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老枪》:在人生的困顿时刻打出最好的一枪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老枪》:在人生的困顿时刻打出最好的一枪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11-08 17:10

  作者: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 龚金平

  电影《老枪》虽说是以上世纪80年代作为时代背景,但它的情节内容涉及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这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铁西区》《安阳婴儿》《下海》《钢的琴》《耳朵大有福》《地久天长》等影片,以及《漫长的季节》等电视剧。这些影视作品对于下岗工人表现出或含蓄或浓烈的人道主义情怀,关注他们的生活困窘和人生困顿,以及尊严被践踏之时的悲怆无助。

《老枪》:在人生的困顿时刻打出最好的一枪

《老枪》海报

  《老枪》看起来只是重复了小人物与时代碰撞的故事,以及曾经的“骄子”成为“弃子”之后的失落与无措,进而展现社会变迁中的人性嬗变以及生存挣扎。但是,影片并不满足于叹惜道德与良知在饥饿和焦虑面前如何节节败退,而是聚焦一个集体秩序沦陷之后,整个社会因信仰坍塌和精神贫困而带来的人心迷失、道德衰败、良知凋敝。同时,影片还围绕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穷途末路,高扬那些不屈的坚持、不甘的退却、令人景仰的人性高贵,进而召唤一种刚健质朴的处世哲学和人生信念。

  物质的困窘刺激了精神的堕落

  《老枪》中的奉林铁合金厂有8000名工人,但因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在俯拍镜头中,那个毫无生气的工厂显得死寂而苍凉,对应着那些工人灰暗无望的人生。因生活所迫,厂里出现了大量偷盗现象:有工人偷钢铁,有技工偷贵金属,工厂子弟马二勇带人偷电缆,还有厂领导里外勾结盗卖机床。影片意欲暗示,无论此前个体有多么体面的身份或者坚挺的处事原则,在现实的困窘面前,良知的坚守都很容易变得虚弱不堪。

  影片中田永烈的自我毁灭之旅,更放大了这种悲剧感所带来的情绪冲击力。田永烈身材高大健壮,行事果断勇敢,打斗时彪悍有力。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粗犷阳刚的男人,却因为妻子残疾,生活拮据,竟与悍匪联手,持枪抢劫厂里的财物,并杀死了两名同事。田永烈是保卫科的科长,是工厂的守护者,一旦放弃了守护家人的信念,人性的底线就会逐渐失守,最终沦为可悲可耻的杀人犯。

  影片中真正令人痛心的人性堕落,并不是少数人的违法犯罪,而是大多数人在人生失去目标和信念之后的空虚迷茫和浑浑噩噩。影片深刻地揭示了,当经济层面的转型或者变革来临时,所影响的不仅是人们的收入,更会触及人们的心态、价值观和命运。即使金雨佳这个看似淳朴刚强的下岗女工,也会迫于生计到舞厅里卖酒,并对赵老板的殷勤欲迎还拒。离开了国企的庇护之后,集体主义的荣光开始消散,工人丧失了那种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失去了身份归属感,成为一个个原子式的个体。这些个体没有了外在的约束,没有了内在的荣誉感,他们的身心都变得自由而轻盈,所有的选择或高贵或卑劣,全部浮沉随心。

  在这种普遍性的堕落中,影片将顾学兵视为沧海横流中的真正英雄。顾学兵相貌普通,为人拘谨内向,性格中有怯懦犹豫的成分。但是,他身上有凛然正气,有坚持良知和正义的坚韧与刚直。当然,影片也暗示了,顾学兵的人格形象不具有普遍性。他孤身一人,对于生活的困窘没有切肤的体验,所以有时能在原则问题上毫不退让。这导致顾学兵在保卫科像一个异类,刚子甚至直言,与顾学兵做同事实在倒霉。

  影片给顾学兵身边安排了少年耿晓军这一角色。耿晓军一度畏惧、厌烦、鄙视顾学兵,但又不得不佩服顾学兵的敏锐、大智大勇、一身正气。虽然,耿晓军也会看到顾学兵在现实中的无力感、在压力面前的妥协,但影片最后,顾学兵以精准的枪法和大无畏的勇气,不仅匡扶了正义,也成为了耿晓军的人生引路人。

  当然,我们要承认,影片对于顾学兵的刻画有一定的悬浮感,耿晓军与顾学兵虽有互动,但这种互动的层次比较低,也比较外在,耿晓军未能真正进入顾学兵的内心世界,最终使顾学兵的形象具有一定的符号化倾向。但是,影片的用意也非常明显,就是在一个道德滑坡的年代,竖立顾学兵这盏精神明灯,驱散世间的黑暗,鼓励耿晓军这样的少年有信心坚持心中所愿。

  场景的设置隐含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片中的核心场景是工厂的保卫科。影片不断渲染其简陋破败,但又强调其自带的庄严肃穆。保卫科里有警用器械,如手铐、警棍等,还有田永烈这种自带强悍之气的男人。保卫科是这个破败工厂里唯一还有生机的地方,它担负着“保卫”的重任,不仅是为了保护工厂财物的安全,也是为了给众人一种秩序仍存的安慰。

  但是,保卫科里的人也是俗人,他们也有现实的烦恼,也面临朝不保夕的窘迫,因而一旦面对金钱的诱惑很容易放弃原则。当保卫科这个机构都名存实亡,意味着整个社会已经到了道德破产的边缘。

  影片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场景,那就是金雨佳居住的老式住宅。这个住宅破败不堪、昏暗逼仄,走廊里甚至连个路灯也没有。在工厂都已经破产的背景下,工厂的附属小区自然也脱离了集体的照拂。这里的人没有了稳定的收入,只能自谋出路。金雨佳开过餐馆,卖过衣服,又在赵老板的舞厅里卖酒,算是活得比较滋润的一类人。顾学兵喜欢金雨佳,但这份真心在生存困境面前,在豪华汽车面前显得苍白又无力。为此,顾学兵只能自己动手,修好了金雨佳所在楼宇的路灯。于是,影片中出现了“光”的意象。这种“光”,来自一个男人最后的倔强,却未必能照亮他的爱情前路。

  当大型国企的破产已经难以避免,个体的生存竞争就没有了集体的庇护,比拼的是个人的才智、资本、道德底线、机遇。影片的人物设置策略,就是利用时代转型的契机,向观众展示了时代的群像画和世俗百态。赵老板、黑三在时代转型中抢得先机,属于“成功者”;顾学兵是时代的“落伍者”,因为他不愿在时代的洪流中迎风破浪;金雨佳是大多数普通人的代表,利用全部资源,为生存而拼搏;马二勇、耿晓军之类的工厂子弟,还处于青春期,但他们未来的职业舞台已经不复存在。

  影片中普通人的人生危机四伏,又看不到出路。因此,影片中的大多数场景都处于冷色调之中,显得破败萧瑟,这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真实底色。在这场有关生存的战斗中,这些普通人必须考虑可以承受的代价,是放弃尊严和道德底线,还是卸下良知和羞耻感。至于那个被粉红色光线萦绕的舞厅内,是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在那里,欲望在膨胀,秩序在坍塌,人性因堕落而变得自由恣意。

  对于影片中的工厂子弟来说,他们最大的痛苦尚不是生存危机,而是人生没有了希望,没有了盼头。这些少年常常混迹于台球室,在那里挥霍青春。影片中有一条暗线,就是顾学兵和黑道大哥老白,都想成为孩子们的“人生导师”。顾学兵之所以对耿晓军如此上心,并反复警告马二勇等人远离耿晓军,就是想以身作则,并且贴心教导,使耿晓军走上正道。但是,顾学兵忽略了,自己在潜规则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也很难成为耿晓军的人生偶像,更不要说学习的榜样。

  “听觉受损”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精神指涉

  影片给顾学兵设定了射击运动员的身份,就是为了强调这项运动有着严格的规则和公正的评分方式,运动员需要冷静、沉着、专注的品质,并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中仍然保持耐心、毅力和自信心。可以说,顾学兵的世界一度非常单纯,他只需要聆听子弹出膛的声音和报靶的声音,并根据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环数确定成绩。这也解释了当时那么多参加射击训练的人,为何只有顾学兵进入了国家队。因为,那些人身上都有世故浮躁的一面,不纯粹、不清静,难以做到心无旁骛,也缺少对规则和秩序的敬畏。这同样也解释了,顾学兵退役成为一名保卫科干事之后,为何与身边的世界处处不合拍,被同事视为异端和麻烦制造者。影片也借此暗示,在现实世界里,有太多的暧昧不明和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带,射击运动中的理性思维和规则意识,在人际关系网络中不合时宜。这才是顾学兵的痛苦之处,他信奉了大半辈子的信条被世人视为死板过时的笑话,致使他深陷无所适从的迷茫之中。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抛弃此前的原则,以适应社会的运行逻辑,要么像一位清高的斗士,孤独地前行。

  影片在开头就交代,顾学兵因长期的射击训练,右耳听力受损,从此不能参加射击比赛,甚至会影响身体的其他机能。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隐喻顾学兵曾经习惯的世界已经出现了破损,需要从中退出,回到更真实的现实世界里。影片开头,医院场景里使用了高光和大量的白色调,营造出一种异常明快的氛围。到了保卫科之后,大部分场景都是暗调,还有大量的夜景。当顾学兵从亮调的世界走入昏暗破败的幽深处,生活不仅开始露出狰狞的一面,很多在顾学兵看来清晰明了的规则也变得含混不清。

  受损的听力是射击生涯留给顾学兵的生理伤害,是一枚独特的勋章,但也让他备受煎熬。因为,这会使顾学兵时刻记得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以及那段时光在他心中打下的烙印。当然,顾学兵的短暂性耳鸣,有时也可以成为他的一种防御机制,他可以下意识地逃避对于身边苟且之事的聆听。影片开始,田永烈与黑三等人进行私下交易时,顾学兵因为耳朵受伤,被田永烈支开到医疗室,从而未能听到交易的细节。此后,在开会听车间主任讲话时,顾学兵也时常走神。这大概是因为,顾学兵有自己的理想操守,那些虚伪、卑劣之词,被当作杂音,被他屏蔽了。

  影片结尾,顾学兵在一片嘈杂中听到了厕所里微弱的枪声,进而拯救了耿晓军。带着耿晓军离开时,顾学兵又在孩子们放鞭炮的噪音中,敏锐地捕捉到远处密集的枪声。可见,“听觉”在影片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意象。顾学兵因为听觉受损活得纯粹,只听取内心的声音。也正因为这种纯粹和专注,顾学兵才能听到外部世界容易被忽略的求救信号和危险信号。在影片将顾学兵进行抽象化处理之后,他实际上成为这个世界的某种精神向度,甚至是人格丰碑。

  《老枪》用厚重的现实质感,在残酷的生存危机和人性堕落图景中,为观众留下温暖和信心。同时,影片超越了现实主义的常规表述,将主题上升到更具哲学高度的人性反思和社会思考。当然,这种叙事野心所带来的艺术风险也不言而喻。观众最初会被影片中那种粗粝的现实主义所吸引,但很快就会发现这种现实表达只有表面的浮光掠影,缺少了那种批判现实主义的犀利和深刻。至于影片中那些有一定启发性的人性洞察和人生思考,有时又过于粗略和牵强,未能提供细致的叙事铺垫和扎实的人物心理逻辑,以成就叙事的流畅和情感的力度。然而,我们仍然对《老枪》充满了赞赏之情。影片所展现出的真诚与用心毋庸置疑,它努力地打造独特且鲜明的个人风格,同时也积极在同类型电影中寻求突破。这让观众感受到久违的清新与震撼,并在历史的回望中又返身观照,完成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深沉体悟。(龚金平)

 

  《老枪》:在人生的困顿时刻打出最好的一枪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老枪》:在人生的困顿时刻打出最好的一枪

  • 《再见爱人》:爆火背后,是去掉了爱情的“滤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