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射雕英雄传:侠者大者》:侠义重塑与电影叙事的失衡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射雕英雄传:侠者大者》:侠义重塑与电影叙事的失衡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5-02-24 17:27

  作者:王子轩

  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改编自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最后七回,以蒙古伐金的进与退、郭靖黄蓉爱情的分与合为两条主要线索。开篇以闪回的方式介绍故事背景:蒙金混战、宋廷苟活、郭靖与黄蓉相识、洪七公传授降龙十八掌、桃花岛巨变、郭靖与黄蓉误会等。此后,郭靖与蒙古大汗产生矛盾,在养育之恩与民族立场的对立下,坚决选择家国大义,与此同时,黄蓉逃脱欧阳锋追捕,找寻郭靖。最后,二人相遇,携手劝阻蒙军借道伐金,展现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崇高情怀。

《射雕英雄传:侠者大者》:侠义重塑与电影叙事的失衡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剧照

  徐克素有“鬼才导演”之称,他之前的作品如《黄飞鸿》系列、《狄仁杰》系列、《七剑》《蜀山传》《龙门飞甲》等影片,在武侠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影片凭借独特的视觉风格、精彩绝伦的动作设计,以及深刻的主题表达,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经典。他擅长打破传统武侠电影的固有模式,不断为观众带来新奇的观影体验。此次他执导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在主题表达、叙事手法、角色塑造上都进行了创新尝试,试图在传统武侠故事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重新解读了侠义精神,突破传统对侠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简单理解,强调“侠”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责任感和信念。将故事置于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中,以家国大义为核心,使影片的格局和立意更高。徐克在影片中强化了郭靖作为“和平主义者”的设定,借助其与成吉思汗之间的冲突,展现“以文止战”的理想主义。通过郭靖的成长历程与思考,让观众重新审视武侠的真谛,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进行了现代视角的诠释。这一改编既呼应了金庸原著中郭靖突破狭隘民族主义的思考,也与当下年轻观众对“反战”“多元包容”的价值取向产生共鸣。然而,影片弱化了传统武侠的快意恩仇,转而聚焦于家国大义,虽深化了主题,却也因叙事节奏失衡和逻辑断裂,如欧阳锋突兀的“嘴炮退敌”、家国主题的强行升华,遭到诟病。

  影片将故事置于宋蒙对峙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真实存在且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代。通过展现南宋面临蒙古铁骑威胁的历史大环境,如襄阳城外的战火纷飞、蒙古大军的压境等,让观众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紧张局势与历史厚重感,为武侠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土壤。徐克的“历史武侠”路线,虽具新意,却因未能平衡写实与写意而显得割裂,既牺牲了一定的战争意境,又消解了武侠的“浪漫乌托邦”。武侠作为“梦的文学”,一旦因为现实意蕴而放弃乌托邦家园,就是南辕北辙了。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历史武侠”的尝试,我们要明白,武侠的优势本就在于其包罗万象的广阔性。古龙曾说:“我一向以为武侠小说的趣味,本该是多方面的。多方面的趣味,只有在武侠小说中,才能同时并存。侦探推理小说中没有武侠,武侠小说中却能有侦探推理;言情小说中没有武侠,武侠小说中却能有言情。”用战争表现武侠,符合当下年轻人“反战”理念,不失为披沙拣金之举。鉴于此,武侠电影要有所突破,不应该忽略恩怨情仇、打打杀杀以外那些具有现代价值的东西。江湖之大,承载了太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虚名薄利、镜花水月,正如金庸先生所言:“天地四方为江湖,世人聪明反糊涂。名利场上风浪起,赢到头来却是输。”其所指则是现实社会。如果武侠电影能够选取合适角度,指涉当前社会问题,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

  影片不仅在主题表达上需要改进,在影片的立体感和饱满度上亦尚堪斟酌。比如在人物塑造上,影片启用肖战等流量明星,试图以偶像效应吸引年轻观众,却因角色适配度不足引发争议。徐克曾成功打造了东方不败等角色的经典形象,但此次《侠之大者》中,黄蓉的塑造似乎少了三分灵气,郭靖的塑造则因过于强调“圣人化”而缺乏人性弧光,削弱了观众的共鸣感与代入感。什么才是当下年轻观众青睐的角色呢?是立体化、有缺陷的英雄,如叛逆的杨过、市井的韦小宝;是成长型的角色,如《卧虎藏龙》的玉娇龙,完成从任性叛逆、肆意妄为,到跳下悬崖、自我悔过的成长,《龙门飞甲》的凌雁秋,完成从执着复仇、狠毒决绝,到放下仇恨、敞开心扉的成长。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影片中的华筝反而更受欢迎,不仅是因为她那率真洒脱的天性讨喜可爱,还在于她对爱情的处理方式(向往、失望、挣扎、成全)遵循了成长型人物的特征,引发了观众的代入感。

  另外,在叙事节奏和冲突设置上,大概是出于对未读过金庸原著的观众的照顾,影片中设置了略显冗长、琐碎的前情回忆,导致最后展示家国冲突的时间受到压缩;郭靖也缺少了“我一生苦练武艺,连母亲和蓉儿都不能保,练武又有何用?”“我一心要做好人,但到底能让谁快乐了?”“我这个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什么?”这些引人深思的内心冲突的展现。影片试图以郭靖的“文斗”替代“武斗”,虽呼应了和平年代“侠”的内涵,却因缺乏戏剧冲突而显得平淡。金庸武侠的真正魅力,在于将个人成长与时代洪流交织,如杨过的偏执与救赎、张无忌的权力挣扎等。若改编仅停留在主题、口号上,而忽视角色的情感纵深,显然难以触动观众。

  徐克善于打造充满奇幻色彩的武侠世界,如《新龙门客栈》中的大漠孤烟、龙门客栈的神秘诡谲;《蜀山传》里的仙侠奇景,悬浮的山峦、绚烂的法术光芒等,突破现实局限,为观众带来如梦如幻的视觉震撼。此次,徐克试图借助草原广阔的叙事空间来构建阔大的审美意境,表现战争的宏大场面。如电影开场的铁浮屠重甲骑兵压境,采用全景构图,密密麻麻的骑兵与远方的天空和山峦,形成强烈对比,凸显战争宏大残酷。又如草原上一人一马在逆光中渐行渐远,蒙古包炊烟与战场狼烟在长镜头里交织,将“侠之大者”的孤寂与壮阔展现得淋漓尽致。但遗憾的是,影片没有很好地将场景与武侠文化内涵深度融合,只是注重了视觉上的形式实验,陷入“为炫技而炫技”的误区,导致“为国为民”缺乏了一定的张力。影片中一些特效场面,过于追求奇幻绚丽,背离了原著“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风格,使武侠的“以武证道”沦为视觉奇观的附庸。

  徐克的探索虽不完美,却也从侧面为金庸武侠的现代化改编提供了启示:唯有在尊重原著灵魂的基础上,以创新表达回应时代命题,才能真正让武侠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重燃江湖”。(王子轩)

 

  《射雕英雄传:侠者大者》:侠义重塑与电影叙事的失衡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六姊妹”贺岁:时代与爱情的交织呈现

  • 《射雕英雄传》:侠义重塑与电影叙事的失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