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4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科技之光点亮文艺之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2024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科技之光点亮文艺之美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2-04 18:18

  作者:李蕾

  2月3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同心向未来——2024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播出,在观众中引发热烈反响。盛典以“同心向未来”为主题,分为序幕“同赞·时代新篇”和“同梦·不负韶华”“同望·源远流长”“同兴·东方春潮”“同创·筑梦未来”“同心·和兴天下”五个篇章,用艺术与技术的互彰与融合,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展现出网络视听的创新活力。

  上九天揽月,到深海探险,仰观宇宙深处,探索世界前沿……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很多以往无法想象的事情如今都成为了现实。这一辉煌历程为艺术创作提供了鲜活素材,也催生出网络视听盛典中一系列科技题材或者富含科技元素的作品。2000多年前,屈原用《天问》叩问苍穹,向宇宙求问真理之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致敬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的航天主题音乐创演秀《有种浪漫叫中国航天》,让千年前的屈原与现代的航天员隔空对话,真人情景演绎中华民族对未知宇宙的不懈探索,为中国建设科技强国历程留下了生动注脚。科技题材创作的生动表达和深刻主题如同火种,点燃了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了舆论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在互联网上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科技文化互动空间。

  盛典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硬核科技的努力追求,也聚焦科技赋能美好生活的温馨瞬间。开小饭店的夫妻、驻外记者和航天工程师这些忙碌在不同岗位、无法经常在家陪伴年幼儿女的父母,想给孩子讲个故事,陪伴他们进入梦乡。情景剧《用AI陪伴》就实现了这一诉求——通过AI换声将声音嵌入故事库,让孩子随时可以听到爸爸妈妈讲述的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科学知识,展示AI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更多可能性。

  科技感并非科技题材创作的专属。盛典创作者在其他节目的编排和舞美技术上也融入了科技元素,不断刷新着观众的审美体验。文学大家苏轼的故事已经被很多文艺作品演绎过,要想做出新意,单从艺术层面实现突破很难。创意秀《苏轼圈》另辟蹊径,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训练,深度还原历史上的苏轼形象,创造出可互动的AI数字人。“他”不仅参与了剧本创作,独立撰写剧本大纲以及苏轼一角的台词,还登上大屏,与主持人和观众对话互动,再现宋时文人的潇洒豁达。还有情景音乐剧《别岁雅集》运用多元复合的视听手法,将节目打造成一场宋代文人墨客过年期间的新春雅集,以声、光、影重现名画《西园雅集图》的真实情景,以点茶、插花、焚香等雅事展现中国传统生活美学,以新技术传达中华文明历经千年的隽永情致。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换上硬科技的新装,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软表达”,变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带着时代的律动感。

  当科技在叩门,网络视听还以向上的奋斗激情和向善的人文关怀作出回应。数字人公益秀《藏在星里的秘密》用独特的“超能感知力”进入孤独症群体的世界,引发社会各界对“来自星星的孩子们”的关注,挖掘艺术的治愈能力。数智人雨菲通过视觉演讲《追梦一刻》,让以奥运会游泳冠军张雨霏为原型的数智人站在了泳道前。和参与比赛时的状态不同,这一次“她”追寻的是自己的人生方向。从犹豫呢喃到豁然开朗,再到无比坚定,完成一场从“泳”到“勇”的成长蜕变。这其实就是中华体育健儿不断拼搏追梦的缩影,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历程的缩影,中华体育精神的缩影。同样是体育题材,歌舞秀《向未来奔跑》运用激光秀、纱幕投影等新技术打造热血沸腾的摇滚现场,回溯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荣耀时刻,重温赛场上的惊喜与感动,用拼搏激情点燃了舞台,也点燃了观众的心。

  总之,科技的广泛运用,极大地丰富了网络视听的表现手段和艺术面貌,既能带来大片般的审美体验,又能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放大艺术的细节之美和共鸣效果,助力作品与观众开展更深度的交流。正如业界流传的一句话,当网络视听遇上科技,唯一受限的是你的想象力。2024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用一条从技术到艺术的创新之路,为网络视听行业发展和艺术进步提供了有益启示,指明了发展方向。

  (作者系光明日报影视评论版副主编)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 2024微短剧:新时代呼唤新内涵,新变化折射新要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