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江湖与庙堂之间》:探寻千年前先贤的心路历程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在江湖与庙堂之间》:探寻千年前先贤的心路历程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12-19 16:16

  作者:袁恒雷

  范仲淹在《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有两句广为传唱的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不到三百字的原文已经足够凝练,这两句更是对古今多少先贤高风亮节的精准概括。储劲松对这两句该是极为喜爱,在其新著《在江湖与庙堂之间——贬谪中的宋代文人》的封面上,正是一幅江水泱泱、云山雾罩的淡雅国画,画中一曲回环盘绕的山路顶端,坐落着一间雅致的亭子,仿佛里面有人在对弈,或饮酒赋诗,或许正映照了本书讲述的十一位文人远离庙堂后的归隐生活。

  全书依次讲述了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苏舜钦、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陆游、杨万里、辛弃疾等十一位两宋文人的贬谪与归隐生活。提起这十一位宋代文人,对稍有文史常识的人来说几乎都是不陌生的,他们均是享誉千载的文化名人。因此,要写作他们的文化散文,素材固然是丰富的,可也意味着出新的艰难——前人早已写出足够分量的解读了。比如苏轼,传记就已有好几本,解读他的文章更是汗牛充栋。储劲松没有人云亦云地写他们从生到死的传记,而是将目光触及他们被贬谪后的人生旅程,从他们第一次或被主动或被迫离开朝堂,然后在江湖与庙堂之间往复的过程,特别注重透过其言行——尤其是他们这段时间写出的著作探究这些文人的心路历程。

  储劲松并没有直接拿着材料一顿翻译和拼接了事,那样必然没有可读性与新意。他依据既有的资料进行了合理的推理与想象,适当运用环境、神态、动作等描写,大大增加了可读性。比如,写王禹偁在秋天携着老父亲和妻儿,从京师赶往商州贬所时的场景就很形象逼真:“出京路上,他不时依依不舍地回望京城,委屈的泪水打湿了衣襟。”这或许是大部分遭遇贬谪的大臣及其家属的模样,储劲松如此写来显然具有普遍性与共情性,令人觉得可信。

  从北宋初的王禹偁写到南宋末的辛弃疾,跨越近三百年的时间维度,从朝廷庙堂到江湖山野,以十一位名臣为基点,向外扩散出包括诸多皇帝与大臣的整个两宋风云图。其中,我们既看到了两宋励精图治的君臣同心协力,也看到了昏君奸臣的祸国殃民。十一位文人浮浮沉沉,在皇城见识了上层社会的团结或分裂,也在江湖之远目睹了民生之艰,因而愈发忧国忧民。比如在黄州,从北宋初的王禹偁,到八十年后的苏轼,两人都被贬谪至此,而黄州的面貌几乎没有变化,这正是因为:“繁重的赋役导致民不聊生,是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这些文人们往往官运不幸诗文幸,他们最出彩的著作往往都是在远离庙堂之后创作的。为了撰写这些文人的心路历程,作者做足了案头功夫。仍是以苏轼为例,作者发现,在创作于黄州、惠州、儋州的大量作品中,读出了苏轼“多有灰心、沮丧、沧桑、凄怆之语”。这三个地方,连苏轼自己也认为对其人生有特别的价值——“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储劲松用一句话概括了苏轼这时的心路历程:“在贬谪期间,苏东坡寄意诗词文章,兼习书法绘画,并深研佛老之学,用这些来为自己渡劫。”不仅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苏轼这期间的人生特点,还点明了在其乐天知命的外表下,这些不过是其无奈的“渡劫”。

  在这十一位贬谪文人中,作者对杨万里突破自我的心路历程的描写尤为出彩。杨万里能够成长为南宋公认的“诗坛盟主”,这和他不断超越自我分不开。“摈弃宗派门户,挣脱前人窠臼,各自独树一帜。他写诗,最初学的是江西诗派,后来相继以陈师道、王安石、晚唐诗人为师,知常州以后,得自己诗法,而今他更认为,要勇敢决绝地突破陶渊明、谢灵运、黄庭坚、陈师道这些前代大诗人的羁绊,再伐山林,重辟天地。”作者在掌握的现有材料中进行了进一步延伸解读,让材料为我所用,避免了堆积材料与故纸堆的烟尘气,让腐旧的纸灰经过一层层滤网后,掉落的均是珠玉般的文字,才能成就十一卷犹如泛着花草清香的山间微风吹来。

  值得一提的是,储劲松为了做到向杨万里等先贤作文精神的致敬——“作诗不能闭门苦思,要游历四方,邀江山风月来相助。”于是,在本书当中,储劲松抓住各种机会来到这十一位先贤故事的发生地探访,在滁州拜祭琅琊山与醉翁亭,在沧浪亭寻访苏舜钦手植竹林的清凉,在濮公山聆听当地父老说苏轼的往事。他笔下的一篇篇笔记,就成了他寻访先贤足迹的心灵撞击之音。他一次次走到先贤身边,与他们一起欢歌畅饮,悲鸣长叹,让一位位先贤千年前的心路历程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而后又飘然而去。(袁恒雷)

 

  《在江湖与庙堂之间》:探寻千年前先贤的心路历程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