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讲好“玫瑰们”的故事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如何讲好“玫瑰们”的故事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12-20 18:54

  作者:宋湘绮 毛雨婷

  随着“她经济”的增长,女性话语、女性独立和女性精神等话题不断进入大众视野,以“她题材”为内容核心的影视作品近年来数量显著增加,《三十而立》《风吹半夏》《梦华录》等“她题材”作品表现可圈可点。2024年6月另一部国产“她题材”电视剧《玫瑰的故事》火爆出圈,好评如潮。该作品改编自香港作家亦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小说,以黄亦玫跨越二十余年的四段情感经历为线索,演绎了当代女性不断成长、独立、绽放的故事。

  主角黄亦玫的觉醒之旅贯穿全剧始终,她做出的选择,都源自内心深处。在人生规划上,她不受父母对她考研期望的影响,选择进入菁庭成为了一名策展人,而后进入复旦大学求学深造也是出于对自我规划、自我实现的考虑。婚姻里,她冲破传统观念影响,果断决定与方协文结束婚姻关系。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该剧都着重展现了女性追求独立的重要性。在情感中,尽管遇过挫折,黄亦玫、苏更生、姜雪琼等角色也始终保持自我人格完整性的追求,不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伴侣身上。在爱情之外,她们也一直在为自己的事业而打拼、奋斗。女性自我意识正不断觉醒。

  该剧中女性对婚恋关系的认知也不断成熟。女性不仅有选择的主动权,也有接受失败的勇气。黄亦玫在发现庄国栋不适合自己时,当机立断;与方协文观念冲突时,果断离开;傅家明离世后,依然积极面对人生;最后,她也不“绑定男人”,开启一种相互激励的爱情模式,既不约束彼此,又相互勉励。给双方成长、变化中留下足够的空间和希望,她活在当下,活在建构美好人生的每一瞬间。这一爱情观刷新了“依赖型”女性的思想,所谓话题量,就包含着新观念对旧观念的冲击。受众关注的重点也不是玫瑰和谁在一起,而是“黄亦玫”这个人过得“好不好”。屏幕内、外的“玫瑰们”被卷入了一场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调适的思想风暴。

  尽管《玫瑰的故事》在展现女性力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处理当代女性面临的挑战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讲好“玫瑰们”的故事?值得深思。

  一是“玫瑰们”的故事应该多为现代女性人生“打样”,提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比如黄亦玫被方协文贬低为“生孩子的工具”“你有精力工作没精力生儿子”炸裂的台词像是刻意竖起的靶子,发人深省。职场女性内忧外患的困境是影视作品回避不了的问题,一方面是女性自我价值实现、“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要求,是家庭经济责任分担;另一方面是孩子、老人的日常繁杂、锅碗瓢盆的磕磕碰碰。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女性相比,“一地鸡毛”中她们似乎不是更容易了,而是更难了。在不少影视作品中,当她们退守家庭、与社会脱节时,被嫌弃、抛弃的故事屡见不鲜。进退两难中,如何是好?好作品不仅提出问题,也要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玫瑰的故事》中女性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遭遇的性别偏见、家庭压力等种种障碍,被简化为个人情感纠葛。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女性遭遇往往比电视剧中更加严峻。这些被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影视艺术对当代女性命运深切关注的主题。影视作品是为人生“打样”,通过艺术给困境中的人以希望和精神支撑,社会、家庭该如何出手相助?这一切需要影视艺术家潜入时代骨缝,洞悉女性灵魂深处的眼泪。她们擦干泪水,继续前行,需要艺术的力量,需要更多优质影视作品。

  二是讲好“玫瑰们”的故事要以悲悯之心关注每一朵花,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影视人”任重道远。《玫瑰的故事》是个难得的成功个案,演员、角色、故事、情节都是“高配”,还有更多的“苔花”也需要文艺的滋养。袁枚写过苔花,写出了每一朵花都渴望绽放的心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她们更需要艺术光芒的照耀。创作者应打开视野,将关注的对象从都市中青年女性扩宽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生活境遇的女性,尤其是那些极少被关注到的弱势女性群体,看到她们为生命绽放所做出的努力。关注的地域也不应该被局限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也应看到中小城市、农村乃至海外,讲述女性丰富的人生故事,进一步挖掘女性对生活、生命、世界的独特见解。同时,要将角色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正视角色的个性特色。黄亦玫在爱与被爱中,既有收获成长,也有失意与不足,角色或存在缺陷,但却凭借性格和魅力感染观众。在进行“她题材”创作时,不能一味夸大角色优点,掩盖角色缺点。正是那些不足与缺陷,以及战胜自我的纠结、矛盾和情节,才能够让角色更加真实可感,凸显人性的魅力。近年《人世间》《南来北往》《出走的决心》中女性形象的塑造都深受好评,触发了受众共鸣,值得借鉴。《人世间》中的周蓉美得任性,可以为了爱情奔赴贵州深山,纵然生活艰苦但从未放弃学习,她这一生都在为自己,为理想而活;《南来北往》中的姚玉玲活泼、热烈,是铁路大院里特别的存在,她正视自己的欲望,命运虽坎坷但仍心中有光;电影《出走的决心》改编自苏敏的亲身经历,唤醒了千千万万在婚姻中忍气吞声的女性。影视作品为人生提供了价值选择的参照系,不是“想离就离”,也不是“想走就走”,更不是“逆来顺受”,而是鼓励女性追求生命意义、价值和梦想,活出精彩人生。她们的生存危机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影响家庭、民族的未来。女性生存状态是社会文明的标尺,也是影响家庭氛围、确保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正如黄亦玫是女儿小初的第一任教师,她处理爱情、婚姻、事业的态度和能力言传身教都会深刻影响女儿。“玫瑰们”活得阳光灿烂,活得踏踏实实,活得自信、自强、自立,活出21世纪女性的风采是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中“微分子”“微力量”。

  三是正确认识自我意识、女性意识、男性意识,为创造理想人格、幸福家庭、和谐社会提供美好生活提案。自我意识是把自己当对象来审视,来挖掘人性的可能性,以超越现实自我。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是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理想自我建构,男性和女性共同面临自我实现的问题,性别差异是其次的一个社会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先关注理想自我,后关注理想女性。先成为“人”,再成为“女人、好女人”“男人、好男人”。人格构建、理想自我一直是影视塑造的薄弱关节,“女人是水做的”,但以柔克刚的力量来自强大、健全的人格。“她题材”的创作逻辑应当深入到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她力量”的展现,跳出浅层物质消费和情感纠葛的桎梏,剖析背后蕴含的人格力量。女性独立过程中男性身份地位如何转变,背后的利益冲突是何原因所致,我们的社会应在哪些方面着手援助等,都是“她题材”创作需要探讨的问题。并且,当下存在不少“她题材”作品对“女性意识”存在误解,在构造性别图景时或在创作倾向上认为“女性力量”就是只能依靠自己;或打着“靠自己”的幌子,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将女性放置在高位男性的庇护下。实际上,“女性意识”强调的是女性在透彻认识自己时,肯定自我价值,并以自己的独特方式主动服务社会。这种女性意识并不意味着女性要与男性割离开来,甚至是与男性形成对立,而是二者作为一个共同体,相互扶持,承担责任与义务,共同为创造理想人格、幸福家庭、和谐社会而携手并进。

  在影视长廊里,有诸多形形色色理想女性艺术形象,林道静、巧儿、刘慧芳都成为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她们美在“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艺术气息。“影视人”不仅发现现实的困境,而且勇于超越现实,创造出“人人心中皆有,笔下全无”的理想人格,以“她们”与“他们”的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创新先要创“旧”,讲好当代女性故事要读懂经典中女性艺术形象的故事寓意,读懂时代密码,读懂人性之谜,大胆突破现实局限,描绘出理想女性的生存样态。用艺术的光芒照耀每一朵“苔花”,帮助她们向阳而生,勇敢做出自己的选择。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在哪?高在以境界照亮世界,高在为人生“打样”,把生活变成艺术。(宋湘绮 毛雨婷)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 2024微短剧:新时代呼唤新内涵,新变化折射新要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