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走停停》:以还乡逃避倦怠,抑或作为救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走走停停》:以还乡逃避倦怠,抑或作为救赎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6-13 15:39

  作者:周才庶

  电影《走走停停》在端午假期全国公映前,已经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三个奖项。至于它能否经得起市场考验,则由近期的票房来检验。导演对影片的定位是“生活流喜剧”,也有观众认为,这部带着一点“丧文化”的影片整体是轻盈的、治愈的。影片男主角吴迪(胡歌 饰)在北京混了十年,一事无成,潦倒还乡。在破旧逼仄的空间中,他重新开始与父母、妹妹相处,又遇到了高中同学冯柳柳(高圆圆 饰),尝试重启电影事业。这样一部电影,其中暗合了近年的各种社会话题:逃离“北上广”“返乡青年”,与之相伴随的可能,是“内卷”或“松弛”,“坚守”或“离开”。

《走走停停》:以还乡逃避倦怠,抑或作为救赎

电影《走走停停》海报

  吴迪和女朋友在电影院看电影,观众不时发出愉快的笑声。这部影片至少剽窃了吴迪所写的六个桥段。吴迪走出影院,觉得自己是个人才,写的东西引起了观众共鸣,即便影片实际上并没有他的署名和参与。他的女朋友则是另一番滋味,幡然醒悟:哦!曾经以为的潜力股尚未飞黄腾达,却已年届四十。女朋友扬长而去,吴迪处理掉北京租住的房子,拖着三个行李箱,回到家乡。

  回乡之后的吴迪仍然带着一份虚荣与装腔作势。在药店前免费领鸡蛋的老年人队伍中,他显得鹤立鸡群,却被老同学冯柳柳一眼认了出来。他说自己最近在GAP当中,正韬光养晦呢。同学说,下次参加聚会啊。他说,我不一定有空啊。冯柳柳在地方电台拍摄纪录片,意识到老同学吴迪正好代表了一个群体——返乡人员,认为对这批回流的中青年进行记录,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冯柳柳的领导看了部分样片,判断吴迪这个人物并不具备积极向上的感染力,认为这个纪录片没有太大价值。冯柳柳努力发掘纪录片主角的积极价值,鼓励吴迪将自己创作的剧本拍成电影。于是,一个简易的摄制团队开始了粗陋而有趣的拍片历程。

  这部电影中包含了三层叙事框架与画面影像:第一是吴迪的剧情片拍摄现场,第二是冯柳柳的纪录片拍摄现场,第三是影片自身的拍摄角度。前两层叙事之间存在互文关系,偶尔对峙,偶尔呼应。我们在互文中看到吴迪残存的斗志与家庭的温情,也看到冯柳柳突然介入的反讽——吴迪,你能不能别那么装啊?同一空间内两个拍摄现场的交锋,让人看到拍与被拍之间被解构的真实性。

  在三层框架中,大多数叙述是平淡无奇的。置身电影院,我恍惚觉得自己在看一集家庭剧。当然,影片也突出了一些搞笑片段与喜剧色彩。比如,由金靖饰演的吴迪的妹妹这一角色就很有喜感,这位彪悍的出租车司机用许多金句揭示了吴迪“废柴”“脆皮”的一面。再如,吴迪带着拍摄团队“浩浩荡荡”地进入公园拍摄,却被保安大叔拦在了门口,喝道:“你们写申请了没?没申请可不能在这里拍摄啊。”吴迪好像突然习得了人情世故,给保安递烟打火,还邀请保安来客串一把。眼看着讨好成功,在送烟的推搡中他竟使保安噗通掉落湖中,硬生生制造了一个事故现场。

  影片也渲染了一些煽情段落与温情色彩。比如,片中的母子关系总是温和且宽畅。爸爸并不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他说:“是金子在哪都是金子,是坨屎在哪都是坨屎。”要知道,用四川话说出“是坨屎”,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怨怒真是既接地气又解气。妈妈则认为,儿子回来也挺好,至少还能帮她拎菜,而且成功的人生不应该被定义。妈妈用实际行动支持儿子工作,也扛下了片中女主角一职。她在拍片中重拾年轻时的梦想,却在拍片时骤然离世。是否只有死亡的叙事策略才能制造极致的忧伤体验,才能加大作品的情感浓度?我不忍心看到一个可爱的母亲突然离去,留下父亲的替代背影来完成儿子影片的拍摄。

  绩效社会被效率与成果所控制,你应当完成什么、能够完成什么,往往有清晰可见的指标,这形成了无形的规训与整治。现代城市中无数奔忙的个体,既焦虑又紧张。当一些个体感受到努力的徒劳,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或许会被迅速边缘化。那么,这样的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其中的伤害与磨难?

  影片以平淡的生活叙事回应了社会议题,较为完整地讲述了中年的停滞阶段,也试图为逃离大城市的人们探寻现实的另一种选择,可是,影片最终遁回了家庭的狭小空间。这种逃离,意味着抵抗还是绝望,意味着潦倒还是洒脱?这部电影在应对现实议题上做到了“治愈”,却远离了“深刻”。它讨好了需要慰藉的灵魂,却丧失了有效反思的锋芒。吴迪作为倦怠中年人的代表,并没有为大众探寻到出路。他在北京丧失了爱的对象,也丧失了创作的力量,退守到四川小城,除了表现出虚假的松弛感,并没有带来更长远的情绪价值和思想内涵。

  最终,吴迪承接了妹妹的工作,成为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堵车路途中,他偶遇越野车上的冯柳柳一家人。副驾上的冯柳柳与驾驶座上的吴迪,知道彼此的相遇,却不曾对视一眼。这一天结束,吴迪打开了电脑,写下《走走停停》的题目,写下“第一幕”,再次重操旧业——写剧本。这算是一种自我救赎吗?脱不下的长衫与拾不起的梦想,最令人痛苦。这真是一个苍白无力又别扭的结尾。

  (作者系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亮程选本》:新疆故事中的时间和空间

  • 跟着元朝人去考古——读《河朔访古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