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赵宜 赵逸伦
近年来,网络微短剧蓬勃发展,成为影视流媒体产业中备受瞩目的“新贵”。微短剧最早可以追溯到早期视频网站推出的“迷你剧”等概念剧集,如2013年优酷网出品的《万万没想到》等作品。但受限于传播能力,创作者并未集中发力,市场也没能形成稳定受众。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短剧在移动终端得到了迅猛发展,长/短视频平台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创作态势。2019年,快手平台上线“快手小剧场频道”,腾讯视频则出品漫改真人短剧《通灵妃》,网络微短剧出现首轮制作浪潮。2020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在备案系统新增“网络微短剧”板块,正式将其纳入监管体系,也标志着一种新的网络文艺形态的诞生。
但由于微短剧成本低、拍摄快、融梗多,许多作品一上线即能吸引高点击量,迅速占领流量池,使得不少创作者不惜采用模仿抄袭等手段,以快速博取流量,导致微短剧出现内容同质化严重、监管困难等问题。尤其是2022年,“小程序剧”通过广告投放吸引大量用户,以“前期免费,后期收费”的方式引导用户充值。在流量的刺激下,粗制滥造、格调低下、内容擦边等乱象开始在此类小程序微短剧中集中出现。
2022年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尽管微短剧总体呈现出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一种新兴的“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利用技术手段脱离监管,发展快、势头猛、不规范、问题多,形成对主流作品“劣币驱逐良币”的挤出效应,对网络传播秩序造成冲击。并指出应加大对精品微短剧的扶持力度,“支持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微短剧,塑造更多能鼓舞和激励青少年的人物与故事”。
伴随着相关规定政策的出台,各大视频网站相继推出针对微短剧业务并实施的项目战略与扶持计划。如抖音的“辰星计划”明确要求强化用户追剧心智,持续产出影响力爆款。当下微短剧的题材选择也逐渐不单纯以流量为导向,而是呈现出精品化、主流化的趋势,在2023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布会上,腾讯视频发布了聚焦粮食安全的《南繁一家人》、基于传统文化传承与文物保护题材的《恭王府》《赵小姐的笔记本》等,快手发布了女性职场题材的《实习生莱莱》与现实主义题材的《屋檐下》。除此之外,由互联网博主独立创作,聚焦流失海外文物的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也吸引了广大网友和社会群众的关注,央视高度评价其“立足现实引发强烈共鸣”。
可以看到,在广电总局领导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等系列积极引导与管理下,微短剧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产品双重属性被强调。这使得前些年微短剧创作良莠不齐的态势得到有效扭转,社会效益被放在首位,传播秩序持续规范、内容质量稳步提升。
当下的微短剧,可以演变自传统剧集,但不能仅将其认为是长剧的浓缩。微短剧自身在发展中呈现出全新的创作手法、叙事技巧,与传统电视剧或网剧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以叙事手法为例,微短剧因其极短时长的限制,使其每一集故事几乎仅围绕着一个中心事件展开,将其中作为转折点的重要事件串联起来,而为了吸引观众继续观看,也会在每集结尾处制造戛然而止的悬念。如抖音出品的爆款微短剧《乱世婚宠夫人要逃婚》,每集时长都在2分钟以内,用6集的篇幅讲述了霍家家宴上发生的故事。在每集剧情结束后,会以弹幕的形式呈现总结性或预告性的关键词,如“相亲相爱一家人”“计中计”等。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微短剧备案规划数量增长接近500%,上线备案数量增长约60%,业内人士预测,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今年可能将达到250亿元。可以说,是“不同平台、不同玩法”的变现模式带给了微短剧如此大的商业体量。长视频平台与其传统盈利模式类似,平台根据观看情况与片方分账;短视频平台同样借鉴流媒体平台的一贯玩法,通过广告植入等方式盈利,如洗护品牌KONO出资的“定制短剧”《不熟恋人》,在3、4、6、10、14集都出现了“十七同款”小黄车超链接,可以一键跳转至抖音商城完成KONO洗发水等产品的购物;而前文提到的小程序类微短剧,则更多地借鉴早期网络剧的变现模式,部分免费观看,充值后才能继续观看。可以说,在不同平台的影响下,微短剧整体形成独特的盈利与传播模式。
同样,微短剧的许多媒介特征也来源于短视频平台。网络微短剧以竖屏为主要制式,颠覆了传统剧集的水平方向制作和播放模式,需要新的电影语言适应新媒体叙事特征,而目前的微短剧的创作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电影的“新媒体的语言”。在竖屏9:16比例的限制下,人物特写镜头明显增多,观众与剧中人物的沉浸式体验明显增强。诸如此类变革的背后是影像美学的创新,竖屏影像长期被压抑的丰富可能性在此得以被安放和兑现。此外,在互动微短剧领域,腾讯视频的《恭王府》以线上沉浸观剧与线下实景体验相融合的方式,让用户以不同角色探索剧情,实现跨媒介融合,而《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成功也得益于社交媒体的推广,引发关于“文物回家”等话题的广泛讨论,展现了微短剧作为社会话题和价值观表达工具的巨大潜力。
可以说,在当下的发展阶段,微短剧的“野蛮生长”期已经结束,开始迈进“精品化、主流化”的新阶段,并且作为新兴媒体的文艺形式,不断探索自身新的美学特点。今天,中国网络微短剧正如网络文学和短视频等文艺领域一样,实现了海外传播和市场占有,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文艺载体,是其精品化、主流化探索和美学实践的未来方向。
(作者赵宜系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赵逸伦系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