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边的错误》:隐喻的重置与过载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河边的错误》:隐喻的重置与过载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11-20 09:57

  作者: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周仲谋

  由魏书钧执导、根据余华小说《河边的错误》改编的同名电影甫一上映,便引发截然不同的两极化评价。称赞者认为影片极富诗意和影像质感,是一部具有先锋气质和深刻哲思的文艺片。负面评价则认为该片剧情散乱、逻辑不清,让人看不懂。笔者认为,电影《河边的错误》是在悬疑侦探剧情的外衣下,表达创作者对世界、命运等的认识和理解。编剧和导演借原著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通过对小说的创造性改编,在影片中重置多重隐喻,使其具备了多种阐释的可能性,但也因隐喻的“过载”造成了剧情的晦涩难懂。

《河边的错误》:隐喻的重置与过载

《河边的错误》海报

  小说《河边的错误》发表于《钟山》1988年第1期,那时的余华作为冉冉升起的先锋小说作家,创作中既有着明显的探索尝试特点,也流露出打破陈规的反叛气质。小说《河边的错误》试图打破侦探文学的严密叙事逻辑,与随后发表的《古典爱情》《鲜血梅花》等作品,分别构成了对侦探、爱情、武侠等类型小说常规叙述模式的颠覆和消解。在原著对“疯子杀人”的重复叙述中,隐藏着作者对暴力、荒诞、无序、偶然性等话题的思考。

  同名电影在原著的基础上,一方面增删了有关情节,使其更符合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运用颇具创造力的影像画面,赋予作品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以多重隐喻拓展原著的思想意蕴。

  电影以存在主义大师加缪的名言“人理解不了命运,因此,我装扮成了命运”拉开序幕,接着是一场与剧情看起来没有什么关联的小孩捉迷藏游戏,游戏中扮演警察的小孩推开一扇门,自信满满地以为小伙伴们就躲在门后,却惊愕地发现外面是破败不堪的断壁残垣。开头字幕与小孩捉迷藏情节似乎是对影片里马哲查案过程的隐喻:当他信心满满想要侦破案件时,却陷入巨大的焦虑不安与困惑迷茫当中。影片主要剧情并不像悬疑侦探片那样,由犯罪分子在案发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入手,再通过层层深入的推理和调查取证等手段,最终找到真凶并将其绳之以法,而是反其道行之,打破观众对真相的期待,将每一步调查都引入无解的死胡同,让观众随着主人公一起承受来自案件、领导、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最后更是分不清现实与幻想。整部电影就像一张巨大的隐喻之网,悬疑侦探故事不过是其表层外衣,本意则是隐藏在故事情节与影像画面下的言外之意。

  作为一个典型的隐喻文本,影片《河边的错误》中的隐喻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对现实生活的隐喻,可谓之“生活之窗”。电影是观众窥视他人生活的一扇窗户,《河边的错误》借助案件调查过程,向观众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江南小镇的生活场景,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影片着力营造凝滞、压抑的氛围,使其与案件调查的停滞不前相互映衬,并以此强化人物由压抑到爆发的心理状态。在氛围营造中,风景起到了重要作用,缓慢流淌的近似黏稠的河水、阻挡视线的树林、弥漫的雾气、连绵的雨季,都烘托了人物的压抑感。这样的场景氛围隐喻着现实生活中的压抑无奈,使人联想到生活中某些想要挣脱却不得不妥协接受的东西。

  影片第二个层面的隐喻,可称之为“迷幻之梦”。西南大学段运冬教授在《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梦与电影具有同构性,电影就是编码之后的幻觉呈现。与原著不同,影片《河边的错误》把警察马哲的办公地点设在了倒闭的电影院中,隐喻着影片中关于案情的调查,恰似一场正在影院里上映的电影。由于电影和梦的同构性,关于案情调查的剧情也像迷幻梦境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非理性、偶然性,也折射出人物压抑着的无意识和隐秘欲望。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工作具有“移置”作用,“其重点由一重要的元素,移置于另一个不重要的元素之上,梦的重心既被推移,于是梦就似乎呈现了一种异样的形态”(《精神分析引论》)。同样,马哲工作的重心原本是找出杀死幺四婆婆的凶手,但接下来的调查却牵涉出王宏与钱玲的婚外情、许亮的异装癖等跟案情无关的人和事,进而导致王宏之死及许亮自杀。此外,马哲单位的评优、妻子腹中胎儿基因突变等事件也与案情关系不大,游离于案情调查的情节主线之外。影片后半部分马哲的思想和行为,更是在现实与臆想、幻觉、梦境之间来回穿梭,几近疯癫的状态把剧情进一步推向含混与歧义。情节主线的偏移、分散、凌乱、断片化、不连贯,颇契合梦把隐念润饰成形象的特点。影片由此成了以梦的形式完成的表意载体,并被植入了与电影创作主体有关的自反式想象。

  在《永安镇故事集》中,编导通过讲述一部电影筹拍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来揭示电影圈的某种真实生态、小众化文艺电影的生存境遇。《河边的错误》则以隐喻的方式,对电影及其创作主体进行自反性观照。片中拆除电影院招牌时,“电影”两个字坠落地上,指涉了电影作为艺术地位的下降及电影行业的状况。片中查案进展的艰难,不断被无关事件干扰的烦躁与无奈,跟创作主体完成一部电影的策划、拍摄过程中所经历的情绪体验也非常相似。片尾人物的妥协映衬了影片之外创作者的妥协,在人物马哲身上投射着创作主体的心理感受。可以说,该片就像埃舍尔那幅著名版画《龙》,以自啖其尾的方式完成了对电影本体的自我指涉。

  电影《河边的错误》的隐喻还体现在哲学层面,可名之以“哲学之眼”。影片的故事情节,特别是后半段亦真亦幻的剧情,暗示世界本身是荒诞的,对真相或本质的探寻终究是一场徒劳。执着于探究真相的马哲最后陷入困惑、迷茫、自责、癫狂,就像开头推开房门的那个男孩,以为可以找到门后的躲藏者赢得游戏,不料却看到了世界的满目疮痍。“没有答案,一起发疯”的宣传语,加上片头“人理解不了命运……”的字幕,也都在表达创作者对世界、人生本质的存在主义理解。

  多重隐喻丰富了电影的意义内涵与阐释空间,然而,大量的隐喻也给观众的理解接受增添了障碍。隐喻的“过载”不仅使影片晦涩难懂,而且有主题先行之嫌,以至于纤弱的剧情无法承担起如此多且复杂的主观理念。从哲学层面上来看,影片的主题也有可商榷之处。存在主义虽然看透了人生荒诞虚无的本质,却并不陷入悲观,而是强调看透虚无后的自我选择和不懈努力,有着“反抗命运”式的坚定与悲壮,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对此有生动阐述。但影片过于强调世界的荒诞、命运的无常、意义的虚无,以及作为主体的人在其面前的无奈与妥协,显得有些悲观绝望。文艺片如何处理好“文”与“质”的辩证关系,如何在作者表达与观众接受之间找到较好的契合点,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周仲谋)

  《河边的错误》:隐喻的重置与过载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崔 莉:网络微短剧怎能靠一个爽字打怪通关

  • 话剧《寻找“王成”》:用时代的温度,全新阐释英雄精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