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未来式终极版”,“哲式”情歌诠释深情与力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未来式终极版”,“哲式”情歌诠释深情与力量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7-09 10:09

  作者:冷凇 陈尚莹

  2023年,张信哲曾许下了一个“未来式,未来见!”的承诺,而在2024年,张信哲坚守与歌迷的约定,开启了《未来式终极版世界巡回演唱会》。回首从1.0版的“体育馆”级,到2.0版的“体育场”级,张信哲的《未来式》巡演已经迈向第六个年头,走过了三十多个城市。此次终极版巡回演唱会将成为“未来式”IP三部曲的最终之作,不仅继续向歌迷传递信仰、温暖和爱的力量,也标志着其音乐宇宙的完全形成。

“未来式终极版”,“哲式”情歌诠释深情与力量

  柔情似水,步入“哲式”乐章

  从《爱如潮水》的缠绵悱恻,到《别怕我伤心》的深情告白;从《爱就一个字》的简单纯粹,到《过火》的热烈执着……张信哲用一首首动人心弦的情歌,铸就了自己“情歌王子”的传奇地位。有人说,不管什么样的情感状态,都能从阿哲的歌里找到与之匹配的情感共鸣。作为60、70、80乃至90后共同的回忆杀,张信哲的音乐陪伴了三代甚至四代人的成长。从磁带时代的封面海报到CD时代,再到MP3的普及,直至今日迈入数字化未来,张信哲的歌声始终如一,温暖而深情。

  岁月的沉淀里,总有一些歌词、旋律、鼓点、嗓音能将你瞬间裹挟进青春的漩涡,在长途的旅途中,耳边响起的熟悉旋律如同淡淡的铺陈,为旅途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惬意;运动场上,戴上耳机,张信哲的歌声化作鼓劲的力量,让我们愈加懂得坚持的重量;当夜幕降临,城市的喧嚣逐渐褪去,那如丝如缕的歌声又成为最好的睡前助眠曲,安抚疲惫的心灵;或是在日常上下班的路途,他的歌声又适时响起,保持一种隔空的默契,像老朋友的寒暄。

  岁月雕刻的皱纹为他镀上如水般温柔的光辉,疲惫里略带一丝沙哑的嗓音更为他增添了愈加沉稳的气息与千帆过尽的淡然。那些凄美、哀伤的歌词,在他的诠释下,变得如此动人,让人在听歌的同时,脑海中浮现出唯美的画面,陷入走马灯的回忆中。当《信仰》旋律响起时,总有歌迷被代入回忆,忍不住落泪。曾经,他们在“哲式情歌”里感受过痛苦与泪水;如今,他们又在“未来式”音乐宇宙中得到治愈与力量,一路成长。

“未来式终极版”,“哲式”情歌诠释深情与力量

  匠心独运,舞美传递满腔热情

  “未来式”主题演唱会历经六年风雨,三巡之旅,每一次都收获了火爆的现场与无尽的赞誉。今年的“终极版”巡演更是将这一经典推向了新的高度。一场场舞美设计堪称惊艳,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团队的智慧与汗水。全新的星星造型延伸车载台,让张信哲在舞台上仿佛置身于星河之中,与观众进行近距离的心灵交流。半空中的圆月与太阳光辉的舞美装置,与张信哲的经典情歌《白月光》和《冷太阳》相得益彰,营造出梦幻般的音乐宇宙。

  此次“未来式终极版”演唱会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一次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与双向奔赴。AI元素的运用、数实融合的舞美手段,让舞台效果更加震撼人心。而张信哲的经典妆发、舞台变换的创意、稳如泰山的现场演唱、对歌曲精准的情感注入以及充满艺术气质的舞美设计,不仅展现了张信哲作为“歌坛模范生”的持续创作力和影响力,更让观众感受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

  求新求变,创作演绎步履未停

  在音乐的道路上,张信哲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从《天赐的声音》第五季的惊艳亮相,到已经上演的“未来式终极版”鸟巢演唱会,他不断挑战自我,用音乐诠释着求新求变的精神。

  在舞台上,张信哲与新生代歌手的搭档,不仅展现了他对音乐的深厚理解,更体现了他对年轻力量的尊重和扶持。他敢于尝试不同风格的作品,无论是与陈楚生合唱的《虚拟》,还是与吉克隽逸挑战的《骗人鬼》,都让观众看到了他音乐创作的多样性和前瞻性。

  《未来式》演唱会更是张信哲音乐创新的一个缩影。从室内版到户外版,再到地标级终极版,每一场演出都是他对音乐、对舞台的重新思考和大胆尝试。在演唱会上,经典与创新交融,情怀与未来碰撞。他将冷门歌曲《冷太阳》《找钥匙》等带入“未来式”终极版的歌单,用不同以往的呈现方式,吸引听众重新认识这些作品。《背叛》作为他第一首写曲的作品,在发行二十七年后终于被珍而重之地唱响在“未来式”的舞台上。这不仅是张信哲对自己创作自信的重拾,更是他音乐历程中一个特别的开始。

  这种大胆的尝试不仅考验着歌迷的接受度,更展现了他对于音乐的不懈追求与探索,传达“跟所有听众一起走向未来”的理念。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他的音乐,感受他的情感。不熟悉的旋律,却让我们听见了脚步,听见了专注,听见了征途,听见了除了“哲式”情歌以外的——他的自我与执着。

  未来已来,而张信哲正站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与我们一同前行。他选择将这份热爱转化为对新专辑的探索与追求,用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情感去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他不再是那个只唱情歌的歌手,而是一个敢于挑战、敢于突破自我的音乐人。在新专辑中,他尝试减少情歌的比例,加入故乡闽南语及其特色唱腔,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感受,用音乐去传达更开阔的理念。这种勇气和决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张信哲,一个更加真实、深刻的情歌王子。

  (作者冷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陈尚莹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李玥阳:看《素食者》中的多视角叙述

  • 高 翔:大众文化场域中古典神话的当代演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