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冷凇 姚怡斐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商务部联合摄制、央视综合频道制作的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在CCTV-1、央视频App同步播出。节目以美食为线索,探寻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不仅展示了各省市的美食文化,还通过对一日三餐的细腻描绘,挖掘隐藏在食物背后的家庭故事和文化传承。这种将美食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方式,不仅满足了观众对味觉体验的渴望,也在文化层面唤起了观众对传统和人情的共鸣。
以美食作为桥梁与连接:地域文化与生活态度的呈现
《三餐四季》节目组走遍中国11个省份的22座城市,将一日三餐变成了一扇扇打开各地生活方式的窗口,将每个地方的独特风味与背后蕴含的生活哲学紧密相连。每一道美食,不仅仅是味觉的体验,更是一座城市、一种文化的象征;在每期节目中,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成为人们情感交流和生活态度的象征。
在福建篇中,节目通过寻味莆田和泉州,展示了丰富的地方特色美食。比如兴化米粉与豆浆结合的早餐铺、仙游县的羊肉干焖以及泉州的“乡贤归巢宴”……在这些菜肴背后,节目组深挖地方居民对传统美食的热爱与坚守,进一步体现了闽南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纽带;在浙江篇中,衢州和台州的美食展示了多省风味的融合,橘皮杠酱、苏庄炊粉辣椒包等菜肴不仅呈现出地方特色,也传递了浙江人包容开放的文化精神;江西篇以抚州和南昌的美食为代表,通过辣味佳肴展现了赣菜“味和天下”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影响力。
美食中的情感与传承:家乡情感与风土人文的凝结
在《三餐四季》中,美食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象征,也凝聚与传承了家族记忆。节目通过对美食的探寻,将每一道菜的制作工艺、背后的家庭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将食物与家庭、传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不仅传递了味觉的愉悦,也让人感受到食物所承载的深厚情感。
贵州篇中的豆花面和羊肉粉,是遵义和贵阳的代表性小吃,更是两代人坚持传承的结果。节目中,豆花面店的传承人李三豆通过三十年的努力,将这碗豆花面带给了更多的食客。节目通过讲述李三豆的故事,展现了他对手艺的坚守以及对家庭事业的热爱。美食中不仅藏着一份沉甸甸的家庭责任,还有对生活的尊重和对传统技艺的敬畏。此外,节目还展现了黔北麻羊作为地方特产在贵州饮食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黔北麻羊不仅是贵州美食文化的一部分,也与当地的酿酒文化相辅相成,让全国观众不仅对习水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色美食、酱香白酒等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进一步提升“醉美习水”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习水土城和赤水河畔,节目通过对四渡赤水的历史回顾和美食探索,进一步展现了贵州丰富的文旅资源与文化底蕴。
美食背后的文化象征:地方特色与社会记忆的符号
地方美食不仅给人带来美妙的味觉体验,更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社会记忆和文化符号。《三餐四季》通过美食讲述地方故事,借助食物背后的符号和象征,展示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在节目中,食物成为了地方历史、文化和集体记忆的符号载体,传递出地方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生活哲学。
辽宁篇通过展示东北豪放粗犷的美食风格与精致的菜肴细节,捕捉了鞍山和葫芦岛地区美食中的细腻匠心,从东北的满汉全席到家常大炖菜,展现了当地人在美食制作上的独特风格与对待生活的豪爽态度。湖北篇探访了咸宁和十堰的独特风味,无论是咸宁早餐店的“过早”文化,还是十堰的清山秀水中的美食探索,展现了湖北人民对饮食的热爱以及对美食的情感投入。海南和青海的美食篇章则将自然风光与美食巧妙结合,不仅展示了当地的丰富物产,也传递了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青海篇则通过一碗热腾腾的拉面,唤醒了海东人的清晨。节目在展示青海特有的拉面文化和暖锅美食的同时,还带领观众领略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这种对于食物的符号化解读,正是《三餐四季》深挖地方文化时表现出的一大亮点。
跟随《三餐四季》的脚步,观众不仅领略了各地的美食风味,更在这些食物中看到了地方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也通过对美食的深度挖掘,看到了中国各地在新时代中的文化自信与生活智慧。《三餐四季》在美食与文化、人与自然、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中,成功地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关于中国地方美食与生活方式的生动画卷。(冷凇 姚怡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