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谢伟锋
古人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节是炎黄子孙祭祖扫墓、敬天法祖的重要节日。这个古老的节气,承载着中华民族追本溯源的深厚情感,也在岁月的流转中,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时代意义。今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清明,我们的缅怀与追思,更增添了一份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烈的感恩。
“一寸山河一寸血!”回溯80年前的那场伟大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枪口对外、一致御敌。在民族深陷极度危机之际,更见英雄本色。从白山黑水到南疆大地,从淞沪会战到百团大战,每一寸河山都寸土必争,每一场战斗都惊心动魄。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是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饥寒交迫中坚守,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的炮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清明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再次缅怀和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而牺牲的英烈们。他们之中,有征袍尽染惩倭凶、功绩卓著千秋歌颂的左权;有赤胆忠心报祖国、舍生取义自当冲的张自忠;有苦战严寒敌胆破、一身正气护乾坤的杨靖宇……还有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他们从来不只是历史教材课本上被仰望的名字,更是闪耀在民族殿堂之上的万丈光芒,指引着后来的人们赓续前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当清明节与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这两个特殊的节点相交,我们更要知晓这段历史对于国家与民族的意义:中国人民所取得的这一史诗级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迎来了近代以来从陷入生死存亡到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如今硝烟已散尽,盛世如先烈所愿,我们在清明时节缅怀他们,就是要永葆一份对历史的敬畏、对胜利的珍惜、对和平的推崇。
“你若记得,他便永生”。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国各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祭扫活动,让市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在缅怀先烈中感恩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祭扫先烈墓冢时,献上一束鲜花寄托哀思;在参观革命纪念馆时,聆听一段历史,感受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当我们共同缅怀那些为救亡图存、民族解放而英勇捐躯的烈士时,仿佛置身于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革命史诗画卷之中。此时此刻,祭“人”敬“魂”的肃穆情怀,在心中油然而生。
清明寄情祭英烈,传承遗志向复兴。从抗战之日的家国破碎,到多年之后的锦绣山河,后人始终没有忘记每一次所取得的伟大胜利,都浸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碧血丹心。虽然战争早已远离我们的生活,但铸剑为犁仍只是一个美好愿望,和平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在壮丽征程中,我们更要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清明这个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时节里,让我们带着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迈进。(谢伟锋)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