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抓娃娃》:“天才儿童”的另类养成法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抓娃娃》:“天才儿童”的另类养成法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8-19 17:50

  作者:王 东

  今年暑期最火的电影,非《抓娃娃》莫属,影片延续了开心麻花搞笑幽默的风格。然而,剥开电影的喜剧外衣,我们不难发现,它实际上是一部探讨中国式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的“恐怖片”,让人在欢笑之余,不禁陷入深思。“自古寒门出孝子”“穷养儿富养女”“教育孩子要从娃娃抓起”,这些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传统教育观念是本片创作的灵感源泉。为了培养继承人,白手起家的超级富豪马成钢决定“穷养”小儿子。本是家境优渥的二少爷,却被强行“骗”成一个收瓶子的穷小子。正所谓一个谎言的开始,意味着要用无数的谎言去圆。影片通过喜剧的外衣巧妙地消解了教育主题的严肃性,戏中戏的套层结构、错位式的情感追寻更体现出剧作的扎实精巧。

《抓娃娃》:“天才儿童”的另类养成法

《抓娃娃》海报

  戏中戏的套层结构

  本片的叙事结构采用了戏中戏的套层结构,突破了常规线性叙事的单一层级,营造了“戏内戏外”的双叙事线,通过沈腾饰演的马成钢和马丽饰演的春兰两位核心角色将双叙事线串联起来。“戏外”即观众视角,富豪马成钢为了不让二儿子马继业重蹈老大马大俊一事无成的覆辙,顺利成为家族企业合格的接班人,颠覆了大儿子富养式的教育模式,选择了自己亲身经历的穷养式生活,从“高大上”的大别墅搬进了“脏乱差”的小院子。环境的改变只是计划的一部分,优秀的教育理念才是成才的关键所在,为此马成钢聘请教育名师李老师当奶奶,多位学科带头人当邻居,夫妻二人也成了人前穷困潦倒,人后光鲜享乐的“地下工作者”。至此,一个类似于“楚门式”的虚构“戏内”空间被建构,接棒人计划正式成型。当然,“戏内”亦可看作马成钢自导自演的一出寒门育儿记,编导甚至在骗局被揭穿后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演职人员字幕表。

  “戏内”虚构空间并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戏外”真实空间的突发因素往往让它有被打破的风险,喜剧的笑料也被巧妙设置在其中。同学大款父亲的出资资助、生日宴上姥姥姥爷的真情流露、体校教练的家访选拔、大儿子的半路杀出,一次次的危机被父母插科打诨式的语言艺术糊弄过去,观众也在嬉笑之间回忆起了自己童年被骗的经历。可孩子总会长大,也会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待马继业步入高中后,危机的处理方式也从虚到实。当篮球场上露出马脚的奶奶被继业意外发现后,为了不影响儿子高考的复习状态,马导直接让奶奶一夜去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追悼会上“复活”的奶奶更是笑料百出。

  错位式的情感追寻

  喜剧的精髓往往在于错位感的营造。在影片《抓娃娃》中,人物身份的错位设定只是表象,背后错位式的情感追寻才是真正的本相,尤其在父亲马成钢、奶奶李老师、儿子马继业这三个角色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戏剧化地处理了教育三角体系中家长、老师、孩子的关系。

  望子成龙的马成钢,代表的是对孩子严要求高期待的家长。通过复制粘贴自己童年的艰辛生活来让儿子成才,将自己的未竟事业寄托到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肩上,妄图牺牲孩子本应欢乐的童年来满足自己的私心,甚至不惜将孩子的成长历程当成一个商业项目来做。德高望重的李老师,代表的则是对孩子使用善意谎言的老师。十几年如一日的相守渐渐让她对马继业有了血缘关系之外的情感羁绊,真心相待的过程更像是一个亲情的骗局,用最真诚的情感来传授最虚伪的事实。讽刺的是,她将“诚信为本”“人无信不立”的信条挂在嘴边。人生被操控的马继业,代表的则是“压力山大”的青少年。提线木偶式的生活剥夺了孩子物质和精神的自由,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变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被水泡过的平板电脑无法退换、朝夕相处的玩伴儿被转校、追悼会秒变高考誓师会,这一切都是源于父母设计的“为他好”。影片最后,当长大后的马继业发现地下室里的真相时,他的世界观也在那一刻轰然崩塌,当他走出地下室铁门时,映入眼帘的是孩子们在公园中嬉戏打闹的场景,流露出的羡慕的眼神不禁让人动容同情甚至有些愤慨。

  喜剧背后的教育理念之争

  作为一部极具现实意义的影片,电影《抓娃娃》在喜剧的外衣下隐藏着对教育理念的深入思考。影片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如父母不切实际的期待、沟通本领的缺失、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等,均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片尾彩蛋中,马继业虽然以高分考入了梦想学府的体育学专业,但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能遮盖心理留下的阴影,于是便有了跑马拉松的马继业在赛场上捡瓶子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马继业的教育显然是失败的,更是没有温度的。看似苦难式的教育模式本质上却是不折不扣的精英式培养。

  其实,穷养也罢,富养也罢。教育的成功与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判断标准,因为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存在。教育本身对于家长来说就是一个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过程,我们不能以过来人的身份自居,更不能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去禁锢孩子的天性,而要懂得在孩子自主发展与家长干预介入中间找到平衡点。学会换位思考,学会鼓励认可,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发光。或许“抓娃娃”的含义不是教育孩子要从娃娃抓起,也不是如同在娃娃机中抓娃娃,这个不行,抓下一个。因为不论是孩子教育还是娃娃机抓娃娃,它本身就不是一个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减少期待而去享受过程。

  (作者王东为银川能源学院信息传媒学院教师)

 

  《抓娃娃》:“天才儿童”的另类养成法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李玥阳:看《素食者》中的多视角叙述

  • 高 翔:大众文化场域中古典神话的当代演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