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 周仲谋
电影《红毯先生》由刘德华主演、宁浩执导。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喜剧作品,该片通过影星刘伟驰拍摄农村题材影片的经历,真实地呈现出了娱乐圈的芸芸众生和怪诞现象,折射出当今社会现实中某些鲜为人知的角落和面相,有着犀利的批判锋芒和深沉的反思意识。
《红毯先生》剧照
影片的主人公刘伟驰,从影多年,虽然名气很大,却从未在电影节上拿过大奖,这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由于平时忙于工作,对家人缺乏关爱,跟妻子无法正常交流,以至于婚姻支离破碎。为了获得影帝奖杯证明自己的演艺实力,刘伟驰决定与导演林浩合作,拍摄一部农村题材电影。他找来了投资,亲自下乡体验生活,即便是骑马戏份也坚决不用替身。尽管刘伟驰演戏非常认真、努力,但还是掩盖不住骄傲自大、对人严苛、自我感觉良好的缺点,有时他还控制不住脾气,朝身边人发泄怒火。这些性格缺陷导致事情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最终电影没能拍摄完成。刘伟驰在整个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之中。
区别于春节档其他几部追求搞笑、逗乐的影片,《红毯先生》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影片将重心放在了暴露娱乐圈的荒诞事件上,流露出强烈的批判性,彰显出创作者的责任担当。
《红毯先生》中的批判锋芒有着多重指向。一方面揭露国内娱乐圈的黑幕,比如,演员在颁奖礼上勾心斗角、相互捉弄与倾轧,也有投资方颐指气使、趾高气扬,外行指挥内行。片中没有获奖的刘伟驰被颁奖嘉宾王金故意叫起来,还被老牌影帝梁健辉推上领奖台,代他人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资方尚处于研发阶段的产品,急着在片中植入广告,还要求在片中客串角色。另一方面,还暴露了新媒体时代下的乱象,女网红蹭照片、蹭流量,短视频博主不关心普通话是否标准,只在意是否新潮;负责删帖的水军,以及处理善后事宜的团队,只关心如何降低负面影响,却没有人在乎真相。此外,影片对某国际电影节对中国影片保有刻板印象,基层干部大搞面子形象工程,停车场看门大爷对乱停乱放的汽车不管不问等多方面的批判嘲讽,并非创作者在宣泄怨气,而是出于对中国社会现实和电影行业的真正关心。
在《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宁浩以往的黑色幽默喜剧中,为了高密度地制造笑料,设计了很多巧合,有明显的虚构痕迹。与以往这些影片不同,《红毯先生》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喜剧电影,片中的喜剧元素和情节大多来自现实生活,更接地气,更加真实生动,有着生活本身的质感和分量。例如,投资老板在聚会上手持双“枪”喷射钞票的细节,活脱脱地刻画出富豪阶层的豪横与狂傲。又如,众多网民因刘伟驰拍摄“骑马摔倒”的戏份而“网暴”他虐待动物,这种群体情绪迫使刘伟驰及团队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甚至违心地公开道歉。该事件充分印证了吉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的论断:“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它们目前的组织赋予了它们巨大的力量”,“不容讨论的专横武断的力量”。
真实中透出的荒诞,使《红毯先生》的喜剧性超越了逗乐搞笑的层面。影片不仅仅用“笑”作为武器对不合理现象进行抨击,而且也对主人公为代表的影视从业人员表达了同情、理解,以及善意的批评,体现出人文关怀精神。刘伟驰的敬业、自律、追求进步、精益求精,是他身上的闪光点,是值得许多人学习的优秀品质。然而,多年的明星光环、前呼后拥的感觉,也使他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高强度的工作、与家人的聚少离多,让刘伟驰的生活充满压力,经常处于压抑状态,感情日益粗粝。他谨小慎微,过度自我保护,总是担心被偷拍,害怕引起负面新闻和不良影响。他千方百计隐瞒已经离婚的事实,甚至在面对心动女孩时也处处设防。明星的艰辛与心酸、妥协和无奈,担心过气、落伍的焦虑不安,被影片展示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看到了演艺明星们光鲜亮丽形象背后的付出,以及他们在追求成功和荣誉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影片对娱乐圈复杂状况、电影业困境,以及多元人性进行了深沉思考,传达出理解与沟通的主题。《红毯先生》中刘伟驰所遭遇的各种挫折和不顺,皆因不能顺畅交流和沟通所致。电影没有为主人公设计功成名就、愿望实现的大团圆结局,而是结束于刘伟驰对失败的自我反思,以此暗示人际关系中平等交流的重要性,呼吁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效沟通。这样的主题设置,与片中“戏中戏”的沟通主题构成了互文关系。
《红毯先生》以现实主义创作姿态,以荒诞式的喜剧手法,展现了当今电影界的众生百态,堪称是一幅关于娱乐圈的浮世绘。影片的批判精神,及其对名利观、人情人性、人际关系的深沉思考,赋予了自身一定的思想深度,让观众在欢笑之余,感受到创作者对社会、人生、电影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周仲谋)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