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的阿勒泰》:那些寂静而固执的美好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我的阿勒泰》:那些寂静而固执的美好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5-27 11:33

  作者:田广

  近日,由滕丛丛导演,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的八集电视连续剧《我的阿勒泰》在CCTV-1和爱奇艺播出。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富有深意的主题内涵,使这部电视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我的阿勒泰》:那些寂静而固执的美好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剧照

  《我的阿勒泰》这部剧在很多方面与我们习见的主流电视剧有较大差异:首先,它是由散文改编而成的;其次,它主要表现的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牧民的日常生活;再次,它是一部以在世当代作家为原型创作的具有传记性质的电视剧;最后,它的篇幅短小,属于“迷你剧”的范畴。仅此四点,就足以使该剧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而引人瞩目,同时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该剧的创作必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该剧改编自新疆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李娟的原著以深挚的情感、灵动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记录了自己在阿勒泰生活的点点滴滴,质朴自然的叙述极具原生态之美,清新明快的文风透出鲜活动人的生机。然而,散文的文体特征决定了要将其改编成影视剧绝非易事,导演滕丛丛和编剧彭奕宁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她们对原著提供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甚至“无中生有”,设置场景和人物关系,构思故事线,编织情节,强化戏剧冲突,在增强作品可看性和观赏性的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原著的文艺格调和诗性气质,实属难能可贵。

  辽阔的草原、繁茂的森林、壮美的雪山、浩瀚的戈壁、湛蓝的天空、碧澄的湖水、清澈的河流、飞驰的骏马、闲静的牛羊……作家笔下“遥远的阿勒泰角落里”那些“寂静的、固执的美好”,在剧中得到了极好的呈现。对于大多数没有到过阿勒泰,又心怀“诗和远方”的观众而言,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富有浓郁的异域风情的绝美风光,具有很强的治愈功能,而这里的人们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和亲近自然、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更是令无数在都市中辛苦打拼的人心向往之。剧中的景和物、人和事,因与观众隔了一定的物理及心理距离,故能超越现实功利,成为审美观照的对象,这是该剧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人公李文秀是以原著作者李娟为原型塑造而成的,她热爱写作,高中没读完就辍学打工,梦想成为一名作家。在一位前辈作家的启发下,她辞掉城里的工作,回到乡下与妈妈和奶奶一起生活。渐渐地,这个格格不入的外来者融入了阿勒泰草原,与这里的哈萨克族牧民打成一片,适应了这里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有了自己的朋友和恋人,也深深地爱上了阿勒泰。由于一些意外和误会,李文秀暂时离开了阿勒泰,后来成功当上了作家,也去了梦寐以求的北京,但最终她还是选择回到阿勒泰,因为这里是她生命的家园,也是她的文学世界的根基。

  李文秀与哈萨克族青年巴太的爱情,是全剧的故事主线,然而创作者并没有对此进行浓墨重彩的铺陈和渲染,处理得相当隐忍与克制。他们的感情纯真而朴素,他们的表达羞涩而含蓄,没有轰轰烈烈,没有你侬我侬,这样的古典式爱情,在当今时代却似乎有一种格外动人的力量。巴太的嫂子托肯与蒙古族青年朝戈之间的感情也是如此,他们真心相爱,却始终恪守着基本的礼义道德。这种“发乎情,止乎礼”的婚恋观念看起来比较保守,似乎也不那么浪漫,然而在这种含蓄的情感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对待爱情婚姻的一种更加严肃而珍重的态度。

  对两性关系的呈现和反思,是本剧的一个重要主题。从原作者到导演、编剧和主演,该剧主创人员多为女性,因此以女性视角观察社会、思考人生,成为该剧的一个突出特点。剧中引用英国女作家、女性主义先锋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名言,“每个女人都应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鲜明地表达了对于女性个体价值、独立人格和平等权利的主张。

  相较于原著,父亲的形象在剧中得到了突显,原著中的姥姥变成了剧中的奶奶,其与主人公的关系由母系转为父系,奶奶的存在事实上也标示着父亲的“在场”。父亲的形象及其身上所承载的男权/夫权/父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文化观念,剧中巴太的父亲苏力坦就是一个典型。苏力坦是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忠实的传承者和坚定的维护者,他一直遵循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生产之法、生存之道和生命之理。面对周遭的变化,他感到深深的失落:“我喜欢的生活一样样地消失了!”他有着不解的疑惑:“这个世界,一定要这样发展吗?”他阻止过,也抗争过,但最终还是退让了,不过这并不是认输,而是一种和解:我不强求你们按照我的意愿生活,你们也别干涉我继续过自己的人生。

  不管怎么说,苏力坦最后还是失败了,这是对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的一种真实反映,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缩影。从一定意义上说,苏力坦的失败,标志着代表男权/夫权/父权的传统伦理力量的日渐式微,昭示着以尊重女性权利为重要表征的现代观念的日益光大。这当然是一种文明的进步,然而从另一维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恐怕不能以单一的进化论视角来衡量,譬如令苏力坦留恋不已的传统游牧生活方式,我们能说它就一定是落后的吗?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何在相互碰撞中取长补短,在相互融合中求同存异?如何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既是需要妥善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文化命题。

  李文秀母亲张凤侠的形象,或许是创作者某种理想的寄托。她乐观开朗、天真活泼、诙谐幽默、豪爽大方、洒脱随性、勇敢泼辣、坚韧顽强,是一个对生活抱有极大热情,却又能够始终保持松弛感和豁达感的女人。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她不怕吃苦受累,长年与转场的牧民一起迁徙奔波;牧民在她的小卖铺买东西,她能赊就赊,即使别人欠账再多也不去主动索要;女儿辍学回家,她没有横加指责,反而坦然接受;家里的电视坏了,她用土坯搭了一台“电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婆婆看得津津有味;女儿把奶奶弄丢了,她不是去责怪女儿,而是说自己也常常会这样。

  女儿嫌自己没用,张凤侠的回答是: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女儿对牧民的某些传统习俗有不同看法,她说:“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跟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你可以不赞同他们,但是你不可以居高临下地改变他们。”她对人生有着清醒而通达的认识,她要过的是一种顺应自然的无拘无束的生活。也许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态度未免有点消极,但这种消极中又何尝没有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呢?“世界斗转星移,只有她,一直不曾改变。”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很多事情都在改变,但有些东西,或许永远也不会变。(田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