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黄西蒙
考古与考察古迹者,并非现代才有。《河朔访古记》就是一部记录元朝人“考古”的著作,作者葛逻禄乃贤,是个色目人,博学多识,官至翰林国史院编修。他曾经亲自考察河北、河南等地的历史古迹,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史料——因为,几百年过去,很多元朝人能看到的古迹,在今天都已不复存在了。经历战乱与沧桑,很多古墓、古建筑并没有保存下来,好在有《河朔访古记》这样的书,能让今天的读者一览历史的辉煌。
葛逻禄乃贤到了河南,先考察了羑里城,据说这是当年周文王被囚禁而演绎出周易的地方:“羑里城文王庙。羑城在汤阴县北六里道左,朱绰门,门榜题曰‘羑里城’,周文王之庙。其城,周回二百五十步,高二丈余。”如今羑里城尚在河南汤阴,已开发成旅游景区。
葛逻禄乃贤随后又考察了西门豹和扁鹊的遗迹:“西门豹祠。漳水之上有祠,门扁曰‘西门大夫之庙’”,“扁鹊庙碑。在汤阴县东南二十里,伏道村村之道左……墓旁生艾,治疾为天下第一,今每岁充贡云。”西门豹祠和扁鹊庙,至今还在,但是否是葛逻禄乃贤当年到访的那个地方,就不太好说了,毕竟名人的遗迹很容易“复现”,一个名人有多个祠庙乃至陵墓都很寻常。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记载了非常神秘的河亶甲墓。这个在史书上几乎没留下踪迹的商王,竟然在元朝时还有陵墓留存,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安阳县西北五里四十步,洹水南岸,河亶甲城有冢一区,世传河直甲所葬之所也。父老云:‘宋元丰二年夏霖雨,安阳河涨,水啮冢破,野人探其中,得古铜器,质文完好,略不少蚀,众恐触官法,不敢全货于市,因击破以鬻之,复塞其冢以灭迹。自是,铜器不复出矣。’”葛逻禄乃贤还特别提到,宋朝的时候,河水暴涨导致河亶甲墓里的文物流出,有人借机盗掘墓中文物,但又不敢拿到市场上去卖,竟将完整的文物击碎后进行售卖。
如此严重的文物破坏行为,在历史上不知道发生过多少回,但如此清晰地记录在史书上的却寥寥无几。更遗憾的是,当时的人意识不到甲骨文的存在,就算是河亶甲墓里有龟甲,估计也被人们当成药材吃掉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座河亶甲墓根本不是商王墓,而是周代的贵族墓,只是被后人附会成了商王墓,因此自然也不会发现甲骨文了。葛逻禄乃贤还在旁边发现了疑似河亶甲王后的墓:“黄堆冢。在河亶甲西南。世传,乃河亶甲后之冢也。”可惜的是,这两座传说中的商朝陵墓,如今早已全无踪影了
如今已经被发掘的曹操高陵,在《河朔访古记》里也有踪迹:“魏武高平陵。在邺镇西南三十里,周回二百七十步,高一丈六尺。十二月,余登铜爵台,西望荒郊烟树,永宁寺僧指示余曰:‘此曹公之西陵也。’”葛逻禄乃贤还顺便考察了号称曹操七十二疑冢的古迹,站在讲武城的高台之上,竟然能很清楚地看到七十二座古墓:“曹操疑冢。在滏阳县南二十里,曰讲武城,壁垒犹在。又有高台一所,曰将台。城外高丘七十二所,参错布置,累然相望。”不知道是元朝空气能见度高、建筑遮挡物少的缘故,还是后世战乱破坏的原因,如今就是在半空中俯瞰,也找不到这些疑冢了。
当然,也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古迹,比如在今天已是网红景区的白马寺。《河朔访古记》中有言:“白马寺。洛阳城西雍门外白马寺,即汉之鸿胪寺也。水平十四年,摩腾三藏法师,以白马驮经至此,因建寺以白马名。”
在黄河两岸来回游走,葛逻禄乃贤还考察了嵇康之子嵇绍的墓:“晋嵇侍中庙墓。汤阴县西南一百二十步,曰浣衣里,道左小碣,题曰‘晋忠臣嵇绍之墓’。墓周回二百步,高二丈余。庙在墓侧,有宋碑一通,乃淮南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事、大名府路安抚使、魏国公韩琦记并书,熙宁三年八月十五日,县令张琳立石。”可见,古人非常敬仰嵇绍,宋人也不断修复、加固嵇绍墓。
关于嵇绍的事迹,《资治通鉴》有记载:“乘舆败绩于荡阴,帝伤颊,中三矢,百官侍御皆散。嵇绍朝服,下马登辇,以身卫帝,兵人引绍于辕中斫之。帝曰:‘忠臣也,勿杀!’对曰:‘奉太弟令,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杀绍。血溅帝衣……右欲浣帝衣。帝曰:‘嵇侍中血,勿浣也!’”
宋末元初的文人王磐,曾经在路过嵇绍墓的时候,题诗来纪念嵇绍:“十载家艰恨未消,又持手版仕昏朝。已知定乱功难就,犹幸临危节可要。忠血数班沾藻火,英名千古迫云霄。一杯欲酹祠前土,野鹤昂藏未易招。”这背后的故事,就是“嵇绍之血”。嵇绍曾以自己的鲜血来保护乱世里的皇帝,哪怕这个皇帝是历史上以“何不食肉糜”而留下千古笑柄的著名的痴傻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在战争失败时,百官侍卫全部作鸟飞散,只有嵇绍为了保护司马衷,竟用身体去抵挡敌人的刀剑,鲜血飞溅,淋落在司马衷的龙袍之上。所幸司马衷虽然痴傻,却还知道嵇绍的忠诚,因其殉国而伤感,留下了“嵇侍中血,勿浣也”的千古感叹。
如今,嵇康墓在安徽涡阳尚有遗存,但在元朝时还保存很好的嵇绍墓,如今却已无踪影,不能不让人慨叹时间的残酷,曾经如此勇武忠烈的历史名人,最后还是被时光遗忘了。
此外,还有一些帝王和名人的墓,被《河朔访古记》记录在册,也幸运地保留至今。比如,汉光帝刘秀的陵墓,“汉光武帝原陵。在临平亭南,方三百二十步,高六丈,西望平阴,去洛阳东南十里”,以及圣贤邵雍的墓,“邵康节先生之墓。在洛阳县南,伊阙西南九里,曰辛店,伊水西也”。
葛逻禄乃贤还考察了佛图澄墓:“临漳县南,邺镇西北五里,紫陌侧,晋高僧佛图澄墓在焉。澄,天竺人,俗姓帛氏。永嘉年,来洛阳,虽未尝读儒家书,与一时学士辨论,无能屈者。”
佛图澄是十六国时期的著名高僧,来自古印度,经过西域来到中原,传播佛教思想文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但因为十六国战乱频仍,即使是很多割据一方的帝王,其陵墓也没能留到后世。因此,比起那些被破坏和盗掘的帝王墓,佛图澄无疑是幸运的,在葛逻禄乃贤考察的时候,他的墓不仅存在,规模还不小。但是,佛图澄墓最终还是没能留存到今天,不知什么时候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也是在阅读古书时,不免会驻足慨叹的地方。(黄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