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朝云暮雨》:何以直面多舛的命运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朝云暮雨》:何以直面多舛的命运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6-14 10:50

  作者:马恩扉页

  电影《朝云暮雨》改编自短篇故事《穿婚纱的杀人少女》,讲述了一个服刑二十七载的劳改犯秦贵恒,与一个同样刚出狱的少女常娟意外相识的故事。这段看似诡异的“老少恋”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难言之隐,生动诠释了“天涯沦落人”的无常命运。

  “求财求子”,还是寻求道德解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影片中,少女常娟借这句诗来说服老秦和她试婚。“沦落人”既是指他们都曾经历过牢狱之灾,也是因为他们都失去了父母和家庭。老秦第一次入狱是为父出气而过失杀人,第二次则是为母筹措医疗费而运输违禁物品。常娟为了给出车祸的父母“复仇”,杀害了被认为是肇事者女儿的无辜少女。我们无法为他们的罪行开脱,但是或许可以在他们对于犯罪行为的忏悔之中,感受到那颗原本良善的真心。

  虽然电影海报上赫然写着夺人眼球的“她求财,他求子”,但故事内核却是讲述两个“不完美”的人在接受法律惩罚之后,如何面对自我所背负的道德处罚。自古多情总被无情扰,老秦自以为渐入佳境的婚姻,实际上是一个骗局。这个“变化无常,娟好静秀”的少女常娟,隐瞒了自己金钱与道德上的双重债务。五十六岁的老秦,因27年的劳改生活失去了与社会的连接。在他的认知里一个男人理应娶妻生子,传宗接代,这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化的人。常娟看似求财,实际上求的是洗清道德罪孽,她认为只有“以死谢罪”才能完成对于自我的救赎。在这之前,她想还清184400元的赔偿金,于是才选择和老秦“结婚”,骗取彩礼。

  老秦看似已经重拾成为一个“人”的信心,但他那看到厨房污渍就想去清洁的自然反应,似乎意味着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打扫到底是让他感到安心可控,还是让他感到可以回归监狱生活?配合老秦描述回到监狱打扫卫生的梦境,让人们更加确信,至少在道德上他没有原谅自己,而常娟选择跳河结束生命也是为了洗清自己的道德之罪,他们都被困在了一个无法走出的空间。最终,常娟被困在了动弹不得的无意识躯体之中,老秦则被困在了照顾成为植物人的常娟的“灵魂服刑”之中。不知道这一次,他们是否获得了道德上的满足?

  寄寓于“演员身体”中的角色表现

  让·爱泼斯坦在《日安·电影》(Bonjour Cinéma)中,称“电影为‘世俗的启示’,是一种通过直接关联人体器官(如手、脸、脚)而触动观众情感的手段”。在《朝云暮雨》中,演员的表演为影片注入了灵魂,通过演员对于身体器官的完美调配实现了影像呈现的真实感。

  影片中,饰演秦贵恒的范伟木讷笨拙的动作和手足无措的神情,搭配略显肥大的西装和艳俗的红领带,完美刻画出一个传统认知的“老实人”形象。出狱后听到屋外的警笛声,老秦仍会猛然惊醒,令人唏嘘不已;他唯唯诺诺的表现,让观众误认为牢狱生活改变了他的暴力心态。但是,当发现常娟欺骗他时,老秦那暴跳如雷的行为,让人们在惊惧中重估他的人性内核。

  周冬雨饰演的常娟虽然顶着一张娃娃脸,但不经意间从眼神中划过的狡黠暴露出她暗中谋划的骗局。尤为惊艳的是,在常娟成为植物人以后,那佝偻的体态、呆滞的眼神、僵硬的手足与之前的灵动少女判若两人。这种寄寓在“演员身体”之中的角色,使电影呈现得更为生动真实,将原本荒诞不经的咄咄怪事以日常生活的形态进行展演,实现了剧情的合理化。

  伦理学家伊曼努尔·列维纳斯在《现实及其阴影》(La réalité et son ombre)一文中说:“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代表了一种魔法式的存有学思考。艺术把命运的暧昧性带进了世界,但它特别带来了轻盈高贵而迷人的不负责任。它解放。”电影《朝云暮雨》中,“老少试婚”这一伦理话题无疑彰显出艺术的解放性。这当然不是一种对于现实世界的无端揣测,也并非将现实伦理道德抛诸脑后的肆意妄为。这恰恰是将人之为人的原初本性和盘托出,一反展现善恶“二元对立”的独断论调。最终,借由影像的呈现供观者去感受、去触动、去体会。(马恩扉页)

 

  《朝云暮雨》:何以直面多舛的命运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闫 伟 白昕桐:一个虚拟故事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

  • 《走走停停》:以还乡逃避倦怠,抑或作为救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