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汎
最近,由天津美术馆举办的“图灵花园——沉浸交互MR(混合现实)数字艺术大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展览被称作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沉浸交互MR数字艺术大展”,展览综合利用空间算法识别技术、全息投影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等,使佩戴设备的观众在虚幻与现实并置的沉浸式旅程中自由穿梭,并通过交互反馈的方式实现双向互动。
展览的首次改版以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为蓝本,为美术馆观众编织了一段亲切而有趣的故事。人们可以在入口处的“树洞之门”触摸害羞的蘑菇先生,在“造物之境”中创造“童话精灵”并见证它在现实空间的“诞生”,在“创造茶话会”的虚拟和现实场景中创作个人绘画作品,在“坠入虚无”的激光艺术装置中静观自我……通过对经典文学角色、场景的复刻与拓展,展览在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中,打造出了极具创新性的想象空间,缔造了充满奇幻色彩的感官体验,进一步探索弥合现实与虚拟世界差异的可能性。
天津美术馆“图灵花园”展览现场 ©天津美术馆
沉浸式艺术展是数字技术应用于艺术创作领域的重要实践,顺应了艺术与公众、博物馆与公众的结构关系转变,体现了21世纪体验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沉浸式艺术展已成为社交媒体上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展览形式之一,吸引着海内外各路游客前往参观。现代主义艺术因自我阐述的封闭性曾将公众拒之门外,面对过去艺术对公众的疏离、博物馆的单向知识传输,艺术家与策展人从不同角度解构传统权威,使当代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面貌。沉浸式艺术正是在固定的展览空间中,利用数字技术综合声、光、电、纹理等多感官元素,使进入展览场域的公众获得全身心沉浸式体验的艺术装置。这一过程颠覆了艺术作品与观展人的传统身份,为走入艺术作品之中的公众提供了超越主客二分制观看模式的全新艺术体验。
成立于东京的跨学科艺术家群体teamLab被视为沉浸式艺术装置的代表性群体,其于日本设立的数字艺术博物馆在开馆第一年便超越梵高博物馆,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参观人数最多的单一艺术家博物馆。2017年,teamLab在北京举办了中国首次大型个展,邀请观众在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的超现实世界中互动体验,吸引了20万余国内观众前往参观。根据teamLab的观点,沉浸式数字艺术与传统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观众的存在与行为能够对艺术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艺术作品转而由“观众”与“艺术”本身共同组成;此外,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艺术的构成,同时也使观众在无边界空间的互动中,重新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关联,这正是沉浸式体验的重要价值所在。
teamLab Borderless东京数字美术馆展览现场 © teamLab
在近年来极为热门的大型沉浸式艺术装置展览中,艺术史光影展将为人熟知的艺术史巨作与艺术遗址纳入数字体验经济的商业模式之中,赋予经典艺术以“数字生命”的可复制形式。早在2001年“梵高沉浸式体验展”(Van Gogh Immersive Experience)就已在柏林、伦敦和巴黎等地举办。直至今日,这位来自荷兰的后印象派画家仍然享受着来自全球沉浸式展览创作的偏爱,作为艺术史中的偶像式人物,梵高的绝对知名度与其作品强烈的色彩情感表达,常常能够为展览带来广泛的吸引力。除此之外,莫奈、马蒂斯、达芬奇等著名艺术家也屡次担任着海内外沉浸式艺术展的主角。以2024年上半年的国内展览为例,“永远的梵高”“梵高记忆-数字中国环球巡展”“梵高艺术·光影大展”“莫奈与梵高”“梵高到马蒂斯”等沉浸式艺术展遍布全国,并在不同城市间巡回展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跨越了时空限制,为各地观众提供着触手可及的光影体验。
近年来,致力于呈现我国传统艺术文脉的沉浸式艺术展也在不断涌现,正在展览中的“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久仰了中国画” 等艺术史光影展,使观众在历史性的情感联结中,通过身临其境的互动方式,体验中华艺术瑰宝的无上魅力。以“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为例,该展以200余幅著名艺术家重绘的敦煌壁画为核心内容,借助3D光雕等数字技术,以雄伟绮丽的光影场景为艺术载体,演绎“鲜活”的敦煌文化遗产。自2021年首展至今,展览已成功在北京、上海、海口、南京、成都、青岛、泉州等城市展出,带领近百万观众穿越千年历史,直观体验大漠深处神圣的艺术瑰宝;未来该展也计划走出国门,以创新性的当代艺术语言向世界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辉煌。
近期国内部分沉浸式艺术史光影展海报
沉浸式展览使观众清晰认识到自身正处于一个艺术与科技所打造的“异托邦”之中,将身体沐浴在光影的变幻之下,在这一空间中的人们迎来了或遥远或新生的数字生命,参与“世界”的构成,也与特定形态的“自我”相遇。正如天津美术馆“图灵花园”的技术呈现,物理空间中的身体沐浴也正在向数字空间中的虚拟身体体验延伸,进一步改写着“身临其境”的内涵与意蕴,开启了展览更加丰富的多维互动,在VR、AR技术的基础上,MR技术进一步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边界,人们在流动的世界中以流动的自我形态前行,既参与着创造的过程,也探索着更多未知的领地。
在后人类时代,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征服自然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存在形式与生存状态,长久以来占据主体地位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正面临着改写。沉浸式艺术展在虚拟与现实世界间提供的互动体验,借由艺术的感知媒介,给予公众直面科技之于人类变革的契机。在展览中,人们并非以纯粹的自然形态担任世界的主宰者,而是基于多元化的存在样态穿越虚拟与现实,在世界万物的整体联结中重新审视自身。在沉浸式的互动参与中,公众不仅参与了作品的表达,也不断经历着自我界定、自我形塑的过程。因此,不难预见,在科技的发展以及艺术与科技的进一步融合下,沉浸式艺术展将不断更新身临其境的多维度体验,带领人们展望世界的未来。
(作者张汎系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