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四海文心】三评“歪曲传统文化”之一:国潮文艺创作不能歪曲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四海文心】三评“歪曲传统文化”之一:国潮文艺创作不能歪曲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9-13 14:48

  作者:江飞

  近些年来,文艺领域掀起“国潮风”“新中式”的创作热潮,各类优秀作品不断出圈,比如春晚创意舞蹈《只此青绿》《锦鲤》,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五星出东方》,电影《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大型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中国好时节”系列节目》《“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等等。这些作品的特点在于,借助影视传媒、数字技术、网络视听等现代媒体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和美学精神,进行了生动直观、美轮美奂的视听转化,激起了越来越多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情感共鸣。他们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创意以及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新时代的生活美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了起来。

  当然,在看到国潮文艺创作如此繁荣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正视创作过程中存在着的某些歪曲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诸如乱改诗词古语,破坏传统服饰,篡改历史事实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受众的思想认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都产生了不良的误导和损害,值得警惕。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粹,诗词古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在唐诗宋词、古语名言里感受着汉语的魅力,获得审美的滋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以唐诗宋词命名,直接引用诗歌里的原句,比如“寂寞空庭春欲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还有的则根据剧情或主角的名字套用诗句来取名,如“人间至味是清欢”“路从今夜白”等。但与此同时,为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娱乐效(笑)果,诗词古语也常常惨遭恶搞,综艺在调侃、影视在乱用、广告在篡改。当诸多谐音字、多义字成为娱乐大咖们制造无聊谐音梗的源泉,生造出“粪发涂墙”“善解人衣”等“知名词汇”,当“雨雪霏霏”在电影里变成“雨雪靡靡”,当《静夜思》在孩子们的口中变成“床前明月光,李白推开窗,举头望天庭,低头砸了缸”,难道我们只剩下一笑了之?叶嘉莹先生说,“中国古典诗词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不能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典雅纯粹的诗词古语,不能对绵延至今的民族语言文化怀有敬畏之心,那么,长此以往,传统文化必将被玷污和亵渎,民族血脉和精神家园必然会干涸和丧失。

  服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嬗替的标志之一,尤其是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作为一种承载着数千年民族记忆和传统文化的服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毋庸讳言,今日影视剧中的服化道和“小鲜肉”的面孔一样,变得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唯美,对服饰的极端追求甚至到了病态的地步,这往往有两种表现:一是置本民族服饰于不顾的完全他国化。如某爱情古装喜剧,明明以唐代为故事背景,演员们却身着日式服饰,吃寿司,穿木屐,满屏的日式风。二是对本民族服饰的胡乱改造。比如某古装偶像剧,一群东方面孔的演员,身着大量白色、黑色、粉色、透明的分不清时代和民族的服饰,在清一色的古希腊罗马宫廷风格的建筑里,摆着各种夸张的欧美贵族式的造型,混搭诡谲的游戏风,透着一股魔幻诡吊之风。这种华而不实、舍本逐末的病态服饰审美,消解了传统服饰的民族性和形式美,变成了某种不伦不类的后现代拼贴,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无疑是一种破坏,对于文艺作品来说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此前文艺界对胡编乱造的玄幻剧、穿越剧、“手撕鬼子”之类的抗日神剧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剧等进行过严厉批判,倡导新时代文艺应具有“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使得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在总体质量上有了较大提高。当然,某些有意或无意篡改历史事实的作品依然存在,比如某部标明“历史正剧”的电视剧,把历史的罪人堂而皇之地塑造成了为国为民、呕心沥血的正面人物,不仅把那段历史中顽固自私的反派洗白了,更把原本的革命者改造成了圆滑、猥琐的人物,最终落得下架的下场。事实上,早在1997年,电视剧《雍正王朝》就打破戏说、传奇套路,以严谨的剧情与历史形成互文,被公认为历史正剧。从此,“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剧创作原则成为了行业共识。近些年,像《走向共和》《觉醒年代》等历史剧无不本着此创作原则,重建历史事件,重塑历史人物,赢得了观众的热捧和行业的称赞。事实证明,对于历史剧而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可以而且必须相融为一,那些以“戏说”“虚构”为借口篡改历史事实的文艺创作,都是对历史文化的戕害。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繁荣发展的根基,任何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篡改,对历史现象、历史真实和历史人物的任意解释甚至刻意歪曲,都是对历史的本质、真相和规律的否定,因而都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历史观,是必须坚决反对的。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使之能够沿着合乎价值理性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行,换言之,任何歪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创作,都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创造性转化,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重生,又要创新性发展,推进国潮文艺的不断破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作者系安庆师范大学美学与文艺评论研究中心教授、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花 晖:讲述守正创新、美美与共的传统文化故事

  • 詹 丹:改编传统文化名著的前提是理解文化特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