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呼吸》:如此世界,如何呼吸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呼吸》:如此世界,如何呼吸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5-07 09:16

  作者:施 展

  张宇的新作小说《呼吸》讲述了禅宗开山鼻祖菩提达摩的传奇人生,再现了一千五百多年前禅宗文化在中原播种、生根的过程。

  作为中国禅宗的开山鼻祖,菩提达摩身上不仅承载了不可胜数的文化掌故,更因中国人对禅宗的理解与想象,故而生发出一种存乎于历史和传说之间的民间色彩。随着中国佛教的相继流传,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故事,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传说。创作之时,作者如何处理已有的现实经验?如何营造虚构的小说空间?如何进入达摩的精神世界?如何阐述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这场写作,注定是个艰巨的考验。

  诚然,张宇既非释家中人,也非历史学者,他从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也是禅宗文化的策源地——中原出发,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辅之平白简易的文风,将达摩的生平故事及其传奇经历娓娓道来,一如呼吸般张弛有度、舒缓自如。

  《呼吸》从菩提多罗的成长经历说起。他出生于古印度南部的香至国,童年时便在母亲的熏陶下,许下了修习佛法、成为圣贤的愿望。成年后,他入山拜会跋陀法师,踏上修行之路,从禅定的感知中参悟了呼吸心法:“一切修行,如一切生命。以呼吸始,以呼吸终。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尔后,二十七祖般若多罗遵循先祖不如蜜多的预言,正式传法于菩提多罗,点化使命,赐名达摩。为此,他不远万里,乘船渡海,沿海上丝路,自南方北上,来到少林寺,开启了传教东方的漫漫长途。

  小说中最富冲击力的情节,是达摩面壁九年的故事。在张宇看来,世人眼中所谓的“面壁”,并非达摩意欲隐居的避世修行,而是他潜心钻研中国文化的实践。从中国文字的形意音义,到民间故事的神话传说;从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到孔门典籍与道家学说……他发现,《周易》阐发的是宇宙万物的生命变化,《道德经》讲述了道天地人的运行规律,孔子以社会实践建构理想理论,庄子则将人与自然视作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这一期间,达摩对文脉追根溯源,沉潜文化的血肉肌理,领悟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建构过程,以及佛法联通众生的传教方式。诚如书中所言:“文化的传播也需要一定的时机,这便是接受外来文化的文化形态和民族心理。”某种意义上,相较于中国文化的研修,达摩思考的是不同文化背后的思维异同,求索的是浑然天成的自然道法、同心同理的生命线索。原来,一切生命的修行不在它处,而在于最基本的呼吸。一呼一吸,不只是器官和身体的联系,更是自我同世界的联接桥梁、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渠道。据此,达摩找到了以心传心的灵魂钥匙,融创出中国禅宗的不二法门。

  可以说,正因张宇放弃了既往作品中运斤成风的小说技巧,他才能从心心念念的历史人物中发掘出全新的内涵,使其别具一种简洁的魅力、一份“真佛只言家常”的气象。与其说《呼吸》讲述的是达摩的传奇故事,毋宁说他更希望通过关于“呼吸”之道的发明,阐述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召唤小说世界与生命情感的联通。

  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关注以张宇为代表的河南作家的写作新变化。《呼吸》的面世,可以说是中原作家的文学转折点。出生于上世纪40、50、60年代的河南作家们,是中国当代文学之发展的亲历者:从名动一时的文学豫军,到河南文学的中坚力量,再到中国文坛的重要作家。时至今日,这些人早已在纷繁复杂的时代景观中,见证了世道浮沉,体味了人生百味。想当初,他们决意踏上文学之路时,无不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文化氛围中,表露出一种寻道者的理想和情怀。然而,一代代人跨越万里河山、终归功成圆满之际,随后而来的创作转型及其寻求文学超越之道的思想倾向,令人深思。

  近年来,田中禾用《模糊》在记忆和历史碎片中拼凑出一代青年的心灵秘史与精神图景,李佩甫的《河洛图》书写豫商家族的致富传奇与根脉传承的命运密码,周大新以《安魂》讲述父与子的灵魂对话及生与死的终极归途……这一集体返还于文化、历史或心灵的写作旨向,使人重新思索起文学之所以是人生的安身立命的基础。

  张宇曾在他的长篇小说《晒太阳》后记中写道:“人们创造了文化,又背上了文化的沉重负担,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怎么摆脱这个困惑,是对我们全人类的考验。”他透露,《呼吸》是一次动意于三十多年前的写作。如今来看,张宇已不再执着于最初的答案与文学的死结。正如《呼吸》中传授的修行之法:人们唯有唤醒内心的自救,才能实现生命的转机。因此,张宇反倒能在虚构空间中去浊扬清、吐故纳新,由此返还至生命本体,在自我与世界的不断变化中,体味中原文化中宜古宜今的深厚魅力和循环生发的丰沛能量。惟其如此,张宇的书写,方才成就了自身对文学事业的真诚告白,并多出一份出乎意外的从容、一份抚慰灵魂的慈悲、一份不可言喻的告慰。

  三十年过去,一呼一吸间。《晒太阳》中悬而未决的疑惑,终在《呼吸》中豁然开朗——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大道至简,殊途同归——这是达摩的魅力。(施展

 

  《呼吸》:如此世界,如何呼吸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