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袅袅余音又一村》:新视听赋能文旅融合的创新传播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袅袅余音又一村》:新视听赋能文旅融合的创新传播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6-12 09:20

  作者:刘学华

  文旅产业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各地人文风情也为文旅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吸引力。近年来,《去有风的地方》《你好生活》《我的阿勒泰》等一系列文化旅行类影视剧和综艺节目,不仅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也在文旅资源的普及、推广与消费层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如何以视听创新赋能文化和旅游资源,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传播学、艺术学和旅游管理等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音乐文化乡村纪实节目《袅袅余音又一村》平衡了色彩与音乐、自然与人文、传统与新潮的三重关系,在视听创新和乡村文旅目的地推广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色彩与音乐的视听创新

  《袅袅余音又一村》精心策划,集结了中国传媒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的四位青春音乐创作人,组成“觅音团”。他们深入古巷田间,亲身体验乡村生活之趣,同时展开音乐采风之旅,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临场感与鲜活的青春气息,厚植爱农情怀,把作品写在了希望的田野上。节目以12种中国传统色,如石绿、瑞雪白、青黛、葡萄水等,对应国内的12座乡村,将当地自然风光与人文风貌徐徐铺展开来,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和美乡村”的新图景。

  节目从自然景观中提炼“中国绝色”元素,并融入青春洋溢的乐队弹唱形式,不仅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也加深了观众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让古老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节目第一期以中国传统色“石绿”开篇,以“一江碧水入画来”的诗情画意带领观众走进悬崖下的苗寨化屋村。跟随“觅音团”的视角,既有泛舟山水和苗族特色板凳拳舞等传统文旅项目,也有露营和苗绣蜡染非遗工艺等新潮的文旅体验。最终,“觅音团”的青年们为化屋村创作了专属村歌《锦绣水岸》,唱出了勤劳的苗寨百姓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走实和美乡村振兴之路的经验。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律动

  作为一档“音乐文化乡村纪实节目”,《袅袅余音又一村》在视听层面形成了色彩与音乐交融的“声色共绘”表达范式;在内容形式层面,注重表现自然景观中的人文风情,呈现二者的和谐律动。节目巧将风吹、雨落、鸟鸣等大自然的声音与地方方言和民谣相结合,在展示风霜雨雪、山丘海洋等自然景观多样性的同时,呈现了当地的生态建设成果,深化了观众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理解。

  第二期节目走进河北张家口崇礼,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雪上项目的重要举办地之一,中国传统色“瑞雪白”成为崇礼的标志色。节目特别邀请了“中国滑雪之父”单兆鉴。作为中国第一位滑雪冠军,他长期致力于推动开发全国滑雪资源及申办综合性比赛事业。通过嘉宾的讲述,配合历史影像,节目综合展现了崇礼天翻地覆的景观变化和滑雪文化的培育历程。

  传统与新潮的景观共绘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上,《袅袅余音又一村》显现了文旅纪实节目在内容表现上的张力与潜力。节目通过纪实手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视听设计相结合,并以富有青春活力的音乐创作人作为“向导”,使“观众”短暂地化身“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审美的融合。节目置入时下流行的围炉煮茶、基地露营以及非遗技艺体验等形式,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形式,更为观众提供了多维度、沉浸式的文旅想象,触发了大众亲近大自然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心态与热情。

  比如第三期节目在中国传统色“青黛”的古韵之中,跟随四位青春音乐创作人走进了安徽黟县。在古老村落里,有返乡青年创业酿造黑米酒的故事,有80后扎根茶园的助农故事,还有跨国夫妻经营村间民宿的故事。青砖黛瓦是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积淀,热血奋进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担当。

  声色共绘文旅新潮,视听赋能文化传承。《袅袅余音又一村》通过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创新的视听方式挖掘了乡村景观与人文风貌的多样性。节目将色彩与乡村景致相结合,以音乐创作人带领观众深入体验劳动和非遗工艺,创作村歌,记录乡村振兴的故事,同时在纪实视角下,将传统与新潮相结合,激发了观众对乡村文旅目的地的热情,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作者刘学华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视听精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ZDA083

 

  《袅袅余音又一村》:新视听赋能文旅融合的创新传播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