人生的另一面,即如果她的愿望实现成为了明星会怎样。如果说小顾的悲剧在于“走不出”,陈晨的悲剧则是“回不去”。功成名就的女明星陈晨回乡拍戏,受到幼时好友的隆重接待,然而“隆重”的背后,不过是利益交换的驱动。曾经的青梅竹马,而今只能四目相对,默默无言。往日闺蜜的刻意回避,令陈晨意识到时光流逝、身份悬殊所带来的友谊裂痕。亲戚、朋友的“道德绑架”式索求,更让她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与刻骨的悲凉。在该章节中,影片采用凝视的方式刻画陈晨内心的情感流动。眼睛是接受外部事物的窗口,电影通过大量主观镜头,以“摄影机之眼”代替陈晨的眼睛,观察家乡的变化。她透过酒店玻璃凝视外部世界,站在陈宏家楼顶凝视小镇风景,最后在充满水雾的车窗上画出一只眼睛,水雾顺着眼眶流下“泪珠”。没有台词的凝视镜头与隐喻的“泪珠”,正是对陈晨情感变化的影像化表达。从对小镇“乡愁”式的眷恋、怀念,到对变化后故乡的陌生化感受,再到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极度失望,陈晨与故乡、故人之间的最后一丝情感维系,亦随之崩断。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与片中导演、编剧关于“女性出走是缘于个人意识觉醒还是为了钱”的争论相呼应,多种视听手法的综合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与真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女性内心深处的情感困境。

  在影片的三个故事里,无论是想当演员而不能的小顾,还是寻求乡愁情感慰藉而不得的陈晨,亦或是对剧本不满意却不得不仓促开拍的剧组人员,似乎都被生活所围困。他们试图逃离却又无处可逃,想要打破牢笼却又放弃抗争,不满、无奈、妥协,构成了片中人物的命运怪圈。导演以睿智的眼光洞察困扰人们的永恒难题,嬉笑怒骂中自有几分悲悯的意味。影片并未给出解决难题的具体答案,而是以开放式结尾为观众留出更多思考空间,增添了回味的余韵。

  《永安镇故事集》作为一部年轻导演的尝试之作,无疑是新颖且有力的。影片以祛魅化的手法和幽默式的嘲讽,还原了电影创作的真实状态,表达了对电影的热爱、对女性的同情、对生存的悲悯,为“元电影”的探索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作者周仲谋为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教授;李想为兰州大学文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崔 莉:网络微短剧怎能靠一个爽字打怪通关

  • 话剧《寻找“王成”》:用时代的温度,全新阐释英雄精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