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哪吒》系列动画:当代流行文化对传统经典的解构与重构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哪吒》系列动画:当代流行文化对传统经典的解构与重构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5-02-17 17:50

  作者:田广

  从六年前的现象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到今年不断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系列动画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将中国动画电影和中国电影工业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哪吒》系列动画有哪些突出的艺术特征?其对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有何启示?本文试浅析之。

  《哪吒》系列动画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当代流行文化的观念、视角和方法对传统经典进行解构和重构。哪吒故事最主要的出处是明代神怪小说《封神演义》,后世有关哪吒的各种民间传说和文艺创作大多来源于此。哪吒的故事是戏剧影视创作尤其是动画创作颇为青睐的题材,1979年版动画片《哪吒闹海》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已成为几代国人童年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经典。《哪吒》系列与以往同题材作品最大的区别,是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进行了大幅度改写,对长久以来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哪吒故事进行了颠覆性解构和创造性重构,从而给观众带来了新鲜而独特的审美享受与情感体验。

  影片最大的颠覆来自主人公哪吒及其镜像人物敖丙。无论在小说原著中还是在此前的各种戏剧影视作品中,作为陈塘关总兵李靖三公子的哪吒都是以“灵珠子”转世的充满正义感的反抗型英雄的形象出现的,而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则是出场不久即因残害百姓被哪吒打死抽筋的反面形象。经《哪吒》系列全新设定后的这两个人物与其传统形象大相径庭:哪吒乃“魔丸”转世,不但长得面目狰狞,而且自带顽劣、恶毒、凶残的属性,人们见了他如遇瘟神般避之唯恐不及;“灵珠”转世者由哪吒换成了敖丙,他虽然长相英俊、武功高强、备受宠爱,内心却非常孤独。也正因如此,他和哪吒才成了彼此唯一的朋友。哪吒和敖丙都经历了对自我身份的怀疑和对自身命运的反抗,在此过程中逐步完成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的这一声呐喊集中体现了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主体性的回归。

  太乙真人、申公豹和无量仙翁的形象也与人们的传统认知有很大反差。这三人均为阐教教主元始天尊的弟子,其中太乙真人是哪吒的师父,是一位道行高深、法宝无穷、行事果敢的高阶神仙,在哪吒的成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哪吒》系列中,他却被塑造成了一个滑稽搞笑、平庸无能、怕担责任的胆小鬼。申公豹原是一个心胸狭隘、播弄是非、助纣为虐的“孽障”,被改写成了一位因出身低贱而即使比任何人都更努力但仍然得不到仙界公平待遇的令人同情的悲剧性人物。无量仙翁(即小说原著中的南极仙翁)是元始天尊的大弟子,地位尊崇,法力高强,神通广大,不过在原著中露面不多,他的形象主要是作为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而妇孺皆知的;影片中的无量仙翁虽然仍是一副大头高额、慈眉善目的寿星佬模样,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他竟然是个隐藏极深的反派大boss!

  影片中还有许多人物都与传统形象存在较大差异,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文艺作品的中心是“人”,人物设定的反转,相应地带来了故事情节与主题思想的根本性改变。与以往同题材作品相比,《哪吒》系列在很大程度上舍弃了以保家卫国和反抗强权为主题的家国叙事,转而采取以个体存在与价值实现为旨归的个人叙事,着重表现了哪吒内心的矛盾冲突以及他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经历的蜕变和成长。哪吒的蜕变和成长固然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师父的指点和朋友的帮助,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他必须在炼狱般痛苦的煎熬中让自己的独立意志日益强大,从而战胜心中的魔,完成对自我身份的确认,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正如影片中哪吒的台词所说:“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

  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有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所有文艺作品也都体现着某种当代意识和时代精神。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哪吒》系列正是通过对经典的哪吒故事的解构与重构,表达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当代流行文化对古典精神和传统观念的重新审视以及对自我身份和现实处境的深度思考。当代流行文化包罗万象,很难一言以蔽之,本文主要指在当代年轻人中具有普遍性的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和审美偏好,试举关键词如下:叛逆、怀疑、挑战、奋斗、疯狂、压力、内耗、焦虑、孤独、自由、平等、包容、尊重、自嘲、戏谑、反讽……影片所描绘的虽然是一个神魔世界,但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现实世界的投影。哪吒的所处环境和所有遭遇,哪吒的精神困境和内心挣扎,哪吒的奋起反抗和自我超越,与为了改变命运而努力拼搏的当代年轻人的内心达到了高度契合,因此才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

  增强喜剧化、娱乐化色彩,是《哪吒》系列以当代流行文化消解和颠覆传统经典的重要手段。丧丧的、坏坏的、酷酷的、玩世不恭的哪吒,矮矮的、胖胖的、憨憨的、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瘦瘦的、长长的、阴阴的、说话口吃的申公豹,这些主要人物的造型样貌和言语神态都颇为滑稽可笑,与我们所熟悉的他们的经典形象截然不同,给人以极强的新奇感和谐趣感。很多人物台词和口头禅、顺口溜、打油诗等也颇具轻松调侃的年轻人趣味,譬如:“丢人丢大了。”“去他个鸟命。”“天雷滚滚我好怕怕,劈得我浑身掉渣渣。突破天劫我笑哈哈,逆天改命我吹喇叭,嘀嗒嘀嗒嘀嘀嗒。”可以说,这种喜剧化、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既是影片对传统经典实现超越的一种策略性选择,也是满足当代流行文化主体审美与情感需求的现实需要。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哪吒》系列在对传统经典进行解构和重构的同时,也在用多种方式向传统经典表达敬意。譬如我们可以从其中某些人物造型、台词、场景和桥段中看到《哪吒闹海》《卧虎藏龙》、周星驰电影、日本动漫等的影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一面颠覆,一面致敬,两者之间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对于传统经典的当代转化,本就应该采取辩证的立场和方法,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与融合中,实现传统艺术经典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当说,《哪吒》系列在这方面作出的努力是值得赞赏的。

  《哪吒》系列动画是以饺子(本名杨宇)导演为首的主创团队积十年之功、呕心沥血为中国影坛奉献的精品之作,也是整个中国动画界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向世界动画高地发起的一次有力冲击,对于中国动画电影和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该系列动画还有许多可说之处,限于篇幅不再多谈,最后用几句话讲讲本人对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

  中国动画电影已走过百年历程,有过辉煌的时刻也有过黯淡的岁月,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动画人在筚路蓝缕中探索出了一条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之路,将中国传统美术、音乐、舞蹈、文学、戏曲等元素融于一炉的《铁扇公主》和《大闹天宫》至今仍是中国动画的荣耀。近年来,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加持下,中国动画在技术层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给观众带来了逼真的观影体验和强烈的视听震撼,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创作者对注重抒情写意、崇尚意境营造的中华传统美学的理解和把握、传承和发展,要么缺乏自觉,要么力有不逮,要么不得要领,总之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凡动画强国皆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而民族特色从何而来?它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和美学传统。希望我们的动画工作者立足民族传统,在中西古今融合中创作出更多兼具现代精神与中式美学的优秀动画,让中国动画早日走向世界。(田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短视频时代,我们如何保卫消逝的童年?

  • 《哪吒》系列动画:当代流行文化对传统经典的解构与重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