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四海文心】三评“过度娱乐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四海文心】三评“过度娱乐化”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5-09 13:53

  【四海文心】三评“过度娱乐化”之一:

影视创作 怎能一“娱”概之

  作者:李蕾

  近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现,网络微短剧《老师不要跑》存在剧情低俗,台词、画面、情节涉及严重软色情等违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抖音、快手、微信、B站等平台对该剧的片段等素材进行了查删,播出该剧的微信小程序“欧欧剧场”“奇奇剧场”“平平剧场”等小程序也已下架。

  影视创作适当满足人们的精神娱乐需求,本无可厚非。然而,部分影视从业者错误地将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当成创作的重要甚至唯一旨归,作品定位、演员嘉宾形象、宣传营销方式等要素选择,都以引发感官刺激、满足人们的浅表娱乐需求为目的,形成过度娱乐化的不良倾向。新世纪以来,随着影视产业化改革,过度娱乐化倾向在电视节目、电视剧、电影领域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2021年,中宣部等有关部门进行了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成效斐然。然而,近年来,短视频、微短剧等迅速崛起,过度娱乐化现象再度出现,且呈现出很多新问题、新特点。

  在内容层面,新近兴起的过度娱乐化之风呈现出低俗化的创作趋势。创作者或铺陈重生、复仇、虐恋等狗血剧情以及畸形猎奇的伦理关系,强调个人成功、金钱至上、弱肉强食、以暴制暴等负面价值理念,放大和渲染夫妻矛盾、婆媳矛盾、代际矛盾,满足一些人窥私围观、幸灾乐祸等心理;或讲述悬浮于现实之上的甜宠爱情,一切场景皆为促成男女主角亲密接触,一切困难在男女主角的爱情面前都能迎刃而解,导致剧情不合理,逻辑有漏洞,宣扬不健康和非主流的家庭观、婚恋观、人生观;或将爽感做到极致,通过疾快节奏、高能情节、连环反转,过度刺激受众的观赏欲求,再对其进行简单粗暴的超常满足,让受众获得“酣畅淋漓”的观赏体验。

  在审美层面,过度娱乐化之风呈现出肤浅化的创作问题。创作者或一味崇尚颜值,将“盛世美颜”当作作品的“硬条件”,为了保持、烘托、突出颜值而妨碍角色塑造和剧情设置;或以厚重滤镜追求画面的“精致”感,使人物没有皱纹、毛孔,服装场景过于干净整洁,看不到生活的痕迹;或一味堆叠香车、豪宅等富有冲击力的视觉符号,甚至以身着片缕的女性角色、大尺度且无意义的暧昧动作以及暴力血腥的画面吸引眼球。

  在形式层面,过度娱乐化之风呈现出同质化的创作倾向。创作者或刻意给故事植入社会话题,从“素材库”里抓取“爆点”“套路”排列组合,使作品“千剧一面”;或给人物贴上“富二代”“霸道总裁”等标签,再按照这些标签生成叙事情节,结果生产出一批性格雷同、形象类似,行为动机缺乏逻辑的扁平形象,令观众“过目就忘”;或把网络段子当“金句”,看似别出心裁,实则空洞乏味;或在相同的地方取景拍摄,故事情境大同小异,甚至直接架空背景,打造虚幻缥缈的文化“飞地”。

  过度娱乐化之风再度显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市场对过度娱乐化产品存在一定需求。互联网时代,在消费主义的大潮下,大众文化出现了扁平化、浅薄化、娱乐化、碎片化的倾向。相较于深入思考和有益启迪,一些生活工作压力大的现代人更想获得感官刺激、解压放松,而过度娱乐化的作品正好以极致爽感,营造出充满梦幻色彩的“白日梦”,帮他们暂时逃避或遗忘现实。第二,市场化环境下,竞争日益激烈。从业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想方设法推出有卖点的作品。尤其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平台以算法逻辑将“吸睛”内容推送给潜在用户,吸引用户点击、付费。过度娱乐化的创作可以跳过深入体验生活,甚至打磨故事的环节,直接将各种看点卖点、“吸睛”内容“一锅烩”,以较短时间催熟剧本,省时省力。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许多创作者放弃了严肃的社会思考和艺术创新,转而投入到过度娱乐化的大潮。

  过度娱乐化之风对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危害不容忽视。这类创作虽然艺术质量不高,却能凭借粉丝效应、话题炒作、高超的营销手段取得较好的收视成绩。这种艺术质量与市场成绩倒置的现象一再发生,就会使正常创作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一旦“娱乐”变成“愚乐”,受影响的不只是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还有主流文化的构建。因为过度娱乐化的内容屡屡见诸屏幕,表面上看着热闹,实际上没有营养,甚至还“有毒”,不仅使受众的审美体验受到局限,降低他们对多元文化和复杂现实的理解能力,还容易助长戾气、激化矛盾、制造冲突,形成负面的价值理念。

  所以,无论是影视生产方,还是电视台、视频网站等平台,都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防微杜渐,坚决抵制过度娱乐化的渗透侵蚀。我们应在满足受众合理需求的同时,担负起引导受众形成正确价值理念的使命,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底线,切实把好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定位,着力在输出高质量、高水平、高品质的影视作品上下功夫,营造更加积极向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氛围。

  (作者系光明日报影视评论版副主编、高级记者)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