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红毯先生》:现实主义喜剧的批判与沉思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红毯先生》:现实主义喜剧的批判与沉思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2-18 17:49

  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 周仲谋

  电影《红毯先生》由刘德华主演、宁浩执导。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喜剧作品,该片通过影星刘伟驰拍摄农村题材影片的经历,真实地呈现出了娱乐圈的芸芸众生和怪诞现象,折射出当今社会现实中某些鲜为人知的角落和面相,有着犀利的批判锋芒和深沉的反思意识。

《红毯先生》:现实主义喜剧的批判与沉思

《红毯先生》剧照

  影片的主人公刘伟驰,从影多年,虽然名气很大,却从未在电影节上拿过大奖,这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由于平时忙于工作,对家人缺乏关爱,跟妻子无法正常交流,以至于婚姻支离破碎。为了获得影帝奖杯证明自己的演艺实力,刘伟驰决定与导演林浩合作,拍摄一部农村题材电影。他找来了投资,亲自下乡体验生活,即便是骑马戏份也坚决不用替身。尽管刘伟驰演戏非常认真、努力,但还是掩盖不住骄傲自大、对人严苛、自我感觉良好的缺点,有时他还控制不住脾气,朝身边人发泄怒火。这些性格缺陷导致事情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最终电影没能拍摄完成。刘伟驰在整个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之中。

  区别于春节档其他几部追求搞笑、逗乐的影片,《红毯先生》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影片将重心放在了暴露娱乐圈的荒诞事件上,流露出强烈的批判性,彰显出创作者的责任担当。

  《红毯先生》中的批判锋芒有着多重指向。一方面揭露国内娱乐圈的黑幕,比如,演员在颁奖礼上勾心斗角、相互捉弄与倾轧,也有投资方颐指气使、趾高气扬,外行指挥内行。片中没有获奖的刘伟驰被颁奖嘉宾王金故意叫起来,还被老牌影帝梁健辉推上领奖台,代他人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资方尚处于研发阶段的产品,急着在片中植入广告,还要求在片中客串角色。另一方面,还暴露了新媒体时代下的乱象,女网红蹭照片、蹭流量,短视频博主不关心普通话是否标准,只在意是否新潮;负责删帖的水军,以及处理善后事宜的团队,只关心如何降低负面影响,却没有人在乎真相。此外,影片对某国际电影节对中国影片保有刻板印象,基层干部大搞面子形象工程,停车场看门大爷对乱停乱放的汽车不管不问等多方面的批判嘲讽,并非创作者在宣泄怨气,而是出于对中国社会现实和电影行业的真正关心。

  在《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宁浩以往的黑色幽默喜剧中,为了高密度地制造笑料,设计了很多巧合,有明显的虚构痕迹。与以往这些影片不同,《红毯先生》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喜剧电影,片中的喜剧元素和情节大多来自现实生活,更接地气,更加真实生动,有着生活本身的质感和分量。例如,投资老板在聚会上手持双“枪”喷射钞票的细节,活脱脱地刻画出富豪阶层的豪横与狂傲。又如,众多网民因刘伟驰拍摄“骑马摔倒”的戏份而“网暴”他虐待动物,这种群体情绪迫使刘伟驰及团队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甚至违心地公开道歉。该事件充分印证了吉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的论断:“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它们目前的组织赋予了它们巨大的力量”,“不容讨论的专横武断的力量”。

  真实中透出的荒诞,使《红毯先生》的喜剧性超越了逗乐搞笑的层面。影片不仅仅用“笑”作为武器对不合理现象进行抨击,而且也对主人公为代表的影视从业人员表达了同情、理解,以及善意的批评,体现出人文关怀精神。刘伟驰的敬业、自律、追求进步、精益求精,是他身上的闪光点,是值得许多人学习的优秀品质。然而,多年的明星光环、前呼后拥的感觉,也使他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高强度的工作、与家人的聚少离多,让刘伟驰的生活充满压力,经常处于压抑状态,感情日益粗粝。他谨小慎微,过度自我保护,总是担心被偷拍,害怕引起负面新闻和不良影响。他千方百计隐瞒已经离婚的事实,甚至在面对心动女孩时也处处设防。明星的艰辛与心酸、妥协和无奈,担心过气、落伍的焦虑不安,被影片展示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看到了演艺明星们光鲜亮丽形象背后的付出,以及他们在追求成功和荣誉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影片对娱乐圈复杂状况、电影业困境,以及多元人性进行了深沉思考,传达出理解与沟通的主题。《红毯先生》中刘伟驰所遭遇的各种挫折和不顺,皆因不能顺畅交流和沟通所致。电影没有为主人公设计功成名就、愿望实现的大团圆结局,而是结束于刘伟驰对失败的自我反思,以此暗示人际关系中平等交流的重要性,呼吁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效沟通。这样的主题设置,与片中“戏中戏”的沟通主题构成了互文关系。

  《红毯先生》以现实主义创作姿态,以荒诞式的喜剧手法,展现了当今电影界的众生百态,堪称是一幅关于娱乐圈的浮世绘。影片的批判精神,及其对名利观、人情人性、人际关系的深沉思考,赋予了自身一定的思想深度,让观众在欢笑之余,感受到创作者对社会、人生、电影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周仲谋)

 

  《红毯先生》:现实主义喜剧的批判与沉思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