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纪录片《再登地球之巅》:生动呈现第二次青藏科考的丰硕成果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纪录片《再登地球之巅》:生动呈现第二次青藏科考的丰硕成果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1-09 16:44

  作者:王永利

  12月30日至1月3日,大型科学纪录片《再登地球之巅》在CCTV-9每晚8点播出。该片是首部以科学视角全面解读青藏高原的系列纪录片,以纪实电影的手法,通过科考一线科学家的视角,带给观众“沉浸式”科考的神奇体验,同时全方位展现了在全球环境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科学家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保护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纪录片《再登地球之巅》:生动呈现第二次青藏科考的丰硕成果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和地球的“第三极”,它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也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启了第一次青藏科考,科学家们对青藏高原的冰川、大气、生物等领域有了诸多首次发现。半个世纪后,2017年开启的第二次科考则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下对青藏高原更全面更系统的一次重大科学考察和研究活动。五集纪录片《再登地球之巅》以“亚洲水塔”“空中秘境”“生命之极”“人类边界”“时间之尺”等篇章,又一次展现了青藏高原神奇的地域特色,更凸显了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研究的伟大目标以及考察取得的世界级成果。

  无论是朱立平带领团队在极端气候的藏北无人区高原湖泊中取岩芯,还是高晶带领团队在喜马拉雅珠峰季风交汇的地区升起热气飞艇,一丝不苟、执著坚韧,是科学家置身困境时的共同态度。为了构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徐祥德院士团队提出人工增雪补冰解决冰川萎缩的方案,并经过科学实验证明了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徐勇合理规划人口与土地承载力,大胆提出规划河流,改造山南谷地,新增可利用土地近800平方公里。严谨求实、探索创新,是科学家面对困难时百折不挠的追求。他们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和造福人类的崇高使命,令人敬仰,让人感动。

  《再登地球之巅》画面唯美,影片中巍峨的雪峰、瑰丽的冰川、碧蓝的湖面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令人陶醉。为了获取第一手的动人画面,摄制组成员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珠峰、高黎贡山、昆仑山、可可西里无人区、羌塘无人区、独龙江秘境、喜马拉雅山脉沟谷、黄河源第一冰川、塔克拉玛干沙漠、墨脱原始密林等地,捕捉到了塔黄开花、风吹楠、火桐树、黄果冷杉等珍稀植物奇观,在4K超高清摄影机、航拍、无人机空中摄影、采用延时摄影、三维动画、显微摄影、水下摄影、卫星遥感图片、激光扫描图片等技术的加持下,呈现出了一幅青藏高原生态全景图。三维动画和二维动画模拟科普图形,生动诠释科学原理和地质地貌及内部结构。原创音乐和乐队演奏的抒情性和解说词的诗意表达,增加了作品的影像诗的唯美魅力。

  作为中国首部全面展现青藏科学考察的纪录片,《再登地球之巅》以一项重要影像工程和一种文化符号,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了宝贵的典藏文化精品。(王永利)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