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走停停》:文艺中年的罗曼蒂克悬空术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走走停停》:文艺中年的罗曼蒂克悬空术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6-17 16:59

  作者: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杜晓杰

  返乡知识分子,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群体。这些在海外或现代都市接受了新式教育的“新人”,携带着新的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回到闭塞陈旧的家乡。他们为新旧世界的碰撞提供了最佳的切口,也为新旧人生的对照提供了最佳的样本,因而成为许多现代作家一再书写的形象。

《走走停停》:文艺中年的罗曼蒂克悬空术

《走走停停》剧照

  某种意义上,电影《走走停停》的主人公吴迪——一个从事编剧工作、北漂失败而不得不返乡的中年男子,也属于这一群体。对吴迪返乡故事的讲述,原本可以承续“五四”新文学的启蒙传统,反思新环境下知识分子困于理想与现实的两难处境,探讨安居乡里与逐梦大城的艰难抉择,进而为现实人生的诸多问题提供艺术滋养与回馈。然而,《走走停停》最终却裹足于自我满足的罗曼蒂克想象,悬浮在超越凡尘的虚空世界,使吴迪这一具有症候意义的当代知识分子,最终蜕化为面目模糊的文艺中年,失去了本应有的艺术灵光。

  身为编剧的吴迪,在北京一事无成,失业加失恋的双重打击,使他不得不返乡归家,以休整为名掩盖自己的人生失败。对于被迫返乡群体而言,大城市的烈火烹油与家乡的世俗烟火带来的心理落差、同侪压力和长辈监督带来的心理焦灼,无疑是普遍性的问题,也往往是相关叙事的基本框架。然而,片中的吴迪在几乎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不但没有丝毫压力,反而对眼前的生活甘之如饴。无论是轻率拒绝父亲托人情找来的工作机会,还是向母亲借钱在老同学面前表演孝子行径,抑或是掏空父亲的私房钱开始自己儿戏般的导演生涯,吴迪都没有表现出一个失败返乡者的局促,反而在看似“有趣”“个性”的举止中不断暴露出市侩油腻的滑稽。

  如若导演以吴迪的滑稽性为切入点反思当下人的生存困境,影片的现实主义品格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彰显。然而,影片却以“喜剧”为幌子,给吴迪提供了心想事成的解决方案:身无分文,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持;灰心沮丧,冯柳柳提供精准情绪价值和人生建议;白手起家,冯柳柳提供全流程的创业资源。在北京一事无成的吴迪,返乡后进入了人生的快车道,在喜欢的赛道上任意驰骋。只是这一切都是外部力量如温室大棚一样呵护的结果,与他自身的努力几乎毫无关系。

  正是在这个层面,吴迪被抽空了真实性和现实性,成了传统才子佳人母题中常见的等待千金小姐拯救的、符号化的落魄书生。甚至为了匹配经典叙事中的“才子”身份,导演在故事终章,以授予吴迪自制影片获得电影节大奖的形式让其“金榜题名”。一个在当代语境中被迫返乡的知识分子,活成了传统文艺中的“才子”典范——只要有才华,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红楼梦》中贾母批评过的“才子佳人”的陈腐故事,改头换面地出现在今天的荧幕。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才子佳人小说满足的是底层文人枯燥无聊的白日梦。那么,《走走停停》满足的,则是步入中年的落魄文艺青年“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罗曼蒂克想象。只是这份罗曼蒂克,因为悬浮于现实世界的生活,不过是看似绚烂的肥皂泡,最终难逃破灭的命运。

  借用结构主义的提纯策略来看,《走走停停》的内核不过是一个北漂失败的返乡青年,逃避现实生活问题,通过啃老的方式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最终父母双亡,不得不接过妹妹的出租车拉客为生的故事。简化后的故事主干,跟影片中电视台导演“歪曲”剪辑的吴迪纪录片如出一辙。电影导演通过互文结构,满怀同情地以片中片的形式批判着世俗世界对吴迪的“误解”。然而,剥除掉艺术叙事的旁枝末节,最终暴露在观众面前的,恰恰是影片所竭力避免的所谓“误解”。究其实,无非是因为影片把吴迪生造成一个没有生活内涵的文艺青年符号,用肤浅的浪漫主义编织了一个男版的芭比世界。好在影片最终没有促成拯救者冯柳柳与落魄者吴迪的爱情,否则真就完全复刻了“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俗套故事。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而梦是愿望的达成。因此,以光影为媒,表达对美好梦想的渴求,从来都是电影提供给观众的最大满足。然而,如果只是在影片中经历一场虚假浮华的童话故事,短暂逃离现实人生的一地鸡毛,电影就成了法兰克福学派批评的“社会水泥”。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在于解除了资本主义对启蒙的遮蔽,将文艺作品视为介入现实、鼓舞人生、奋发精神的感性工具,通过虚构的艺术世界引领读者和观众进行深层次的哲思与自省,最终促成人的全面发展。成功的喜剧,内核同样是上述精神内容的供给,而非简单的笑料罐头。《走走停停》的悬空术,炮制的仅仅是文艺中年的梦呓闹剧,距离喜剧很远,距离现实人生同样遥不可及。(杜晓杰)

 

  《走走停停》:文艺中年的罗曼蒂克悬空术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