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明清江南女性文学的发展流变
——评《江南女性别集七编》
作者:陈 璨
近年的古典文学研究中,明清江南女性文学开始受到关注,盖因其具有厚重的史料、文化价值。明清之际,经济颇为繁荣,形成了闺秀文学蓬勃发展的特殊文化现象。闺秀文学的创作群体为女性,表现形式涵盖了诗词、绘画、书法、刺绣等多个领域,主题以女性生活、情感和文化为主。其中江南女性作家群体尤为突出。胡适对单士釐所作《清闺秀艺文略》中的女作家籍贯进行了统计:“江苏、浙江各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安徽,占全国整整三分之二。”曼素恩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中的数据统计,“‘长江下游’的明清女作家有2258人,占明清女作家总数的70.9%”。
对明清一代女性文学的研究自民国初年开始兴起、火热,后渐趋冷淡。对明清江南女性别集的整理更是微乎其微,绝大多数女性别集仍以刻本、稿本、钞本的形式藏于各大图书馆。鉴于此,从2009年《江南女性别集初编》出版问世以来的十五年间,以胡晓明、彭国忠教授为首的华东师范大学的师生们走遍了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地,选取了百余位明清江南女性的作品进行点校整理,编纂成册。《江南女性别集七编》作为《江南女性别集》系列丛书的最新一编,在前六编的基础上,深入江南女性文学群体,收集、整理了33位江南女性作家的代表作品。
《江南女性别集七编》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以稿本、钞本及印数稀少的刻本、活字本、石印本为主,有选择、有重点地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明清江南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整理。每篇都以整理说明为切入点,从女性作家的字号、生平经历、作品等出发,构建出极其鲜明的“自画像”。此外,整理说明中还将版本信息纳入其中,重点说明别集收录作品的底本来源,凸显版本价值。以清代吴绡的《啸雪庵诗集》为例,整理者在整理说明中就提到,“著有《啸雪庵诗集》,现存清初民国钞配本,今据以整理。”言简意赅,完美地起到注解的效果。
上册以明末女诗人吴绡的《啸雪庵诗集》来辟开本编,以《许夫人诗序》《啸雪庵诗序》《吴冰仙诗集小引》作为章节的引子。 篇幅中多句式对仗,体现诗词的格律美,如《许夫人诗序》中,“玉山曲宴,伴戴胜以长谣;小有灵音,弹云璈而属和”。吴绡诗词清丽婉约,多闺思春情,在选取整理的《啸雪庵诗集》中,选用了大量饱含闺思春情的诗歌,如《秋闺》以“婵娟”“闲云”“花影”“鸳鸯”等暗含愁思的词语寄托愁情,奠定闺怨基调;本册中,亦有闺思派诗人、“秦淮八绝”之一的柳如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七言绝句也很好地证明了当时“闺思”话题在明末诗学中的主体地位。吴绡、柳如是等作为明末闺情诗人的代表,其诗均反映了明末朝代更替之际,女性社会地位下降,囿于家庭,诗歌风格渐朝闺怨方向转移的现实。
下册中,整理者将目光聚焦于清代女性作家,发掘了沈善宝、刘椿、詹瑞芝等一批在文学方面具有极高造诣的女性作家。透过整理出的《鸿雪楼集》《希蕴楼遗稿》《茝香阁诗钞》等作品,反映清代以后,伴随女性意识的崛起,女性文学不再局限于闺怨春情的传统主题,而是拓展向羁旅之愁、历史事件、女性意识等维度,极大丰富和拓展了闺秀文学的内在底蕴,展现清代文学自主意识崛起的新气象。作为羁旅诗人的代表,沈善宝的诗柔软清丽之中更有一种豪放俊逸,《寿光除夕》一诗中,既有由行走山水而发的对故乡风景变化慨叹,又在“游秦季子裘空敝,倍觉文通赋有情”之中表达了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她又在《满江红•渡扬子江》中写道:“问苍苍、生我欲何为,空磨折。”字里行间道出她立志救国,却有才无以施展的怅惘。这些作品展现了在风云变幻的历史环境中,逐渐苏醒和崛起的女性意识。
《江南女性别集丛编》是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江南女性别集七编》作为最新一编,首次、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女性别集。本编有意识地、有选择地、有重点地按时间、历史背景等分类模式将这些作品进行编纂,并将它们置于社会历史之中,从而证明作品与社会现实互为一体,相互融合而非平行孤立。同时,该作品也弥补了当今对江南女性别集的整理几乎无人涉足的遗憾,为学界的研究搭建了基本的体系框架,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作者系黄山书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