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杜晓杰
传统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涉及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还涉及对青年受众群体的拓展与维护。在这个进程中,新媒介技术和新传播平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新媒体平台不断走热的“整活儿”式转化,为戏曲的“两创”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整活儿”:戏曲新媒体生产的新手段
“整活儿”原为东北方言,有搞事情、炫耀能力的意思,后来成为网络流行语,并催生了大学生玩梗“整活儿”、各地文旅局局长变装“整活儿”等文化现象。对戏曲来说,“整活儿”指的是以剪辑、拼贴、文本盗猎等形式,对戏曲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文化实践活动。
《黑叮本》是秦腔的经典传统剧目,剧中李艳妃与定国公徐彦昭、兵部侍郎杨波围绕权力合法性展开唇枪舌战,这一片段因节奏激烈、唱词流畅而成为“名场面”。受到方言的限制,地方戏曲在互联网的传播并不广泛。2019年,有UP主在哔哩哔哩(B站)上传了利用视频加速手段创作的1.5倍速“名场面”,并加上魔性、搞笑等标签,取名《逐渐暴躁》。经过视频加速技术的改装后,这段激烈的对唱摇身一变,成为了B站神曲,至今播放量已超过900万、评论量超10000条。这之后,秦腔《黑叮本》在B站的视频数量从原本每年不足40条跃升至现在的每年近百条,大大提升了秦腔在网络平台和青年群体中的知名度。与之相类的,还有将豫剧《李翠莲上吊》、曲剧《李豁子离婚》等曲目的经典唱段,与西方歌剧、流行音乐演出画面进行拼贴,制造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在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广为传播。
相较于《黑叮本》等利用单一形式“整活儿”,更多的戏曲作品开始向着复杂化、创造性发展。新媒体平台是青少年用户的富集区,也是青年亚文化的集散地,其内容生产机制先天具有青年亚文化的特征,即戏仿、恶搞、挪用等。《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是“90后”的童年记忆,也成为戏曲“整活儿”的重要底本。如一名为《京剧老戏<哈利波特>选段:邓校还朝》的视频作品,以《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魔法部代理人乌姆里奇驱逐特里劳妮的情节为基础,化用京剧传统剧目《打严嵩》的经典唱段,将西皮流水重新编词:“忽听校内乱纷纷,大门外来了我主事人。自打从山谷急回城,只听闻特里劳妮珠泪滚。我自站定低头暗思忖,料定是,乌姆里奇狠心逐她出校门。我劝她,休流泪,免悲声,老夫我是你的报仇人。行过了门廊怒目来观睁,四下唯有费尔奇一庸人。中间无有人一个,眼见得无才无德、狐假虎威毒妇人,原来站定乌姆里奇。她本是,魔法部,上进谗言令君昏,以权谋私,害了哈利一奸臣。我本当一咒断其魂,怎奈我光辉的形象早已加在身。罢罢罢,暂忍我的心头恨,禁林中自有其教训。”唱词合辙押韵,有浓郁的“戏味儿”,以京剧形式还原了影片中的经典场景。这一大胆操作不仅获得了百万播放量,还引发了“这一天,我深刻理解了我外婆的爱好”“我也突然懂了,有没有可能,其实我们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京剧里面的故事我们不熟”等极具共鸣式的评论和弹幕,更有效提升了青年群体对戏曲的认同感。
采用同样策略创作的《黑神话:悟空》系列、《名侦探柯南》系列、《西游记》系列、《甄嬛传》系列、《指环王》系列、《美利坚风云》系列等“整活儿”作品,依托京剧西皮流水等经典声腔演唱,在叙事上套用流行影视或时事搭建框架,在情感上表达了青年群体在学业、职场、亲子等方面的感触,戏谑地将形式与内容错置,达成了情感共振。因内容风趣,具有娱乐性,这些作品在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得到大面积传播,播放量、评论量和弹幕量数据惊人,显示了新媒体语境中传统戏曲再生产的魅力和活力。
此前,古希腊悲剧中的《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等剧本都曾被国内剧团改编为京剧、河北梆子、豫剧等,虽然为戏曲的“两创”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受制于题材问题,影响力局限于戏曲受众内部。而在新媒体平台,将电影、电视、游戏等流行文艺内容转化为戏曲唱段,既通过新颖的形式吸引了流行文艺作品的原有受众,又充分展现了传统戏曲当代性演绎的潜力和魅力,有效开拓了传统戏曲的青年受众群体。
参与这些戏曲“整活儿”的,最初是掌握了新媒介技术的戏曲爱好者。他们是青年亚文化的参与者,熟悉流行文化生产机制和技术,较为熟练地实现了传统戏曲的改头换面。“整活儿”作品的火爆,进一步吸引了那些原本对戏曲不太了解,但掌握了丰富媒介技术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最终带来戏曲“整活儿”现象级爆发。
转化:构建戏曲新媒体传播的人才体系
“整活儿”传播为传统戏曲开拓了青年受众群体,将戏曲元素嵌入了青年亚文化体系,有效地推动了戏曲的活态传承传播。然而,随着戏曲“整活儿”现象的不断发展,其内容过度娱乐化、后续创作动力不足等问题也逐渐暴露。究其根源,是因为目前从事“整活儿”的主体多是戏曲爱好者,其创作动力和意愿会因个人精力、用户偏好等发生较大变动。要想真正推动传统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构建体系化的戏曲新媒体传播团队,引导戏曲“整活儿”健康良性运转。
首先,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戏曲专业院团、机构、人士进入新媒体平台,打造专业人设,以内容迁移、知识讲解、直播示范等形式,提供质优、量足的戏曲新媒体内容,让更多新媒体用户体认戏曲的艺术魅力。与各种互联网平台庞大的用户量相比,走进剧场现场体会戏曲魅力的年轻人仍是少数。新媒体平台的“云演艺”,打破了戏曲消费的时空界限,也为戏曲受众群体的开拓提供了强大助力。戏曲“整活儿”聚拢了年轻受众,更需要专业产品的输出确保相关知识传播的正确性。除此之外专业力量的加入,也可以改善当下“整活儿”作品业余性强、娱乐性过度的状况,有效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其次,要加强与新媒体平台戏曲头部博主的联系,充分发挥“大V”“百大UP主”的引领作用,通过二级传播建构良性、健康的戏曲传播矩阵。热衷戏曲“整活儿”的互联网用户,属于广义的新文艺群体的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文艺群体,他们具有更强的活性和“网感”,在推动传统文艺媒介化生存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各级文联组织和文化宣传部门应加强与这一群体的联系,一方面要借助这一群体的网络影响力推动传统戏曲的传承传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思想引领,以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其传播戏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进而保证戏曲“整活儿”作品的思想性和创造性。
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在拓展青少年观众群体方面发力,而作为青年亚文化传播与生产的重要平台与媒介,B站等新媒体平台在“迷群”凝聚、文化圈层构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整活儿”的出现,弥合了戏曲与青年群体的文化隔阂,解决了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要借助“整活儿”有效激发戏曲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就必须直面艺术传播生态和戏曲观演关系的根本性变化,着力提升戏曲专业力量的新媒体素养和业余生产者的文化素养,以守正创新的态度积极介入戏曲的新媒体传播。(杜晓杰)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