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边的错误》:隐喻的重置与过载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河边的错误》:隐喻的重置与过载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11-20 09:57

  作者: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周仲谋

  由魏书钧执导、根据余华小说《河边的错误》改编的同名电影甫一上映,便引发截然不同的两极化评价。称赞者认为影片极富诗意和影像质感,是一部具有先锋气质和深刻哲思的文艺片。负面评价则认为该片剧情散乱、逻辑不清,让人看不懂。笔者认为,电影《河边的错误》是在悬疑侦探剧情的外衣下,表达创作者对世界、命运等的认识和理解。编剧和导演借原著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通过对小说的创造性改编,在影片中重置多重隐喻,使其具备了多种阐释的可能性,但也因隐喻的“过载”造成了剧情的晦涩难懂。

《河边的错误》:隐喻的重置与过载

《河边的错误》海报

  小说《河边的错误》发表于《钟山》1988年第1期,那时的余华作为冉冉升起的先锋小说作家,创作中既有着明显的探索尝试特点,也流露出打破陈规的反叛气质。小说《河边的错误》试图打破侦探文学的严密叙事逻辑,与随后发表的《古典爱情》《鲜血梅花》等作品,分别构成了对侦探、爱情、武侠等类型小说常规叙述模式的颠覆和消解。在原著对“疯子杀人”的重复叙述中,隐藏着作者对暴力、荒诞、无序、偶然性等话题的思考。

  同名电影在原著的基础上,一方面增删了有关情节,使其更符合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运用颇具创造力的影像画面,赋予作品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以多重隐喻拓展原著的思想意蕴。

  电影以存在主义大师加缪的名言“人理解不了命运,因此,我装扮成了命运”拉开序幕,接着是一场与剧情看起来没有什么关联的小孩捉迷藏游戏,游戏中扮演警察的小孩推开一扇门,自信满满地以为小伙伴们就躲在门后,却惊愕地发现外面是破败不堪的断壁残垣。开头字幕与小孩捉迷藏情节似乎是对影片里马哲查案过程的隐喻:当他信心满满想要侦破案件时,却陷入巨大的焦虑不安与困惑迷茫当中。影片主要剧情并不像悬疑侦探片那样,由犯罪分子在案发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入手,再通过层层深入的推理和调查取证等手段,最终找到真凶并将其绳之以法,而是反其道行之,打破观众对真相的期待,将每一步调查都引入无解的死胡同,让观众随着主人公一起承受来自案件、领导、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最后更是分不清现实与幻想。整部电影就像一张巨大的隐喻之网,悬疑侦探故事不过是其表层外衣,本意则是隐藏在故事情节与影像画面下的言外之意。

  作为一个典型的隐喻文本,影片《河边的错误》中的隐喻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对现实生活的隐喻,可谓之“生活之窗”。电影是观众窥视他人生活的一扇窗户,《河边的错误》借助案件调查过程,向观众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江南小镇的生活场景,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影片着力营造凝滞、压抑的氛围,使其与案件调查的停滞不前相互映衬,并以此强化人物由压抑到爆发的心理状态。在氛围营造中,风景起到了重要作用,缓慢流淌的近似黏稠的河水、阻挡视线的树林、弥漫的雾气、连绵的雨季,都烘托了人物的压抑感。这样的场景氛围隐喻着现实生活中的压抑无奈,使人联想到生活中某些想要挣脱却不得不妥协接受的东西。

  影片第二个层面的隐喻,可称之为“迷幻之梦”。西南大学段运冬教授在《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梦与电影具有同构性,电影就是编码之后的幻觉呈现。与原著不同,影片《河边的错误》把警察马哲的办公地点设在了倒闭的电影院中,隐喻着影片中关于案情的调查,恰似一场正在影院里上映的电影。由于电影和梦的同构性,关于案情调查的剧情也像迷幻梦境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非理性、偶然性,也折射出人物压抑着的无意识和隐秘欲望。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工作具有“移置”作用,“其重点由一重要的元素,移置于另一个不重要的元素之上,梦的重心既被推移,于是梦就似乎呈现了一种异样的形态”(《精神分析引论》)。同样,马哲工作的重心原本是找出杀死幺四婆婆的凶手,但接下来的调查却牵涉出王宏与钱玲的婚外情、许亮的异装癖等跟案情无关的人和事,进而导致王宏之死及许亮自杀。此外,马哲单位的评优、妻子腹中胎儿基因突变等事件也与案情关系不大,游离于案情调查的情节主线之外。影片后半部分马哲的思想和行为,更是在现实与臆想、幻觉、梦境之间来回穿梭,几近疯癫的状态把剧情进一步推向含混与歧义。情节主线的偏移、分散、凌乱、断片化、不连贯,颇契合梦把隐念润饰成形象的特点。影片由此成了以梦的形式完成的表意载体,并被植入了与电影创作主体有关的自反式想象。

  在《永安镇故事集》中,编导通过讲述一部电影筹拍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来揭示电影圈的某种真实生态、小众化文艺电影的生存境遇。《河边的错误》则以隐喻的方式,对电影及其创作主体进行自反性观照。片中拆除电影院招牌时,“电影”两个字坠落地上,指涉了电影作为艺术地位的下降及电影行业的状况。片中查案进展的艰难,不断被无关事件干扰的烦躁与无奈,跟创作主体完成一部电影的策划、拍摄过程中所经历的情绪体验也非常相似。片尾人物的妥协映衬了影片之外创作者的妥协,在人物马哲身上投射着创作主体的心理感受。可以说,该片就像埃舍尔那幅著名版画《龙》,以自啖其尾的方式完成了对电影本体的自我指涉。

  电影《河边的错误》的隐喻还体现在哲学层面,可名之以“哲学之眼”。影片的故事情节,特别是后半段亦真亦幻的剧情,暗示世界本身是荒诞的,对真相或本质的探寻终究是一场徒劳。执着于探究真相的马哲最后陷入困惑、迷茫、自责、癫狂,就像开头推开房门的那个男孩,以为可以找到门后的躲藏者赢得游戏,不料却看到了世界的满目疮痍。“没有答案,一起发疯”的宣传语,加上片头“人理解不了命运……”的字幕,也都在表达创作者对世界、人生本质的存在主义理解。

  多重隐喻丰富了电影的意义内涵与阐释空间,然而,大量的隐喻也给观众的理解接受增添了障碍。隐喻的“过载”不仅使影片晦涩难懂,而且有主题先行之嫌,以至于纤弱的剧情无法承担起如此多且复杂的主观理念。从哲学层面上来看,影片的主题也有可商榷之处。存在主义虽然看透了人生荒诞虚无的本质,却并不陷入悲观,而是强调看透虚无后的自我选择和不懈努力,有着“反抗命运”式的坚定与悲壮,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对此有生动阐述。但影片过于强调世界的荒诞、命运的无常、意义的虚无,以及作为主体的人在其面前的无奈与妥协,显得有些悲观绝望。文艺片如何处理好“文”与“质”的辩证关系,如何在作者表达与观众接受之间找到较好的契合点,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周仲谋)

  《河边的错误》:隐喻的重置与过载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庄 宁:在探寻文本奥秘中深化语文教学

  • 《花儿与少年》:综艺不是一场狂欢式的审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