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衡正安
今年是王森然诞辰130周年。王森然是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在教育、文学、文艺理论研究、史学研究、中国近代、现代社会政治思想史研究、国画创作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学新论》这本书凝聚了王森然对文学的思考。陈伟龄在精研此书多年后写出这本《现代性视野下的王森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从启蒙和审美两个角度来剖析王森然文艺美学思想中蕴含的深意,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二十世纪初,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发生激烈碰撞和交锋的过程中,在当时中国社会与世界接轨的进程中,在国内传统文化发生断裂、进入现代转型的背景下,推动文学的现代转型,必然也需要推动文论的现代转型。
王森然不仅高举启蒙大旗,积极宣传新文化思想,还积极投身文艺创作。1927年,承载他的文艺美学思想的主要论著《文学新论》完稿,并于1930年出版。从时间的纵轴来看,王森然的美学思想由萌生到成形,可分为1921年至1924年的萌芽期与1924年至1927年的成形期两个发展阶段;从构成体系来看,王森然的美学思想以通论、本论、力等范畴为支点,形成了一个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联系的理论体系。看到世界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巨大影响,王森然在《文学新论》中指出:“在这个时代潮流的鼓荡之中,我们的文学者应该洗净从前的生吞活剥的恶习与漫无头绪的介绍与研究;应该积极的筹备着,如何去迎接这不可抗拒的潮流,更预备着,如何的工作,才可以把自己投入这巨大的潮头中,做他漩涡的一个泡沫。”
在陈伟龄看来,王森然一生为启蒙民众、唤醒民众奔走,但他所致力探求的,是将审美主体置于中国社会文化剧烈变革的时代坐标上,以怀抱改革社会、启蒙民众、改造国民性的目的,用新文化的思想与新生活的情感去展示美的启蒙意义与人性的光芒,论述关注个体生命体验的审美实践对塑造国民性、完善人格、改进社会的重要意义。
在这点上,陈伟龄的研究是超过前人对王森然的研究的。她在回顾梳理百年前的学术的同时,也在给当前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以一定的启示。这点是非常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