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詹丹
《红楼梦》中,贾宝玉对女孩子的各种奇怪表白中,“做和尚”是较为人熟知的。特别是发生在端午节里的前后两次表白,特别耐人寻味。我们不妨先摘录下来看看。
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第三十回)
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了,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第三十一回)
贾宝玉在第三十回的“你死我做和尚”表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此生非你不娶的意思。不过这话第一次对黛玉说出来时,黛玉不但没有感动,反而大为生气,指责他在胡说,理由是“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而这番指责居然也让宝玉认同,真认为自己说错了话,变得紧张慌乱起来,一时间脸涨得通红。这到底怎么回事?细究起来,黛玉的生气很莫名,而宝玉的紧张,更像是被黛玉带偏了节奏。因为宝玉虽然叫黛玉为妹妹,但此妹妹非彼妹妹,宝玉完全把这个妹妹视为独特的唯一者。此前,在第二十八回宝玉对黛玉的表白中,已经把黛玉作为唯一者来倾注情感的对象,那一番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道是:
宝玉道:“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
表面看林黛玉的位置靠后到了第四位,但前面三位,都是宝玉的长辈,无法跟他构成爱情关系,而且在宗法家长制的传统社会,这些长辈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除此之外,作为第四位的黛玉就成了唯一者,甚至都没有留出第五位的存在位置,他的同胞姐妹一概没在考虑范围之内。这样,林黛玉以亲属的人伦关系为标准,说是“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来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疏远的位置,以亲情关系来遮蔽她和宝玉的特殊爱情关系,也许说明她内心既期盼这样的特殊关系,但真要接受恐怕又不够坦然。在她的意识深处,还是无法完全挣脱礼教的束缚,特别是当宝玉的表白并没有得到家长保证的迹象时。但不管怎么说,黛玉的一顿貌似冠冕堂皇的抢白就把宝玉的思路带偏了,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宝玉并没有因此而回避,而是马上又说到了做和尚的话题。第二天,当袭人说到死,黛玉也跟着说,“如果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再次重复说“你死了,我作和尚”。关键是宝玉笑着说,袭人也笑,黛玉也笑,并嘲笑他已经作了两次和尚,数一数二都给记着呢。这第二次说的话,就不是对前一次的简单重复。因为第一次是真实,第二次就是艺术。当宝玉真实的心理表白被黛玉阻遏时,他不是避而不谈这话题,而是故意重拾这个话题,但却是以半真半假的方式来重提,这算是推进吗?是,又不是。因为这是对此前过于认真而碰壁的迂回前进,也可以说是对自己真诚心态的一次自嘲或者说掩饰,不然宝玉第二次也不会笑着说这话了。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宝玉说“做和尚”,到底为了谁?因为宝玉说这话之前,袭人说到了死,黛玉也说到了死。宝玉跟在黛玉后面说,最直接的理解是他口中的“你”,仍然针对了黛玉,似乎也只有黛玉配受这份待遇。但也未必。毕竟当宝玉前一天那么真诚地对黛玉表白是,遭到了黛玉的严厉抢白,宝玉难道还要再次去撞黛玉的枪口吗?更何况黛玉说死,是袭人说自己死而引发,因为强调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才来开袭人玩笑的。那么,宝玉在这过程中,替代黛玉口中的“别人”,意思是,如果袭人死,黛玉开玩笑说会伤心死,宝玉也附和着黛玉开玩笑的口吻说他会伤心得出家做和尚,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基于此,袭人回应说“你老实些吧,何苦再说这些话”,认为袭人也理解为这是宝玉对她说的话,逻辑似乎也顺畅。这样宝玉第二次说“做和尚”,就又了两种迂回性。一是把严肃的基调变为戏语,其次让“你”的对象,在袭人和黛玉间来回流动,让自己的真诚表白,既有玩笑也有他者来掩饰。但不论严肃还是嬉戏,对黛玉还是对袭人说,其对宝玉自身命运的结局,起到伏笔作用还是明显的。
鲁迅曾经感叹宝玉最终以做和尚的方式来应对人生的悲剧,格局是不大的。但他马上补充说,在当时的宝玉,大概也只能这样做了。这种无奈,大概是悲剧的深一层意味吧?(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