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11-15 15:21

  作者:陈林侠

  近年来,古装剧看似题材丰富、种类繁多,但实则叙述思路越来越狭窄,观剧趣味也大打折扣。现阶段,古装剧大多来自网络文学的改编,同时也离不开网络传播的话题发酵,这无疑增加了其传播的热度与广度。应该说,古装剧在网络点击的播放量及其社会效应,往往超过了电视媒介,在价值观念、情节结构、审美风格、消费诉求等方面明显年轻化、时尚化,体现的是网络接受与消费特质。

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甄嬛传》正式海报

  从整体上说,由于古装剧主要面向网络平台以及年轻的网络观众,自身的消费属性远超年代剧,发展到现在,单纯依赖服、化、道,来打造唯美、古风的古装世界。现阶段,这种视觉的奇观化已经很难满足观众的需求,急需消费属性更强的故事内容,从视觉经验奇观化走向心理经验奇观化。进言之,心理经验的奇观化,无疑更主观,也更极端,它要求表现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主流社会经验之外的经验,存在两个面向:

  一是极力突出唯美、浪漫、善良等远超常人的“好”的一面,这些作品集中在玄幻、仙侠、偶像等类型,强调“虐心”的极端化心理经验;二是道德伦理标准远低于常人的阴暗、黑暗心理,甚至于丑陋等“坏”的负面情绪,往往表现为极端自私自利的权谋心理。不仅如此,由于社会权力集中于男性,男性之间的权力争斗早已司空见惯,展现女性之间的权谋则是少之又少。

  于是,彰显女性权谋心理的宫斗、宅斗剧,从香港初露端倪的《金枝欲孽》《宫心计》,到内地蔚然大观的《甄嬛传》《琅琊榜》《如懿传》《延禧攻略》等。这一题材的影视作品在短短几年内便迅速成熟起来,精品、佳作频现,如今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古装剧的代表词。

  也就是说,古装剧的心理经验奇观化,尤其是宫斗剧强调突出漂亮、高贵、优雅的女人之间的心理算计、勾心斗角,其实是凸显了以“爽感”为标准的网络消费心理。这是网络的虚拟空间催生出来的,既不同于纯粹的艺术审美,也不同于关联性接受的消费心理,故事内容、人物、事件和现实相差甚远,毫无关联。

  在我看来,“爽感”的特殊性在于:“爽”只是酣畅淋漓、空前绝后式的心理满足感,它不要求艺术的超越性、叙事的逻辑性、当下的关联性。为了达到心理满足感,古装剧在人物关系上可以制造不合情理的冲突、矛盾,人物可以经历常人无法想象的人生苦难与折磨,也就能够在绝境中毫无逻辑地翻身成功,赢得最后的胜利。

  “爽”只是主观排他甚至偏执的心理状态,来自极大落差的心理体验,而无关乎事件是否真实。如权势地位的卑贱与尊贵、道德的丑陋与良善、能力的羸弱与强大、压抑受辱与极端施暴、运动速度的极快与极慢。

  作为一种主观心理体验,“爽”具有真实感的欲望,既反映了个体潜在的真实心理,也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集体欲望。如上所述,表现女人之间的权力争夺,因其稀缺性,成为古装剧提升消费程度的合理选择。如此看来,《甄嬛传》之所以长期被推崇为古装剧尤其是宫斗剧中的经典,就在于它确立起了这个类型的人物设计、情节结构、叙事模式。甄嬛从开始时的聪明善良,到进宫之后遭遇难以想象的损伤、背叛、迫害,再到内心经历彻底黑化,最后对昔日的仇家对手进行完美复仇。人物在经历从极弱到极强、从卑微到尊贵、从受虐到施暴等体验的巨大落差中确实为观看者制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爽感。

  借助于虚构而自由的时空,当下古装剧直接满足了网络消费的“爽感”,在网络传播空间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其陷入自我重复、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

  古装剧的爽感是主观欲望的满足,本身并不源于审美,而是现实欲望的替代性满足,这在多方面限制了古装剧的未来发展。由于用以满足的欲望,集中于权欲、爱欲,这对古装剧的题材内容产生了较大的限制;由于爽感产生于两种极端心理落差,而且必须遵守从坏到好、从弱到强、从低到高的反差原则,这使得古装剧的叙事越来越单调;由于爽感的唯一标准,就是酣畅淋漓的满足感,这要求故事内容、人物性格、情节冲突的极端性,心理经验的偏执甚至于离奇,这又使其面临如何从符合心理逻辑转变到符合事件逻辑的叙事挑战。

  在古装剧中,追求心理极致的满足是很难长期维系的。因为这显然不是审美标准,时间一长,必然会带来审美与非审美的矛盾。古装剧毕竟是讲故事的艺术,存在无数的“讲什么”与“怎么讲”的可能,这需要大众继续加以挖掘和欣赏。

  (作者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