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新驱动,打造中国纪录片新语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创新驱动,打造中国纪录片新语态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12-19 16:20

  作者:赵 捷

  2023年,一批独具创新特色的纪录片精品力作汇聚起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综合分析2023年重点纪录片创作与生产,其创新亮点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视角展示国家形象、宏大主题彰显时代情怀

  2023年的众多主题主线作品都更加注重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视野格局。在宏大主题之下,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故事细致生动地勾勒出个人命运和时代历程的交织、个体抉择和全球视野的融汇,让作品不仅拥有高远宏阔的格局,又具有鲜活的人性温度和充沛的现实力量。

  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就把“大写意”与“工笔画”完美地进行了贯穿融合。在剧集第六集《和合共生》中,为乌兹别克斯坦修复希瓦古城而忙碌的年轻中国文物保护工程师,想到自己也是沿着昔日张骞的足迹,不远万里抵达此地,这一瞬间,历史与今天,时代与生命个体互联互通。正是通过展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追寻幸福、奋斗逐梦的故事和细节来铺陈、延展和深化主题,让《通向繁荣之路》既全面梳理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重要进程和重大成果,又能通过生动的现实影像增加主题与内涵的广度与厚度。

  北京冬奥会官方电影《北京2022》,则将无数不为人知的微小瞬间精心勾连、细腻刻画、徐徐展现。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志愿者、医务人员、工作人员组成了“冬奥人”的群像。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了,他们是如何在漫长的筹办、备战、等待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一重又一重突破,从而彰显了奥运精神。充满人性关怀的故事刻画与圆梦冬奥的壮阔进程彼此交织,既气象博大,又细腻多彩,让这个中国故事充满了感动和震撼。

  历史文献纪录片:注重表现历史赋予现实的丰厚意义

  文献纪录片不是对历史文字的简单复刻,而是要让作品成为一部“见历史” “见信念”“见品格”的影像“历史书”。我们欣喜地看到,2023年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不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具有了更强的创新意识,更从内容发掘上改变以往一些文献纪录片只有全景没有细节的刻板印象,更新“讲历史”“讲故事”的方式,借助纪录片视听语言的综合手段完成对历史解读由外到内的建构。

  全国首部全景立体呈现原中央苏区历史的文献纪录片《从瑞金出发》从史实中凝练升华出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探索中形成的苏区精神。创作者以“寻根”的方式完成作品的创新表达,让革命先辈们的奉献和担当能够在今天被继续看到,并有机会得到传承。剧集第九集《出发,再出发》将主题升华到最高点。当习近平总书记在红军长征出发地考察时说道:“我来这里是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也要不忘初心。”循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总书记提炼的28个字的苏区精神,成为出发、再出发的不竭动力,也点明了“寻根”与“出发”的实质所在。

  纪录电影《穿越烽火》记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部人民电影《延安与八路军》从拍摄到洗印的过程中的传奇故事。影片不但以独特的影像风格精心构筑起历史的氛围,更通过历史与今天的对话,用影像之力牵引观众走近袁牧之、吴印咸、冼星海等人饱含热血践行诺言的生命历程。历史与现实相互关照、彼此渗透,借助蒙太奇的力量,我们看到了历史影像背后的那一个个鲜活的人,还有他们的生命旅途与精神追索。

  人文纪录作品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注入新能量

  2023年,无论是揭示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与当代中国的价值和意义的《寻古中国》,还是从自然、历史、文化等不同维度对泰山进行全方位解读的纪录片《大泰山》,创作者都越来越注重以创新形式传达中华文化意境之美、中国精神底蕴之厚、中华情感承载之深。

  《寻古中国》以年轻化的风格展现中华文明五千年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在节目中,创作者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通过CG制作技术复原原始遗迹的手段,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文明演进历程,展示最新考古发现,使故事讲述的方式生动细致、扣人心弦、独具匠心。年轻态的表达不但让纪录片越来越接地气,也在丰富可看性的同时赋予文化更加深层次的时代意义。

  《大泰山》是一部以4K超高清画质全景式呈现泰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的电影。作品并不满足于大量壁纸般的镜头画面,而是在全景式展现泰山本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讲好泰山的精神内涵、美学内涵,把科技思维同人文思维、美学思维融合在一起,让现代的科技手段为表达人文精神、人文思想服务。创作者将泰山活化为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通过熊猫泰山、利玛窦、泰戈尔、狄更生等故事讲述了中国人通过泰山这个载体和世界进行沟通的动人历史。

  社会纪实类作品:普通人的高光时刻折射时代精神

  潜入社会深处,敏锐地捕捉正在发生的变化,为时代留下极具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一幅幅肖像,是创作社会纪实类纪录片的使命和追求。2023年《闪闪发光的儿科医生》《看不见的顶峰》等纪录片通过讲述普通人的真实故事,为进入“大片时代”的纪录片提供了另一种观察方向:真实地展现生活的质感、人性的温度、情感的力量,彰显时代精神不可或缺的平凡元素。

  在《闪闪的儿科医生》中,全天候隐藏式拍摄将儿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以全方位视角展现出来。从手术室、门诊到病房的人间万象,到每位医生在不同情境下展现的真性情,作品同时聚焦于新生儿、学习困难、单亲带娃、青春期、心理问题等当下社会热点,让故事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故事性、真实性、娱乐性、知识性兼容的同时,又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

  《看不见的顶峰》记录了中国首位盲人登山家张洪从作出决定、筹备训练,到攀登珠穆朗玛峰直至成功登顶的全历程。无论是主人公与妻子之间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还是与同伴们在攀登的极限条件下陷入生死考验,影片强烈的代入感令身处不同地域、有不同人生境遇的人群都能从中激发出自我对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感悟。

  自然类纪录片:在讲好生态文明故事的基础上不断求新

  生态文明既是中国课题,也是世界课题。中国生态自然类纪录片在2023年以鲜明的全球化视角和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神韵,兼容耳目一新的立意和生动的叙事,显著提升了视听综合美感和观赏性,以纪录片形式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成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纪录片《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聚焦人与大自然万千物种“共生”这一核心主题,让观众既看到中国国家公园中的大熊猫、东北虎等最珍贵的国宝级动物,也看到中华小蜜蜂、高原鼠兔等平时不为人注意的小生灵。影片在全景呈现中国国家公园的大自然美景、动植物奇观的同时,也展现国家政府、普通民众、科研人员等在保护动植物过程中倾情投入的一个个暖心故事。独特的叙事手法让作品在视听综合美感和观赏性大幅提升的同时,又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成果,这是一次关于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权威性、高站位、国际化的新表达。

  相较于全景呈现的鸿篇巨制,《黑鹳的春天》以小而精的影像记录方式,通过沉浸式观察、年轻化表达,以小见大地表现了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之美。作品积累黑鹳素材长达七八年之久,拍摄了这种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世界濒危鸟类大量第一手素材和极具价值的珍贵影像。同时,作品还生动地讲述了黑鹳与其它鸟类之间跌宕起伏的生存故事,人性化表达让观众在鸟类的生活中体察到与人类共通的情感。

  2023年中国纪录片创作秉持“时代影像,真诚记录”的职责使命,深耕内容品质,不断创新超越,“思想+艺术+技术”融合让纪录片创作亮点频出,海内外交流合作的深入,让2023年纪录片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同时,随着纪录片传播媒体形态的不断创新,具有全媒体传播特质的纪录片产品不但在数量上增多,在选题内容和创意方向上求新求精,为2023年的纪录片创作留下丰富灵动的表情和印记,也让中国纪录片多题材、多类型、高质量发展格局更为清晰。巧绘多彩中国故事,相信未来国产纪录片将进一步在多元纪实影像书写中开阔新语态,成就新时代纪录片发展的万千新气象。

  (作者系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

 

  创新驱动,打造中国纪录片新语态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