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经武 潘李玉
“万物负阴而抱阳”,光线总是散洒在生活的丘壑上,阴影也总攀附在背坡沟壑里,透过云层射下的光束或许不均匀,但云卷云舒,烟云变换,这束光总会青睐渴望它的山坳,长满一片蔷薇花草……影片《灿烂的她》恰恰捉住了“凡阴景者,因光而生”的内涵,以现实精神描摹阴影,用温暖灿烂治愈人心。
电影《灿烂的她》剧照
直面社会困顿
影片一开场就将观众抛向底层人民辛劳谋生的影像中,渔女们长时间弓腰劳作,当镜头对准江秀枝,风吹日晒的痕迹爬上她黝黑的面庞,那双粗粝的大手摩挲着孙女嘉怡的脸蛋,融有温情和艰辛的现实层面跃然。然而,随着剧情发展,失独老人江秀枝因为孙女的走失又进一步失孤,透过细腻的表演、冷冽的影像与音乐风格,这种失孤的切肤之痛着实刺痛人心。
不仅呈现举目无亲的现实,影片还深入犯罪滋长的角落,不良青年们出入商场、手机卖场等地,顺手牵羊、偷换收款码;利用网络直播买卖假减肥药;发放高利贷;甚至圈禁少女,并强拍其不雅照进行勒索;嗜赌如命的父亲要求女儿以偷维生……非主观恶意但无奈裹挟于其中的李斯然、林静等人,道出的是另一重“举目无亲”的险境。更进一步,当李胜民为骗保而指认亲女儿死亡,由于至亲原因被迫丧失个人身份,李斯然则开始无所谓自己的人生,她对其生命的选择渐渐堕落向下,进而将自我放逐在无边的阴影中。
直面“法律与人情”的纠葛,以严肃的态度普及法律的现实,更增强了影片的现实主义锐度。如果说李斯然是在家庭失位的负面影响下,不相信社会、求助法律,那么,奶奶江秀枝则天然地倾向于人情社会的法则,用酒量“摆平”恩怨,动情地为李斯然辩护。没错,法律不外乎人情。然而,法治至上,李斯然依然要吞下错误选择的苦果。当判决结果以画外音的方式响起,周仁、朱奎、李胜民等人被依法判罚,恶有恶报的畅快感升起,对李斯然的唏嘘意亦起,但恰恰是对她的合理判罚使影片不失底线。不应回避现实残酷的一面,正是对此的揭示,才能引起民众警觉,唤起社会疗救注意。当然“为树凿虫,非谋树倒”,影片的现实底色是温暖的,奶奶“不要跟过去较劲”的劝慰,支撑着李斯然在出狱后认真生活,她在花店从事着有关“美”的工作,也依然手持画笔,小屋墙外满满蔷薇花,反映了现实温暖美好的一面。
凸显细腻情感
可以说,李斯然最终掌握了生命的选择权,尽管她必须经历两场剧烈的阵痛,第一次是猛地从阴影处抽身,第二次是接受在“灿烂”中告别的隐痛,而推动这些的则是世间情之变奏,“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影片寄情于晴,亲情爱、人情爱便是阳光,光线暂时被遮蔽,不代表阳光的缺位。
“大嘉怡”在和奶奶的朝夕相处中,逐渐收获了长久以来缺失的亲情之爱。她与奶奶的感情从陌生到亲近,这样的状态建立在一场场日常生活细节中,奶奶带“大嘉怡”上街买衣服,为她挑黄瓜鱼刺,为她学画画筹钱、给老师送海货,不给抽屉上锁、银行卡密码不设防,“大嘉怡”看到了这些日常的关心以及百分百的信任,也不愿偷拿老人的钱解决困境,并反过来关心奶奶,给奶奶打下手、为她涂抹防晒霜、安慰她的丧子之痛。
不止于亲情,真正改变李斯然封闭在阴影中的生命样态,是“人情爱”光彩洋溢下的影响。“你阴影打得很好,但你得看到光”,美术老师一番循循善诱,李斯然开始意识到光的存在;奶奶没有硬碰硬对抗,而颇为机警地用酒解决坏小子的要挟,以自己的方式为李斯然吹散阴霾;奶奶的友亲睦邻们,发动自己的关系网,最大程度降低不雅照被曝光后的负面舆论,让李斯然能重回校园;还有默默陪伴在李斯然身边的徐一诺;时不时关心祖孙俩的警察们……种种人性真情触动了李斯然,也支撑着她鼓足勇气应对暗流涌动的消极丑恶——“她让我看到了光,但我不能把她带进黑暗”,这句信里的告白,道出了李斯然的愧疚心,也表明了她向光而行的决心,猛地扎入阳光的沐浴,意味着必须接受光的强烈炙烤,承担欺骗的责任。
难能可贵的是,影片花了一定篇幅描述奶奶面对真相的情感过程,从确证李斯然不是“大嘉怡”、真正的嘉怡已经去世,出于震惊而向斯然挥出了一耳光,到愤怒地撕下李斯然留在小屋里的画作、关心便签,再到迟迟不愿看画、出庭作证的回避和纠结。或许有人认为,奶奶对李斯然的爱只是出于真实亲情的动机,影片呈现的是一种“顺拐”的爱,然而,奶奶需要时间接受亲孙女离世的事实,所表现出的愤怒、回避、漠视的状态是她承受巨大悲痛的创伤反应,只有从剧痛的恍惚中稍微回神,意识到失落了十几年的亲情爱真正失去了,才有可能意识到胜似亲情的爱的存在。当奶奶在庭审上说出“我真高兴,我真的好久没有这么高兴了”“如果没有这些第一次,我的人生多可惜”这些话时,她正视了个人的情感,从执着了大半生对丈夫、儿子、孙女的亲缘爱,渐渐体悟到了血缘之外的爱。
“泛爱众,而亲仁”,影片以亲情—人情—胜似亲情的“祖孙”情感发展过程,提出了一种温暖的、阳光的、普遍的爱的理念,为像奶奶那样的举目无亲者、像李斯然那样困扰于“是亲不是亲”的人,提供了“非亲却是亲”的温和存在,劝慰观众珍惜身边的亲情爱,也鼓励人们要有良善、向上的积极态度,和他人(仁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总之,对困顿现实的触达、情感层次的多元而合理的变化,促成影片抵达了一种“虚构的真实”。
描画温暖现实
伴随着剧情上情感层次的变化,影片的画面设计也具有相应的变化,以“影”和“光”的变奏,具象地绘制了人性美好之弧光。
在“大嘉怡”来到众和镇初期,无论是在小屋还是课堂,影像多是冷色调,天气总是阴沉,直到李斯然在众和镇生活一段时间,包括奶奶在内的众人都站在她身边,帮助她与过去做切割,因此,镜头捕捉了她举着三棱镜观察的画面,四散折射出来的灿烂光束,隐喻 李斯然冷漠消融的心境。影像基调也随着这种状态变得明亮,特别是奶奶带“大嘉怡”去海上祭奠父亲时,阳光钻出云层的缝隙,海面泛起粼粼波光,遨游的海豚恰巧出现,此情此景,契合了人物的心态,一方面宽慰奶奶的丧子之痛,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李斯然决心与阴影割席。
“景,日光也”,影随光变,至暗时刻的肆虐何尝不意味着距离放晴已不远?影片将李斯然与李胜民的纠缠设计在一场滂沱暴雨中,李斯然置身于抉择漩涡的情节得到了具像化。当然,人性的美好占据了上风,李斯然被人情爱所影响,变得更相信外界,也更有勇气追逐自我的身份,从而在画作上签下了自己的本名,进而举报父亲骗保,也即这样,她才能问心无愧地生活在灿烂中。她出狱后和患病的奶奶一起生活时,一起做饭,暖色的阳光照进小屋,沐浴着阳光互相在脸上抹颜料,这些光线的运用,使影片灿烂的概念最终得到升华。
当然,影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影片对恶的力量做了简单化的道德评价,小混混脸谱化的形象,削弱了对现实的复杂性表现,对于李斯然的负面层面表现不够深入,个体的描绘让位于人物关系变化,都反映出影片在现实深度方面的不足。此外,影片的日常化细节不够别致,布景过于干净,剧情稍显套路,整体吸引力有待加强。
影片讲述的是人与人间的真情故事,也在表达个体生命的抉择和追求,《灿烂的她》为我们塑造了李斯然这样的人物,她选择光,也是在选择自我。奶奶去世前,李斯然的追问恰恰体现这点,“奶奶记得你”之确证,影响了她用笔画出这场灿烂的相遇,这种深厚的情感深深撼动了观者的心。总之,影片挖掘了众和镇居民们人性里真善美的元素,回答了人之存在义的积极面向,传递了温暖明亮的审美观,以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申明了现实之存在义。
(作者张经武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李玉系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