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黄 也 修 雯
《雄狮少年2》作为导演孙海鹏时隔三年的新作,延续了《雄狮少年》的故事内核,在保留第一部的草根叙事与对传统文化的关怀的同时,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共存,以及对于动画视听语言的技术升级之上,又一次给国风动漫带来了惊喜。
传统与现代:二元化叙事的对立与融合
近年来,国漫当中涌现了一批以古典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动画电影,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姜子牙》等。但大多都停留在对历史神话故事层面上的再叙事,而《雄狮少年》系列却将视野放置于当代社会。如果说《雄狮少年》是对舞狮文化的匠心传承,那么《雄狮少年2》则在这一基础之上,融入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元素,让传统与现代这两个看似二元对立的文化面向实现了新的融合。
《雄狮少年2》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千禧年初,阿娟和阿猫、阿狗三人来到上海闯荡,梦想着凭借舞狮技艺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然而,在现代化大都市中,观众的审美偏好早已发生了转变,舞狮表演无人问津,拳击、跆拳道这种更具刺激性和观赏性的格斗比赛有了更庞大的商业价值,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与此相对应的,女主角小雨所代表的传统武术因缺乏实战训练和统一标准,无法适应现代搏击比赛的规则而逐渐衰败,求真武馆被新兴的格斗拳馆挤占生存空间濒临倒闭。阿娟和小雨的人生之路遭遇了相似的困境,他们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与所身处的现代化都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此时,小雨与即将露宿街头的阿娟相遇,两人的命运由此交织在一起。如果阿娟能够代表求真武馆拿到格斗比赛的奖金,那么两个家庭的命运便都会迎来转机。在张瓦特的魔鬼训练之下,阿娟终于带着传统武术走上了现代格斗擂台,一路汲取各路大神的独门绝技,最终将肖张扬以及背后所代表的吸血资本打败,彰显了传统武术在当代的强大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将传统文化的意象之美融入了现代场景之中。阿娟的拳套上写着的“外练筋骨皮,内争一口气”,正如贯穿电影的“野草”意象一样,体现了草根出身的少年阿娟“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韧性。与之相对应,影片中反复出现金木阳修剪鱼缸中的水草的场景,这些水草虽生长在豪华的别墅中,却始终如困在资本布局中的肖张扬一般是“掌中之物”。当阿娟用滚龙肘打穿肖张扬的拳套后,里面的石灰洒落,戳穿了肖张扬利用石膏打造重量级拳法的虚假骗局,办公室里的金鱼缸也随之破裂,水草散落一地。
《雄狮少年2》直面了现代化进程当中传统文化没落这一社会现状。但并没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做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将看似矛盾对立的二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即便这一结合方式在现实逻辑上仍然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影片的叙事也已完成了传统文化题材与运动类型电影的融合,在不同年龄阶层的观众心目当中产生了深度共鸣。高级的体育电影归根结底是在讲人生态度,拳击电影更是如此,它的主题往往与主角的人生际遇息息相关,拳头夹杂着愤怒,打的是积累已久的家庭矛盾,或是面对下沉人生的无力感,而本片阿娟挥向的正是底层草根和传统武术所遭受的冷遇与不公。
视听技术的迭代升级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大量涌现,使得观众对电影的视觉效果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和期待。正如德国接受美学家尧斯所提出的“期待视野”,观众在欣赏一部作品之前,会先形成心理预判,作品是否符合心理预期会影响观众对作品的评价。在这个层面上,由导演孙海鹏带领的团队始终强调坚持“求真”的理念。
运动电影常被分为“文拍”和“武拍”。前者是指在表现体育竞技的对抗和博弈之外,更注重表达人文关怀。后者则着重表现体育的热血和刺激。本片显然属于后者,因而视觉效果的呈现就显得更加重要。可以看到影片在动作设计上严格遵循物理规律,参照了李连杰与甄子丹动作片当中的镜头设计,打斗镜头真实而自然。在人物与舞台空间的美术设计上,创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控十分严谨。例如对阳光下皮肤汗水反射出来的光线、手臂上轻微摆动的汗毛、头发甩出的汗珠等的细腻刻画,让影片呈现出一种接近真实的质感。据悉,《雄狮少年2》的总渲染时长超过4亿核小时,相较于前作,渲染时长增长了3至4倍,部分特殊镜头的单帧渲染甚至耗时超过100小时。由此可见,影片对于画面精细度的要求之高。
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最大的区别还在于它们在处理声音时的差异。对于动画电影而言,配音的适配程度甚至决定了影片当中的人物是否真实可信。《雄狮少年2》当中的声音设计可圈可点。配音演员大昕在扮演阿娟时,使用的是普通话。配音演员大雄扮演的阿猫则明显带有广东口音。从这一对比可以听得出,阿娟的普通话体现出他为融入上海这座城市,隐藏自己外乡人身份的心理。但遗憾的是,伴随着阿娟极速的个人成长与戏剧性的形象转变,阿娟的语音语调并没有发生相对应的变化。
除此之外,《雄狮少年2》当中的配乐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影片同时使用了嘻哈说唱音乐与锣鼓打击乐,两者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相辅相成,一同构成了这部融合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的新国风动漫的合奏。
(作者黄也系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讲师,修雯系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