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四海文心】三评“歪曲传统文化”之二:改编传统文化名著的前提是理解文化特质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四海文心】三评“歪曲传统文化”之二:改编传统文化名著的前提是理解文化特质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09-14 09:42

  作者:詹丹

  名著的改编是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四大名著的翻拍,往往会成为大众探讨的焦点。近期,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下文简称电影《金玉良缘》)的公映遭遇观众几乎一边倒的批评,以至于电影出品方的后续海报变为“争议之作,眼见为实”,虽可说是应对票房滑铁卢的机智之举,但多少也有些自我解嘲的无奈。争议集中在哪里?可以发现,围绕着扮演主要人物如林黛玉、王熙凤等诸多演员的气质就有很大争议,而观众对电影涉及的情节内容没有忠实于原著尤为不满。但在我看来,这不是问题的根本。因为,成功的改编既有亦步亦趋演绎名著内容的,也有立足于新时代解构名著而对传统文化形成对话关系的,这两方面都留下过较出色的佳作,前者如1987年问世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后者如鲁迅的《故事新编》。所以,新版电影《红楼梦》另辟蹊径,从九十多万字的皇皇巨著中,选择一部分情节,比如以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对峙来贯穿电影的始终,本无可厚非。对此,我认为改编的底线是逻辑自洽问题。这种自洽的逻辑,是故事情节的逻辑,是人物言行的逻辑,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逻辑。特别是社会文化逻辑问题,需要提出来加以强调。

  新版电影毕竟没有把《红楼梦》拍成一部穿越剧,其人物言行所依托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仍然是一个古代诗礼簪缨之族。这样,不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受到基本的礼仪规范的制约。这种礼仪规范的制约,构成了古代传统社会日常生活文化的一种特质,也就是我所说的文化逻辑。文化逻辑引导着我们对传统社会中的人物加以理解和把握,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可以说,改编《红楼梦》这样的传统文化名著,就必须理解其所依托的社会礼仪这样一种文化逻辑,抓住这一文化逻辑特点,在改编的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加以恰如其分的表现,才是十分重要的。而恰恰是这一点,每每被改编者所忽视,甚至有时候还以有意歪曲,来展现所谓的创新。

  新版电影开始时,顽劣的贾环在厨房乱翻,最后顺走一条鸡腿,厨房里的柳嫂追着后面骂他“丫鬟养的”。仆妇对待主子在众人面前如此放肆,这是在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里很难看到的情景。而电影以此作为开场,似乎为贾府一众人等违背礼仪的行事定下了基调。其高潮,则是电影后半部分,元妃省亲时,一向恪守传统礼仪的贾政被太监传唤进正殿与女儿元春见面,隔着帘子贾政跪下说:“给贵妃娘娘请安”,接着马上大叫一声“儿啊!”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因为这样的称谓在当时不可能允许,尤其是在大殿直抒胸臆的喊叫,也是不合礼仪规范的。也许,编导人员可以辩解说,用父亲充满感情的喊叫来体现专制社会对人性的压制,不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种新认识吗?不把这种认识表达出来,又如何能体现时代的进步意识呢?无独有偶,十多年前,当李少红执导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公映时,也往往以她对当下社会的人与人关系的认识,来改编《红楼梦》中的人际关系,比如当贾政吩咐贾宝玉入住大观园,说是娘娘的懿旨,要把宝玉等拘管到大观园去。结果王夫人当着孩子的面就反驳贾政说,娘娘只是让他们进去读书,老爷为何说这是拘管他们呢?这样的反驳,也许有点戏剧色彩,但在当时,贵族夫人可以当孩子面反驳丈夫,也是不可想象的。当然,编导也可以说,这是让时代进步的人与人平等意识折射到人物身上。却不知,这种折射,抹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逻辑,把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作了均质化处理,这样,既不能让年轻观众很好地理解传统社会的礼仪文化特点,也无法理解现代社会的文化进步意义真正体现在哪里,其不良后果,还不是简单地不尊重历史的问题。

  就这一点言,我们一些改编名著的著名编导对文化逻辑的重要性理解,似乎还不如中学的一些语文教师和学生。

  由于传统经典名著进入中小学语文课堂,特别是像《红楼梦》已经成为高中生的必读书,所以把《红楼梦》等名著片段改编成课本剧,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正是有类似比较广泛的兴趣小组的改编活动,所以把课本剧的改编情景,还设计成了高考试题,其中让学生判断的一个维度,就是能否理解传统礼仪文化的特点。

  比如2022年高考语文上海卷就有一道3分的选择题,设置了一个学生小组改编宝玉挨打情节参加学校演出的情境,规定的目标是“力求台词符合原著中人物的身份与性格”。题干要求在4个台词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表面上看,这是让学生拿原著来跟选项进行信息比较,是为了测试学生对原著的熟悉程度,但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先来看四个选项是:

  A.黛玉对宝玉说:早就对你说过,你真是执迷不悟啊。 

  B.宝钗对宝玉说:这次活该,你挨打就是自食其果。 

  C.贾母对贾政说:你想想你父亲是怎么管教你的。 

  D.王夫人对贾政说:我现在就死给你看,一了百了。 

  有人认为,A和B都没有小说文本的既定内容,所以可以排除在外,但C和D却都能找到相应的文本根据。宝玉挨打,王夫人救场时抱住贾政说:“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贾母训斥贾政时说:“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那么到底选哪一项才是正确的呢?正确的答案还是应该选C项。因为D项看似有相应的文本内容支撑,但是在小说中,王夫人让贾政来勒死自己,是说为了到地下去和彼此无依无靠的宝玉互相陪伴,所以是卖惨。而D项中“死给你看”的话,就是要挟,特别是用“你”而不是用一直称呼的“老爷”,也是违背传统礼仪的。于是,关键不是说没有说过类似意思的话,而是说话的语气和措词,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丈夫拥有对妻子绝对权威的礼仪文化的特质。换言之,能否把基于礼仪文化的不平等制度的广泛性深刻表现出来,才成为我们衡量改编传统文化名著是否恰当的重要尺子。

  总之,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改编,要抓住传统文化的特质而不必拘泥于其中的细节,就如同《红楼梦》创作本身,在小说展开的具体时空上也有意不跟特定的朝代和地区完全对应起来,但古代社会礼仪文化的本质却依然被呈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影视剧改编,也只有把握了传统文化特质,才能对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有立场鲜明地呈现,从而为我们立足于当代的继承和改造明确方向。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光启语文研究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花 晖:讲述守正创新、美美与共的传统文化故事

  • 詹 丹:改编传统文化名著的前提是理解文化特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