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玫瑰的根须,时代的注脚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玫瑰的根须,时代的注脚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7-11 18:00

  作者:宋湘绮 程嘉玮

  都市言情剧《玫瑰的故事》的女主角黄亦玫出生于高知家庭、毕业于名牌大学,集美貌、才华、个性和气度于一身。她爱得热情奔放,爱得深情款款。她倾听内心声音,即使一次次被爱情伤害,依然没有放弃对理想自我的追求。她与“精英男”庄国栋、前夫方协文、灵魂知己傅家明先后相爱,每一段全力以赴的爱情,都带给观众一些感悟。最后,黄亦玫与“年轻弟弟”何西相爱。何西要去追寻自己的理想,要她再等他一年。她微笑着说,不要承诺未来,这一年会发生很多事……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性才是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大结局时,黄亦玫经历的“生、离、死、别”四段感情都已成为过去,最后她选择了独自前行。所有艺术都是在探寻人的可能性,其中女人和男人更好的相处之道是“可能性”中最大的谜。西蒙波伏娃和萨特曾用生命尝试没有婚约的伴侣关系,可是这却让他们陷入了更大的困惑。

玫瑰的根须,时代的注脚

  《玫瑰的故事》没有以往爱情剧藕断丝连的俗套,黄亦玫的情感线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一个人的战争”更加惊心动魄,在虚构中挑战旧观念,塑造着理想人性和理想生活。这条情感线不仅推动着剧情,也牵动着受众的思绪和情感。该剧不仅塑造了自律、自主、美丽、生动、鲜活,既有原则,又有勇气的黄亦玫,而且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苏更生、姜雪琼、关芝芝等都市女性成长的心路历程。她们执着地追求理想自我的态度一次次挑战着传统观念。故事最后借惠特曼的《大路之歌》中的一段话作为黄亦玫的内心独白,给受众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给所有追寻理想生活的人以信心和勇气:“世界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从此,我不再希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凡是我遇见的我都喜欢。一切都被接受,我完全而绝对地主持着我。”傅家明死后,黄亦玫骑着他的摩托,驶向前方,完成了女性从迷惘、觉醒到自由飞翔的蜕变。剧中诸多场景、细节、对话、插曲都恰如其分,重塑当代女性观、婚恋观的思想光芒时时触动着受众的燃点、泪点、痛点。从曹雪芹《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鲁迅《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私奔后的失落,到《蜗居》《中国式离婚》《三十而立》中跌跌撞撞的女主角,女人到底该怎么“活”,一直是一道难题。荧屏上“坏女人”有血有肉,“好女人”苍白无力。理想女性永远在“下一个”作品中。黄亦玫,或者说“玫瑰”好在哪?她怎么会如此惹人心疼?下面这段黄亦玫母女的对话值得回味。

  太初是黄亦玫的女儿,是含苞待放的“玫瑰”。正如《庄子·天地》所言,太初有无,无有无名,顺天然,应人性,阴阳交合万物生。这个名字寓意真好。推动世界的手,也是推动摇篮的手,女性生存状态是时代的晴雨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黄亦玫的生存境遇、状态,直接影响“太初”的未来。剧中,黄亦玫告诉女儿,学会学习,你就自由了。

  “妈妈,你为什么学开飞机,不累吗?多不自由。”

  “你学会学习,你就自由了。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就学什么……不懂?多读书就懂了……你是我生的,我不会的,我不要求你会。我会的,我相信你一定会。”

  这段话无声挑战了被内卷折腾得筋疲力尽的妈妈们,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母亲的教育不是教知识、不是让孩子实现我实现不了的理想,而是活给你看。人生是一场表演,你是舞步,也是舞者。黄亦玫让千千万万个“小初”和她们的母亲对美好人生有了更多信心。

  这段话也交代了黄亦玫自由飞翔、塑造理想自我的方法是“学会学习”,反求诸己。可见,“玫瑰”的“飒”,不是天赋,“飒”在于拥有主宰自我的睿智;“玫瑰”的“好”,不仅是颜值,更“好”在执着于理想自我的信念、信仰,“好”在学会学习,把自由掌握在自己手中。经历四段爱情的黄亦玫,依然生机勃勃、充满无限可能性。面对复杂的人性,自以为是的“选择”往往是“非理作意”,所以人生充满错误。学会学习,生命就长出了根须。也许,学开飞机不难,难的是学会“如理作意”,难的是学会读懂人生这本无字书,难的是学会认识自我,塑造理想人性。如果,玫瑰没有“根”,就会沦陷在庄国栋的情感中不能自拔;如果,玫瑰没有“根”,就会被囚禁在令人窒息的婚姻中。

  玫瑰、百合、茉莉、秋菊、牡丹……人们喜欢把女人比作花,常以摇曳在风中来描述她们的姿态,美丽、纤细、动荡、摇摆、飘零往往是摇曳背后的注解。只有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把女人比作木棉树,提到了“根”。1977年,舒婷写下《致橡树》,1981年,亦舒写出了有“根”的《玫瑰的故事》,她们写出了茁壮、有生命力的“花”。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与《玫瑰的故事》异曲同工地塑造了女性心目中的理想自我和理想爱情。从“一枝花”的局部到“根,紧握在地下”的“一棵树”的全貌,两个独立相望的个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在时代观念的变革中,文学总是一马当先。舒婷、亦舒播下思想的火种,她们顶住流言蜚语,在虚构、创造中为现实世界的女性开辟新生活。婚恋自由、无痛生育、女性创业、婚后丁克……中国数亿女性的生存正在发生剧变,教育、科技正在改变她们的命运。四十多年后的今天,《玫瑰的故事》被搬上荧屏,脑海里总有木棉树的身影。第一次,人们不再关心黄亦玫是谁的妻子,黄亦玫谈了几次恋爱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爱谁、怎么爱、怎么活;当“方协文”要求与玫瑰复合时,网友们毫不留情地呼吁“下一位”上场,这是“巧珍”“慧芳”“顾佳”们没有过的“待遇”;宫斗剧、玄幻剧里的女主角不再是热点,人们更关注身边的“她视角”“她故事”。时代的脚步已经跨越了万水千山,这一天如期而至。

  文艺是时代的报春鸟,当一首诗,一部小说、一部剧、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玫瑰的故事,故事境界里的美好就会影响、甚至改变世界里的凌霄花;当女人和男人一起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时,西蒙波伏娃所向往的平权时代就会来临。艺术的本质是人的自我认识,亦舒在小说创作中踏上了自我认识、构建理想自我的心路历程。要搞清“我是谁”这谜中之谜,往往要用一生求解。《喜宝》《玫瑰的故事》《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她所有作品讲述的都是走在这条路上的女人的故事,她不同时期的认知、境界、观念的变化也保留在当时作品意境中。从迷惘困惑、依附他人的喜宝、子君,到独自美丽绽放的黄亦玫,亦舒把自己的人生感悟都化作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让“她们”成为路标,为“小初”指路护航。理想女性到底是怎样的?理想的婚姻到底是怎么样的?这是一个永恒、开放的命题,每个人用生命才能作答。从“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大观园,到剧中苏更生、姜雪琼、关芝芝生存的北上广,再到“那些花儿”盛开的每个角落。场景一变再变,女性“活法”这一问题本质没变,考验的是人性。何为人性?人性是“欲望和理性”的生命机制。《玫瑰的故事》既合乎自然人性,又有理想张力,在“欲望和理性”的较量中展开“人生彩排”,震撼灵魂,才造成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所有的故事都是同一个故事,都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是西蒙波伏娃、舒婷、亦舒的故事,也是你我他的故事。(宋湘绮 程嘉玮)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西蒙:宋江的两个分身和一个镜像

  • 《边水往事》:以精品思维打造新世界的丛林法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