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韩 飞
美食类纪录片是当今我国纪录片中市场化程度和工业化水准最高的题材类型之一,其创作规模大、细分程度高、接地气、观众缘好,也是内容“红海”,市场竞争激烈,被称为纪录片界的“卷王”。
2024年美食纪录片精彩纷呈
2024年,在电视和网络视听平台推出的纪录片中,美食类作品依然占据重要位置。美食类纪录片在前序IP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细分题材或融合不同类型元素开辟新赛道,并以美食为媒,联动文旅,实现地方形象的好感传播,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创作过程中,通过探索不同时间、空间的美食形态,解码美食链条中从食材到佐料的各个环节,实现深度细分的同时避免同质化,这已成为美食类纪录片开辟新“蓝海”的策略。
其中,发掘新的美食场景,并探索其与美食的互动关系,成为叙事创新的着眼点。2024年,纪录片《赶集故事会》沉浸式深入“民间集市”这一热闹空间,发掘当地大集上的风物和美食,展现有滋有味的生活场景。《大地家宴》以“乡宴”为故事切口,聚焦不同地区的独特食材和味道,自然延伸至新时代的人情故事、乡村文明及乡土风貌。《四季流转年夜饭(第三季)》继续从平常百姓年夜饭中四季流转的美食出发,与观众一起寻味乡愁、寻味传统。《边城好味》则通过百余道独特美食,引领观众一同沿国境线行走,讲述边境小城蓬勃的生活。
《赶集故事会》海报。 图片源于网络
从食材、佐料到口味,中国的美食元素丰富且复杂,也潜藏着美食纪录片题材的细分密码。《中国酿造》以酒水酱醋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中国酿造历史,揭开了中国饮食文化中“醴”的秘密。《酱油是什么》以“酱油”作为切入口,从“冷门”视角入手展开对“热门”美食主题的讲述,让人看到了美食纪录片在商业定制等方面的运作潜力。《奇食记(第二季)》更是以“反美食”的猎奇风格,带领观众一起搜寻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奇葩”食物。《小酸村》以酸味为引,呈现丰盈充沛的乡村情愫与美食故事,正所谓“一集一村落,一酸一世界”。《风味人间5·香料传奇》于2024年载誉归来,本季以“香料”为着眼点,展开探寻世界美食的旅行,并且凭借全球视野及精湛的视听技术,再次成为2024年度美食纪录片的扛鼎之作。
《风味人间5·香料传奇》海报。 图片源于网络
2024年,美食纪录片继续探索与地方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径,以美食标签促进好感传播,提升地方形象。《一城一味·湾区有百味》聚焦于湾区美食,刻画大湾区的人情温暖与独特韵味。《香港之味》《香港味道》共同构建香港美食图谱,向全世界呈现了中国香港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香港形象的亲和力。《傲椒的湘菜(第三季)》与潇湘地区文旅热点相契合,以全球视野记录湘人湘菜出湘的传奇故事,带领观众走进火辣滚烫的潇湘文化。《太原味道》与“跟着‘悟空’游山西”的文旅话题同频共振,以文化视角探寻美食奥秘。《一城一味·八闽有鲜味(第二季)》与福州旅游热紧密互动,以福州为核心,以鲜味为指引,记录属于八闽地区的独特味道。
《香港之味》海报。 图片源于网络
美食纪录片IP化程度高,各细分赛道的IP延续与IP衍生的产制模式已成体系,美食IP成为不少平台纪实赛道的“压舱石”。爱奇艺、腾讯、优酷、哔哩哔哩等平台在2024年分别推出《街边下饭魂(第二季)》《两岸一味(第二季)》《第一餐(第二季)》《下饭江湖(第三季)》《宵夜江湖(第三季)》《江湖菜馆(第五季)》,在前序口碑基础上守正创新。各大电视台的美食类纪录片IP化程度更高,许多已具备品牌效应。美食类纪录片IP的形成造就了相对稳定的品质保障与可持续的产品输出,有助于其与观众形成“约会意识”,也利于IP衍生品开发。
《街边下饭魂(第二季)》海报。 图片源于网络
美食纪录片的瓶颈与突围方向
然而,美食纪录片在垂直化、精细化、IP化与融合化的发展进程中,也逐渐面临市场增长瓶颈的挑战。尽管市场对美食纪录片的需求依然旺盛,但观众的口味和审美在不断变化,对纪录片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行业高度“内卷”,但多是存量维持;细分多,创新少,简易的类型复制正透支着观众的审美耐心;爆款产品稀缺,让这一领域难再掀起高潮。美食类型作为纪录片产业的“火车头”,要警惕“快销品”“复制品”的短视观念,需要以更多的创新驱动力拓展发展空间。
首先,要强化用户导向,发动群众力量,以精品力作和“小而美”的高低搭配来满足不同审美层次的观众需求。在“全民纪录”时代,动员群众参与美食纪录片生产传播的全流程中,无疑将增强用户黏性。2024年,《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在宣推阶段即启动“都来拍舌尖”融媒体征集活动,获选作品不仅可以展播还有机会进入正片。日前,在《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的看片会现场,笔者在片尾花絮中见到了那些来自民众的美食纪实集锦。四方食事,最终落点到这些温暖、质朴、丰盈、熟悉的民间烟火中。中国美食纪录片的兴盛曾因“舌尖”而起,美食纪录片的爆火又进一步引发了整个纪录片产业群众基础的扩大,恰恰印证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重要性。
其次,要以“美食+纪录片+X”拓展生存空间。2024年,“美食+纪录片+文旅”的尝试是以融合思维构建“大纪录片产业”的充分体现。所谓“民以食为天”,美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强消费导向的,联动千行万业。美食纪录片在产业层面的融合拓界还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包括“美食+纪录片+乡建/乡创”“美食+纪录片+带货”“美食+纪录片+IP授权”等都是值得尝试的方向。
最后,未来中国美食纪录片应以市场化为手段走向国际,讲好中国美食故事。美食是全世界共享的事物,中国美食更是享有盛誉,在Youtube等海外新媒体平台,流量靠前的中国内容创作者往往是美食博主,美食纪录片的国际市场流通性极佳。在国内市场内卷严重的情况下,中国美食纪录片应积极寻求出海策略,或如《风味人间》模式,立足全球视野,以美食为共同话语搭建起中外沟通对话的桥梁,服务于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视听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