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党史、用党史,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光明网特别策划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融媒体项目,推出“展览馆里的党史”系列专家解读视频。该系列视频采用“虚拟演播室”技术,邀请权威专家围绕展览馆相关展品及主题进行解读,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本期,我们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曾毅,从编号0001号文物讲起,介绍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的伟大贡献,解读共产党人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意义。
0001号文物的由来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摆放着一件编号0001号的国家一级文物,这就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义的绞刑架。
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和其他十九位革命者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杀害,当时他年仅38岁。次日,北京《晨报》报道:“首登绞刑台者,为李大钊。闻李神色未变,从容就死。”当年和李大钊一起被抓进监狱的其长女李星华在《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书中说:“反动政府把父亲视为‘罪魁祸首’,对他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为了延长他的痛苦,刽子手们对别人只施刑二十分钟,而对他施刑长达四十分钟之久。”一代伟人李大钊为了理想殉身前之从容可谓感天动地,正如陈独秀对他的评价——“英风伟烈应与天地长存。”
其实在被捕之前,李大钊是有机会离开北京的。当时有很多人劝他离开北京,南下避难,李大钊却说:“我不能走,我走了,北京的事谁来做呢?”在狱中,李大钊写下了《狱中自述》,“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则。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洋洋洒洒近3000字,展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事业的崇高情怀。然而,奉系军阀不顾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判处李大钊等20人死刑,立即处以绞刑。李大钊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满腔热血和宝贵的生命。
抗战时期,此绞刑架由京师看守所刑场移到德胜门外第二监狱刑场。北平和平解放之后,1950年国家开始筹备中国革命博物馆,时任文物部副部长的王冶秋专门强调,必须找到当年绞杀李大钊同志的绞刑架。于是,王冶秋借来了一辆自行车,和同事一起从东城骑到西城,终于在德胜门外的一片草丛中找到了这座绞刑架。这座绞刑架被编号为0001号,作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被博物馆收藏至今。
中国革命的“播火者”
李大钊曾写过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副对联正是他38年短暂却光辉的一生的生动写照。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首先,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播火者”。李大钊于1889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的中国,帝国主义视我为鱼肉,封建统治日益衰朽,这个时代背景决定了李大钊一生都与救国救民紧密相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敏锐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在宣传十月革命过程中,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进而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说,李大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大家都听说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南陈是陈独秀,北李就是李大钊。这就是李大钊的第二个重大贡献,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从1920年初,李大钊等革命家就商议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3月,李大钊撰文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需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第三,李大钊是党成立后革命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从1922年到1924年,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大革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
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在他慷慨赴死后,他的生前同事、好友写过许多追思他的文章。张申府在《忆守常》中写道:“他应说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完人……”陈独秀说:“他的生平言行,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身上体现出的革命精神和人格风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缩影。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是李大钊一生的不懈追求。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李大钊笔耕不辍,呕心沥血。他认为“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并且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李大钊再也没有动摇过,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英勇献身。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这是李大钊一生担当精神的写照。李大钊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身上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早在少年时期,他就激励自己终身坚持理想,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1916年,李大钊从日本留学回国后,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他这番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是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刚正风骨。1927年入狱之后,李大钊无怨无悔,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慷慨赴死。正如他在《牺牲》一文中所说,“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也是李大钊的一生的为民情怀。在十月革命后,他比同时代人更早看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乃是“庶民的胜利”,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做不到的”。1921年3月,李大钊在《团体的训练和革新的事业》一文中明确指出,“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革命斗争中,李大钊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始终与学生、工人、农民等普通大众打成一片,积极深入群众,开展工作。
出品人:杨 谷
总策划:陈建栋
监 制:吴丛丛
统 筹:章丽鋆 施墨
导 演:张 晞
编 辑:刘冰雅
摄 像:常世林 梁爽
制 作:路天悦 臧颖
【“展览馆里的党史”系列专家解读精彩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