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造房子的人》:先锋剧场及其传统底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造房子的人》:先锋剧场及其传统底色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6-04 11:35

  作者:土豆苗 小狮 米米

  像“造房子”一样写小说是否可能?青年作家周婉京在新作《造房子的人》中开启了自己的“文学建筑学”实验。该书讲述了几个因建筑结缘的青年因爱生妒,在欲望的驱使下逐渐迷失自我,又在建筑中尝试重建自己精神家园的故事。行文之间,她积极探索以空间为起点的新叙事形态,搭建起一座先锋实验剧场;同时又巧妙地以古典为底色,构筑出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

  以空间为叙事立法

  “中国古代小说都是时间性的,这种时间性的小说叙事方式影响了我们现在的文学。但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书中的这句话正是解读文本的关键所在。不少作者以时间为叙事立法,空间往往只是发挥隐喻意义的象征物,即使一些先锋派文学作家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将完整的故事讲述得支离破碎,时间却仍然是难以回避的“起点”。由此,以空间为叙事立法,主张从历时性走向共时性的《造房子的人》之先锋性便体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作品是一座由文字垒砌的“剧场”,既宽敞明亮,又百转千回。第一章“入口”作为铺垫,第二章“玄关”则是过渡,第四章“舞台(正面)”写人物间正面冲突,第五章“舞台(背面)”揭示主要人物幽暗隐秘的内心,第八章“出口”作为结尾,与开头形成呼应……作品整体近似圆形的结构,正合着序言处的妙笔——“命运,在有无之间旋转不休。”

  在《造房子的人》中,空间的存在不仅是叙事结构的物质实证,它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叙事角色,与人物之间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比如,男主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负面角色,他贪财好色,玩弄情感。常规的书写逻辑大多将原因归结于他的家庭关系、情感经历,但作者对此留白,代之以人物童年居住空间“香港劏房”的反复摹写。在寸土寸金的繁华都市的背面,男主角如同老鼠一般与家人挤在几平米的空间中,正是这种压抑的空间环境逐渐改变了他的性格。再如结尾处,男女主角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开悟,对过往也逐渐释怀。因此作者将二人的空间环境安排在寺庙之中,用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一系列的“空间实验”熔铸着作者的后现代哲思——空间正在吞噬、影响和塑造人;人也在不断地创造和解读新的空间。在此之下,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结构,还表达、反映着人类生活,影响着人类的思维与情感。作者用精妙的笔法构筑剧场空间,表达自身哲思之余,也向读者发出了眼波流转、游以观之的邀请,期待文本之氛围能通过个人情感对空间的填充而自然流淌。

  以传统为先锋底色

  虽然《造房子的人》有着极具创新性的外壳,但其内核却是一个传统故事——看似对立的范畴在书中自然相生。

  “他爱她,她爱另一个人,另一个人也不爱她。”这种爱的错位似乎是文学创作的经典范式,《造房子的人》也并不例外。不过,它并没有落入“为戏剧性而戏剧性”的窠臼,而是索性放大亲密关系之中人的阴暗面,将它们写得直露、深刻,同时精准地把握着“感情”本身的不确定性。书中没有纯粹的正/反面人物,每个人都有两面。都市男女的炙热欲望,在建筑的外壳之下被毫不留情地展现出来。建筑是人为精心设计的,建筑师投注各种灵感使其达成使用和观赏的目的。相较之下,感情则带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愚钝,人的欲望驱使着感情横冲直撞,这个过程则是无意识的。

  “救赎”是文本的另一个母题。作者充分运用了“光影”这一意象,用“有光”与“无光”来象征着人性的光亮与阴暗。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纠缠于这场光影游戏:他们所有人都因为嫉妒做出过一些背德之事,却又在某种精神召唤下被引到了有光的地方,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救赎。

  不少经典文学作品都会涉及“救赎”这一母题,而人物获得救赎的途径也各有不同。比如,托尔斯泰笔下的聂赫留朵夫依靠的是宗教;张贤亮笔下的章永璘信仰马克思主义……在《造房子的人》中,几个人物是在传统精神文化的烛照下完成了自我救赎。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到佛家禅宗信仰、顿悟、昆曲、日本人对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着迷……女主角最终正是在昆曲这一古典艺术形式中建造起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几位人物从纽约回到中国这一行为既寓意着众人对传统的回归,也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本土传统精神文化的认同。

  在这一点上,让人联想到张爱玲的作品。张爱玲的文字中融合了很多西方文化,借鉴了许多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她笔下的人物也是受外来文化冲击而感到无所适从的焦虑的人,但张爱玲的内心深处依旧认同和青睐那些传统的人与物。正如李欧梵所说,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只有蹦蹦戏花旦这样的女人能够一直生存下去。周婉京亦是如此。在她的作品中,那些所谓具有现代性的建筑只会束缚住人,唯有山寺的钟声、东方哲学、《皂罗袍》等蕴含着古典意蕴与自然精神的东西才能在时空变换中永久地留存下来。

  当然,围绕这部作品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东西。比如书中对三岛由纪夫美学精神的思考、对家的想象,以及富有东方美学精神的留白写法、跨文化书写尝试……但在这里,我主要想称赞的是,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那种对现代与传统的思考。当我们慢慢扒开这篇小说的现代性外壳,会发现它的内里仍是我们最熟悉、最动人的那些东西。(土豆苗 小狮 米米)

 

  《造房子的人》:先锋剧场及其传统底色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 2024微短剧:新时代呼唤新内涵,新变化折射新要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