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 萌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凄美婉转,广为流传,历来为文人骚客所钟爱,以其为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一首基于李杨爱情创作的长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李杨生死不渝的忠贞爱情感染无数读者,一句“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给读者留下无限期待与遐想。舞台剧《又见长恨歌》以白居易长诗《长恨歌》为蓝本,重新讲述了这段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同时,以其精美的舞台设计、感人肺腑的剧情故事广受好评。该剧突出表现了杨贵妃的挣扎和抗争,展现出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对自由的追求与渴望。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罩衫
舞台剧《又见长恨歌》中,杨贵妃入宫前有一段舞蹈,随后唐玄宗手持粉红罩衫登场,引导杨贵妃一步步向自己靠近,披上罩衫。在这个过程中,杨贵妃表现出了茫然、犹豫和一定程度的抗拒,但是,或许是禁不住皇权富贵的诱惑,或许是知道皇命难违,又或是对爱情心存侥幸,最终成为后宫里的女人。该剧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杨贵妃的心路历程,这里的杨贵妃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而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有独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是对白居易长诗中杨贵妃这一人物角色的丰满塑造。
在此前的文艺作品中,很少有作品会关注到杨玉环突然得宠时的心情,更多表现出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中对女性诉求的普遍漠视。因此,《又见长恨歌》对杨贵妃得到宠信后复杂心情的细腻刻画便具有了进步意义,而这样的心思才是合情合理的——对一个刚刚及笄的少女而言,即便曾对爱情有过单纯的、美好的憧憬,但对于一个位高权重的年长男人的骤然示好,对未来的茫然与担忧恐怕是远远大于欢欣的。
罩衫在剧中具有了象征意义。杨国忠死后,陈玄礼要求赐死杨贵妃,唐玄宗置身事外,甚至没有登台露面,随后高力士手捧白绫,无声地传达了李隆基的决定。如果说看到唐玄宗漠视陈玄礼诛杀杨国忠,对唐玄宗还只是失望,那么当看到高力士手中的白绫,杨贵妃终于绝望。她愤而脱下唐玄宗当初亲手为她披上的罩衫,将其重重掷在地上。地上凌乱不堪、无人问津的华丽罩衫,象征了懦弱无能的唐玄宗对他们兄妹遭际的不闻不问,象征着杨贵妃对唐玄宗爱情和期望的最终幻灭,也象征着她对无情不公命运的抗争,尽管以失败告终。
白居易长诗中并没有刻画杨贵妃被赐死时的反应,《又见长恨歌》则有意将杨贵妃塑造成一个独立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刻画成一个无辜的女性形象,她对唐玄宗的怨恨和反抗是进步的,是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至少能引他们为贵妃的悲剧命运发一声叹息。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杨国忠
马嵬坡前,六军不发,陈玄礼请诛杨国忠,貌似请求,实则胁迫。高力士不愿见玄宗与陈玄礼正面冲突,极力帮助唐玄宗离开漩涡。唐玄宗则半推半就被推到舞台角落,背身负手,无论杨贵妃如何跪求、哭诉,都不再看向舞台。杨贵妃见求助玄宗无门,转身跑到杨国忠面前,替他抵挡陈玄礼的攻击。杨国忠为保护妹妹,将其护在身后。杨贵妃再度上前,却被陈玄礼一下挥倒在地,昏死过去。杨国忠几度挣扎,最终死在陈玄礼剑下。悠悠转醒的杨贵妃跪在哥哥尸首前哭泣,陈玄礼仍不甘休,再度举剑指向杨贵妃。这时,唐玄宗回到场中,挡在贵妃身前。玄宗俯身要将兀自哭泣的贵妃扶起,却被悲痛的贵妃回身用力一推,踉跄后退几步。唐玄宗见状不再劝解,摇头踱步回到舞台一角。高力士捧白绫上,唐玄宗缓步下台,再不回头,杨贵妃怨愤赴死。这些情节将杨贵妃与杨国忠的兄妹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比之下,唐玄宗的凉薄也更加一目了然。面对薄情寡义的唐玄宗,杨玉环在哥哥和自身性命受到威胁时的反应,是她对命运最大程度的抗争。
《又见长恨歌》有意把高力士塑造成杨国忠兄妹死亡,甚至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一推手。比如,李隆基与高力士在黑雾弥漫的诡异氛围中共舞,李隆基缩在高力士身后,随着高力士的动作亦步亦趋,表明李隆基在高力士的蒙蔽和蛊惑下一步步铸成大错。再比如,陈玄礼诛杀杨国忠时,李隆基在舞台的一角背身而立;在赐死杨贵妃时,李隆基索性没有露面。在这两段高潮剧情中,高力士都处于舞台中央,即故事中心,在推动剧情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显然,杨玉环并没有被唐玄宗的装腔作势混淆是非,将过错归结到高力士身上,相反,她清楚地知道,唐玄宗才是大唐的君王,没有玄宗的默认或授意,高力士又岂能兴风作浪。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仙境重逢
白居易长诗中,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日思夜想,辗转来到蓬莱仙宫,遇到了与杨玉环长得一模一样的太真仙子,“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舞台剧《又见长恨歌》则摒弃了李杨二人重聚的情节,唐玄宗在梦中对杨贵妃苦苦追寻,始终遍寻不得,“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如此改编,显然使故事更符合逻辑,也更能体现杨贵妃的抗争精神。试想,在经历海誓山盟之后,又被无情舍弃,杨玉环又怎么愿意与唐玄宗再续前缘呢?《又见长恨歌》没有为了追求所谓的团圆结局,贸然让李杨二人破镜重圆,而是坚持以悲剧收场,让观众对人生、命运有更深刻的认识。从骤然得到帝王青睐的茫然失措,到对玄宗倾心托付,再到哥哥被杀死时的失望、痛苦,赐死时被辜负、被抛弃的彻底绝望,杨贵妃的独立意识、抗争精神终于完全觉醒,也使她与唐玄宗再不复相见的结局合情合理。
舞台剧《又见长恨歌》的改编,使全剧逻辑更为合理,人物性格更为生动、立体,尤其是杨玉环的抗争意识,让杨贵妃这一人物有了思想和灵魂,有了试图反抗男权统治与不公命运的抗争精神,尽管最终香消玉殒,但她依然有选择在死后与唐玄宗不复相见的权力。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