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以家书为引塑造热血英雄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以家书为引塑造热血英雄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10-12 09:48

  作者:张 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千两百多年前,杜甫写下千古名句,诉尽了安史之乱后对国都沦陷、社会动荡的忧愁和对家人的殷切思念。八十多年前,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将军写下13封家书,同样用文字诉说了自己矢志不渝的崇高信念与对亲人无尽的牵挂。9月21日,大型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再度上演。一封封浸透着亲情、爱情、家国情的斑驳家书,一曲曲散发着左权县泥土芬芳和烟火气息的动人唱段,一幅幅镶嵌着“晓嚎步”“蝴蝶扇”等非遗元素的舞蹈画面交织在一起,为观众带来热血沸腾、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左权县原名辽县,抗战时期是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司令部等党政军学机关所在地。1942年5月25日,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将军指挥直属队突围至麻田附近的十字岭时,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以身殉国,年仅37岁。为缅怀左权将军,辽县于当年易名为左权县。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以左权将军在1937年9月至1942年5月,转战太行山途中以及驻扎八路军麻田总部期间写给妻子和家人的13封亲笔家书为故事脉络,生动地再现他的报国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女情。本剧由《序》《太行为证》《岁月峥嵘》《碧血丹心》《无上光荣》《尾声》六个部分组成,在每一幕之间,用多媒体、画外音等戏剧手段展现左权家书的真实手迹,让身在太行山的左权将军与远在延安的妻子刘志兰、以及湖南醴陵的左权母亲展开时空对话。

  观众对英雄有着天生的崇敬之情,抗战英雄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然而,如何生动立体地塑造好英雄形象、让有血有肉的英雄深入人心依旧是这类作品的难题。如果处理不当,呈现出的英雄形象就会片面呆板,难以真正打动人心。该剧的创新之处在于用家书表现左权将军的铁血柔情和家国情怀,同时以此作为剧情的线索与脉络。这种新颖的表现方式不仅推进了剧情,也丰富了作品的表现手段。全剧把剧情的时间浓缩在左权将军牺牲前在太行山转战的三年里,设定太行山、延安、醴陵老家三个场景,以他给母亲的信、给妻子的信甚至给儿子小太北的信作为戏剧铺陈的线索。人们从一封封信件中既能看到一个共产党高级将领的韬略胆识,也能看到他对母亲、妻儿的细腻情感。

  该剧在残酷的战争间隙大量展现了左权县浓郁的风土民情、醉人的歌舞表演,尤其是“晓嚎步”“蝴蝶扇”等国家级非遗艺术的有机融入更让该剧打上了清晰动人的左权印记。虽然该剧叫“小花戏”,但是其中有大量激荡人心而又充满烟火气息的大型歌舞画面,成为一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来自地方的艺术元素既是对太行山百姓献身革命、支援抗战的一种赞颂,也能够更好、更传神地表达左权与妻子和母亲之间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在全剧的音乐和唱段唱腔设计上,该剧既吸收、保留了左权民歌的精髓,又融入了西方歌剧、古典音乐等多种表现手法,根据剧情和剧中不同人物角色的特点进行音乐设计,形成了“民族音乐交响化”的全新模式。但从整体上讲,作为一部讲述左权故事的歌舞剧,左权山歌仍旧是《烽火家书》唱腔的灵魂。

  在戏剧呈现上,该剧保留了左权小花戏活泼有趣的原始样态,同时又融入了国际前沿的戏剧语汇和技术手段,使得整个剧目在葆有质朴真诚的主基调的同时又具有崭新鲜活的特色。剧中有一段剧情为敌人伪装成八路军,进入当地百姓家中,暗中向当地群众打听左权将军的位置。机智的群众很快观察到这些敌人的异样,识别出其真实身份,并迅速生出计谋。家中的男主人去找八路军报告敌情,女主人则在家中拖住敌人。女主人给这些敌人表演小花戏,在唱词中巧妙地痛骂敌军。女主人的临机表演和敌人的反应之间形成张力,精彩幽默,给本剧增加了许多看点。同时,本剧还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比如,剧中借由左权将军之妻刘志兰名字中的“兰”,巧妙融入兰花意象,从而营造出一种梦幻唯美的场景氛围,展现二位主人公“芝兰幽谷香”的情怀、高洁的志向以及为祖国为人民不惜流血牺牲的信仰。左权将军即将牺牲的前一场戏将这种写意抒情呈现到了极致,剧中展现了刘梦兰梦中的场景:当年留着两条长辫的年轻大学生刘志兰刚到延安,与左权初相识,两人隔空对唱,深情温馨。台上,十几位手持蝴蝶扇的女演员翩翩起舞,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浪漫意境。而此刻的场景又和接下来左权将军壮烈牺牲的悲壮场景形成巨大对比,强烈的反差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在美术设计上,本剧讲述的是发生在太行山区的故事,整个舞台自然带有太行山的磅礴与厚重。舞台设计中多次出现当地百姓家中日常使用的纺车、粮仓、桌椅等物件,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鲜活感扑面而来。背景画面岩壁陡峭、山脊巍峨,让人置身于沧桑深远之境中。尤其是舞台两侧矗立的两块岩壁,上面有刀凿斧砍的岁月痕迹,给人冷峻刚强之感,像极了左权将军以及太行山人不畏强敌、英勇不屈的坚强性格。

  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以家书为线索串联全篇,在舞台表演中呈现出革命英雄的热血激情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勇敢。剧目的最后,一座由抗战英雄组成的雕塑群像屹立在舞台中央,其背后的太行山巍峨连绵。革命英雄此刻已经化为高山,他们将永远屹立在祖国的大地上,守候着他们用热血浇灌的和平繁荣之花。(张 鑫)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