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络中国节•中秋】皓月名楼思千古,诗意中华向未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网络中国节•中秋】皓月名楼思千古,诗意中华向未来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9-29 09:24

  作者:邓海建

  诗意中秋日,神州共此时。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万家团聚、共享天伦的好日子。月明九州,情暖人间。正如季羡林先生在《月是故乡明》中说的,“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溶溶月色、皎皎思念,链接起华夏民族的情思与浪漫。

  2023年“天涯共此时——中秋节”全球联动活动启动仪式22日在香港举行,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通过文艺演出、非遗体验、月饼制作、电影放映、文化沙龙等一系列活动,营造节日氛围,与当地民众共度中秋佳节。金秋皓月,盛世中华。今年网络中国节中秋的主题是“皓月名楼 诗意中华”。万家邀明月,澎湃家国情;名楼思千古,中华向未来。

  中秋,也作仲秋,因处秋季之中,故称中秋。最早记载于《尚书·尧典》中: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周礼》在《天官·司裘》中有“中秋献良裘”的记载,意指中秋时节夜寒风凉,管皮衣的官要给君王献上精致的皮衣。千百年来,“天凉加衣”,是温情叮嘱,是乡愁柔柔。中秋夜,依然有戍边战士用忠诚守护着祖国的每寸山河;中秋夜,依然有路网员工用坚守保障着畅达的归家之路;中秋夜,依然有快递与外卖小哥用奔忙呵护着万家团圆的美好……四海升平的祥和、人月两圆的温暖,是因为有无数人的默默付出。

  月饼的甜蜜、饭桌前的馨香,寻常日子中的小确幸,奔波旅途里的大梦想,在中秋这个诗意而浪漫的日子,让每个游子眼里有光、心间生暖。拜月娘、放天灯、纵情对歌、分享月饼……千百年来,“中秋奇妙夜”的形式在变,其核心价值始终未改:弘扬农耕文明、承续“合和”文化。“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是民族向上的动能。明月寄相思,家国总关情。

  2023年的中秋,还会与杭州亚运会邂逅。一般明月两般情。回首过去的三十余载时光,从北京到广州再到杭州,三座亚运之城,镌刻着时代与历史的变迁。西湖的水,是澄澈的蓝;西溪的菊,是热情的橙;龙井路的枫叶,是瑰丽的红;满觉陇的桂花,是醉人的金。在这场遍布“之最”的亚运盛会上,世界看到了“更好的中国”,我们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在精彩亚运里绽放的“中国力量”之美,既是大国风范的表达,更是和平发展的交响。这样的中秋,是“风景旧曾谙”的中秋;这样的中秋,是“一年更似一年好”的中秋。

  中秋在哪里?在中国、在世界,在亿万华夏子孙的血脉里。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侨界举行的欢迎招待会时,动情地说:“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知道,在座各位都很思念万里之遥的祖国和亲人,祖国和亲人也牵挂着每一位海外游子。”中秋是回家的祈盼,中秋更是共建美好家园的念想。

  江山万重,皓月千里。同赏中秋月,共叙中华情。这个中秋,祝福千家万户更团圆,祝福伟大祖国更盛美。(邓海建)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崔 莉:网络微短剧怎能靠一个爽字打怪通关

  • 话剧《寻找“王成”》:用时代的温度,全新阐释英雄精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