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络中国节•中秋】“皓月名楼 诗意中华”:皎皎中秋月,浓浓家国情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网络中国节•中秋】“皓月名楼 诗意中华”:皎皎中秋月,浓浓家国情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9-28 09:29

  作者:寻彧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明月皎洁,江波涌动,伴随着热闹的声乐与璀璨光影,9月27日晚,“皓月名楼 诗意中华”2023年网络中国节·中秋赏月直播活动,在江西南昌滕王阁举行。赣江江畔,观众沉醉在花好月圆夜的动人歌舞里;手机屏幕上,网民们通过现场直播,沉浸式体验现场的热闹氛围。

  作为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联接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其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一提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们心中便涌起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一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渴望与家人团聚的心情就愈发浓烈。经过千百年的诗歌传诵与风俗沿袭,中秋节文化代代流传,深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每一次庆祝传统节日,都是我们回望历史、体悟文化的时刻。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不仅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资源,更要运用新形式、新技术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增强文化活动的感染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让人们通过艺术观赏、网络互动等,感悟传统节日内涵,增进文化价值认同。如此,传统节日才能历久弥新,在传承中增添时代韵味。

  在本次活动中,“花好月圆夜”“明月照今朝”“千里共婵娟”三个篇章接连呈现。传统乐器创意表演,展现东方意蕴之美;活动嘉宾现场展示景德镇陶瓷绘制技艺,将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发扬;还有民乐串烧、国风歌舞、创意音诗画、青年合唱……节目亮点纷呈,融合了中秋节历史源流、人文风俗的文化内核与科技化的舞台、节目呈现形式,以兼收并蓄、多元交融的样式诠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为观众献上生动直观的文化盛宴;用现代化的方式传承和丰富节日内涵,也赋予了中秋节更鲜活的生命力。多变的是文化表达之形,不变的是团圆相聚之心,在变与不变中,中秋文化不断得到深化,家国情怀持续引发共鸣。

  本次线上直播还设置了赏月环节,皓月当空,万里银辉,广大网友共赏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三大名楼皓月升空的美景,以及国家天文台“超级大月亮”画面,解锁中国人的中秋浪漫。头顶同一轮圆月,身处同一片热土,网民们遥寄中秋祝愿、共抒家国情怀、传承文化根脉,共叙亲情、乡情、中华情。

  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或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聊天、品尝月饼,或是观看中秋节目,感叹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汇交织,我们阖家团聚、其乐融融,就在这平凡烟火里,映照出穿越千年的中秋意蕴。(寻彧)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崔 莉:网络微短剧怎能靠一个爽字打怪通关

  • 话剧《寻找“王成”》:用时代的温度,全新阐释英雄精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