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舞台剧《又见长恨歌》: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舞台剧《又见长恨歌》: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4-12-25 17:28

  作者:张 萌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凄美婉转,广为流传,历来为文人骚客所钟爱,以其为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一首基于李杨爱情创作的长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李杨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感染无数读者,一句“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给读者留下无限期待与遐想。舞台剧《又见长恨歌》以白居易长诗《长恨歌》为蓝本,重新讲述了这段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同时,以其精美的舞台设计、感人肺腑的剧情故事广受好评。该剧突出表现了杨贵妃的挣扎和抗争,展现出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对自由的追求与渴望。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罩衫

  舞台剧《又见长恨歌》中,杨贵妃入宫前有一段舞蹈,随后唐玄宗手持粉红罩衫登场,引导杨贵妃一步步向自己靠近,披上罩衫。在这个过程中,杨贵妃表现出了茫然、犹豫和一定程度的抗拒,但是,或许是禁不住皇权富贵的诱惑,或许是知道皇命难违,又或是对爱情心存侥幸,最终成为后宫里的女人。该剧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杨贵妃的心路历程,这里的杨贵妃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而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有独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是对白居易长诗中杨贵妃这一人物角色的丰满塑造。

  在此前的文艺作品中,很少有作品会关注到杨玉环突然得宠时的心情,更多表现出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中对女性诉求的普遍漠视。因此,《又见长恨歌》对杨贵妃得到宠信后复杂心情的细腻刻画便具有了进步意义,而这样的心思才是合情合理的——对一个刚刚及笄的少女而言,即便曾对爱情有过单纯的、美好的憧憬,但对于一个位高权重的年长男人的骤然示好,对未来的茫然与担忧恐怕是远远大于欢欣的。

  罩衫在剧中具有了象征意义。杨国忠死后,陈玄礼要求赐死杨贵妃,唐玄宗置身事外,甚至没有登台露面,随后高力士手捧白绫,无声地传达了李隆基的决定。如果说看到唐玄宗漠视陈玄礼诛杀杨国忠,对唐玄宗还只是失望,那么当看到高力士手中的白绫,杨贵妃终于绝望。她愤而脱下唐玄宗当初亲手为她披上的罩衫,将其重重掷在地上。地上凌乱不堪、无人问津的华丽罩衫,象征了懦弱无能的唐玄宗对他们兄妹遭际的不闻不问,象征着杨贵妃对唐玄宗爱情和期望的最终幻灭,也象征着她对无情不公命运的抗争,尽管以失败告终。

  白居易长诗中并没有刻画杨贵妃被赐死时的反应,《又见长恨歌》则有意将杨贵妃塑造成一个独立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刻画成一个无辜的女性形象,她对唐玄宗的怨恨和反抗是进步的,是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至少能引他们为贵妃的悲剧命运发一声叹息。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杨国忠

  马嵬坡前,六军不发,陈玄礼请诛杨国忠,貌似请求,实则胁迫。高力士不愿见玄宗与陈玄礼正面冲突,极力帮助唐玄宗离开漩涡。唐玄宗则半推半就被推到舞台角落,背身负手,无论杨贵妃如何跪求、哭诉,都不再看向舞台。杨贵妃见求助玄宗无门,转身跑到杨国忠面前,替他抵挡陈玄礼的攻击。杨国忠为保护妹妹,将其护在身后。杨贵妃再度上前,却被陈玄礼一下挥倒在地,昏死过去。杨国忠几度挣扎,最终死在陈玄礼剑下。悠悠转醒的杨贵妃跪在哥哥尸首前哭泣,陈玄礼仍不甘休,再度举剑指向杨贵妃。这时,唐玄宗回到场中,挡在贵妃身前。玄宗俯身要将兀自哭泣的贵妃扶起,却被悲痛的贵妃回身用力一推,踉跄后退几步。唐玄宗见状不再劝解,摇头踱步回到舞台一角。高力士捧白绫上,唐玄宗缓步下台,再不回头,杨贵妃怨愤赴死。这些情节将杨贵妃与杨国忠的兄妹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比之下,唐玄宗的凉薄也更加一目了然。面对薄情寡义的唐玄宗,杨玉环在哥哥和自身性命受到威胁时的反应,是她对命运最大程度的抗争。

  《又见长恨歌》有意把高力士塑造成杨国忠兄妹死亡,甚至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一推手。比如,李隆基与高力士在黑雾弥漫的诡异氛围中共舞,李隆基缩在高力士身后,随着高力士的动作亦步亦趋,表明李隆基在高力士的蒙蔽和蛊惑下一步步铸成大错。再比如,陈玄礼诛杀杨国忠时,李隆基在舞台的一角背身而立;在赐死杨贵妃时,李隆基索性没有露面。在这两段高潮剧情中,高力士都处于舞台中央,即故事中心,在推动剧情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显然,杨玉环并没有被唐玄宗的装腔作势混淆是非,将过错归结到高力士身上,相反,她清楚地知道,唐玄宗才是大唐的君王,没有玄宗的默认或授意,高力士又岂能兴风作浪。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仙境重逢

  白居易长诗中,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日思夜想,辗转来到蓬莱仙宫,遇到了与杨玉环长得一模一样的太真仙子,“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舞台剧《又见长恨歌》则摒弃了李杨二人重聚的情节,唐玄宗在梦中对杨贵妃苦苦追寻,始终遍寻不得,“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如此改编,显然使故事更符合逻辑,也更能体现杨贵妃的抗争精神。试想,在经历海誓山盟之后,又被无情舍弃,杨玉环又怎么愿意与唐玄宗再续前缘呢?《又见长恨歌》没有为了追求所谓的团圆结局,贸然让李杨二人破镜重圆,而是坚持以悲剧收场,让观众对人生、命运有更深刻的认识。从骤然得到帝王青睐的茫然失措,到对玄宗倾心托付,再到哥哥被杀死时的失望、痛苦,赐死时被辜负、被抛弃的彻底绝望,杨贵妃的独立意识、抗争精神终于完全觉醒,也使她与唐玄宗再不复相见的结局合情合理。

  舞台剧《又见长恨歌》的改编,使全剧逻辑更为合理,人物性格更为生动、立体,尤其是杨玉环的抗争意识,让杨贵妃这一人物有了思想和灵魂,有了试图反抗男权统治与不公命运的抗争精神,尽管最终香消玉殒,但她依然有选择在死后与唐玄宗不复相见的权力。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舞台剧《又见长恨歌》: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琼瑶余晖:“纯爱梦”的苏醒与国产爱情电影的转型

  • 藏地少女的寻父之旅——人类学视角下的《光之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