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志愿军》:历史真实的影像再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志愿军》:历史真实的影像再现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10-08 08:52

  作者: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周仲谋

  国庆档上映的电影《志愿军》第一部《雄兵出击》,是《长津湖》系列影片的姊妹篇。该片延续了《长津湖》系列的战争史诗格局,注重震撼性视听效果的呈现,歌颂了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是对抗美援朝题材“新主流”电影创作的延续和发展。

《志愿军》:历史真实的影像再现

  《志愿军:雄兵出击》剧照

  在内容上,《志愿军:雄兵出击》是对《长津湖》系列的重要补充。后者着重表现志愿军在朝鲜东线的作战情况,前者则聚焦于西线战场,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志愿军入朝首战告捷的两水洞战斗、38军113师攻占德川后奔袭七十多公里阻击敌人的三所里战斗和龙源里战斗,以及112师335团1营3连以百人兵力坚守阵地的松骨峰战斗。通过一幕幕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斗场景,影片弘扬了志愿军官兵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他们在武器装备不如敌军的情况下,凭着满腔爱国热情和英雄豪气,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他们的丰功伟绩永不磨灭。

  与《长津湖》相似,《志愿军:雄兵出击》也采取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叙事策略。宏观层面,影片开头介绍了朝鲜半岛局势以及美、苏等大国的态度,随着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我国领导人做出了志愿军渡江入朝的决策。随后,影片交代了首批志愿军将士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的过程。影片后半部分,亦有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慷慨陈词、向世界发出庄严宣告的情节。微观层面,影片详细地描述了志愿军入朝后的几场激烈战斗,既有对战争场面的逼真呈现,亦有对人物形象性格的细腻刻画。

  影片巧妙运用蒙太奇手法,把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叙事结合在一起,把发生在不同空间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营造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例如,影片把中国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大会发言的画面,与松骨峰上3连战士同敌人殊死搏斗的画面交替剪辑在一起。尤其是松骨峰遭到敌人炸弹轰炸后幸存战士们从焦土中举起手的动作,与联合国大会上伍修权举手的动作并置,既强化了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的联系,也深刻地揭示出国家尊严与生命个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在战场上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才能使列强承认中国的国际地位,人民的生命安全才有保障。

  与《长津湖》中有较多虚构人物不同,《志愿军:雄兵出击》中的人物基本都是有案可查,都是抗美援朝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从而赋予了影片更浓厚的历史真实色彩。《长津湖》在宏观历史事件基本真实的前提下,从微观层面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虚构人物。例如以七连伍千里、伍万里兄弟,梅生、雷睢生、余从戎、平河、谈子为等为代表的一线基层官兵,都给观众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这些人物虽然在参战将士名单中找不到,却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概括性。通过这些形象,影片既表达了对生命个体的人文关怀,也升华了“保家卫国”的家国主题。《志愿军:雄兵出击》中的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志愿军高层指挥人员、联合国参会代表,下至军长、师长、连长,乃至普通战士,都确有其人或有历史人物原型。这样的人物形象设置,体现了影片创作者试图以影像演绎和再现历史真实的努力。

《志愿军》:历史真实的影像再现

  《志愿军:雄兵出击》剧照

  影片的情节设置同样体现了创作者的这一意图。《长津湖》中的几个重要情节和战斗场景,如火车遭轰炸、乱石滩遇袭、激战通讯塔、雪夜设伏打援等,都是虚构的,只有结尾歼灭“北极熊团”的情节,才跟历史事件相符。《志愿军:雄兵出击》在情节设置上极大地强化了历史真实的成分,构成影片主体部分的每一场战斗,都是朝鲜战场上真实发生过的。包括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代表伍修权的发言,也都是毋庸置疑的历史真实。影片把“真”作为审美追求,对场景、服装、道具的要求也非常高,不少画面是实景拍摄,力求达到“真实”的目的。

  在思想主题方面,《志愿军:雄兵出击》多维度地揭示和深化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首先,通过国家领袖高屋建瓴的决策,点明必须打并且必须打赢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打赢了侵略者,才能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通过彭德怀总司令与38军军长梁兴初的对话,道出了人民军队的责任担当。当梁兴初说“战士们仗打得看见新中国,看见好日子了”,彭总语重心长地说:“这场仗你不打,就得儿子、孙子打。我们这代人一身血、两腿泥,还是我们打吧!”真切地反映了志愿军将士甘愿为祖国未来和下一代的幸福奉献牺牲的心声。再次,通过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代表扬眉吐气的发言,表明国家的尊严和地位,正是战场上的胜利赢得的。这些情节和对话,不仅充分体现出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之战、捍卫和平之战、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而且使观众受到灵魂震颤般的感动,在潜移默化中告诉观众,要珍惜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美好生活。

  由于要在有限的两个多小时里叙述三场战斗,并且每场战斗的主要参与人物都不相同,以致于影片在人物表现上有些分散,没能聚焦于核心人物,对战友间的兄弟情、同袍义的表现略显单薄。为避免这一缺陷,影片试图通过李默尹这一虚构人物串联起三场战斗,但与《长津湖》相比,影片对个体情感的开掘显得不足,对基层官兵的形象塑造不够生动和立体化。例如戴如义、杨少成、孙醒等松骨峰战斗英雄,其形象塑造若能再丰满一些,将会产生更大的艺术魅力和“情动”力量。

  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总体来看,《志愿军:雄兵出击》仍称得上是抗美援朝题材“新主流”电影的一部力作。影片主题鲜明、情节紧凑、场面壮观,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和铭记历史的表意功能,既在银幕上再现了志愿军将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彰显了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和强大。(周仲谋)

 

  《志愿军》:历史真实的影像再现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