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女性主义电影逐渐从边缘小众的创作走到更广大观众的中间。平权诉求、对父权意识形态的批判、对两性关系和性别文化的反省、女性主体性的觉醒与成长,构成了女性主义电影的最重要主题。女性主义电影源起于社会运动,肩负社会责任,以影像表达对女性权益和社会平等的关切,同时,它也以开放多元的电影形式,表达女性的世界观,探索女性自我的全面发展,在银幕上塑造独立的、有尊严的女性形象。在国际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光明观影团”栏目约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秦喜清推荐四部有代表性的女性主义电影作品。因为疫情不能出门的这段时间里,让我们一起在家“刷”电影吧!
新世纪十年,女性主义电影较以往更为活跃,在主流电影中更引人注目。在此推荐的四部影片,可以让我们一窥当代女性主义电影的风貌。英国电影《妇女参政论者》(2015)重返历史,展现了上世纪十年代英国女性为争取政治权利而付出的努力;加拿大电影《莫娣》(2016)以一位残疾女画家的创作经历,塑造了一位边缘女性的自我发现与成长;中国电影《找到你》(2018)探讨了职业女性面临的自我发展和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与困境;美国电影《小妇人》(2019)从女性主义的立场重新改编名著,更突出表达了女性对自我发展的渴望,同时对父权意识形态的负面约束进行了温和的批判。除此之外,女性主义电影也在进一步渗透商业类型电影的创作,使当今世界电影创作发生重要变化。
作者:杜宜浩
“三八妇女节”对当下女性来说可能是一个收获鲜花和赞美的节日,对消费时代的电商平台可能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营销。我们逐渐很少去思考“妇女节”与女权运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像却以一种“著史”的方式,似乎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不要忘记!《妇女参争论者》这部讲述19世纪初女权运动和女性觉醒的影片,通过对历史的复现与女性心声的讲述告诉我们:玫瑰虽然娇美,但勿忘它亦带有尖刺。
《妇女参政论者》海报
不是传记,胜似传记
《妇女参政论者》并非传记片,但由于影片创造的氤氲着雾气的伦敦街头具有如此厚重的历史感,让人误以为是一部传记片。影片以19世纪初英国女权运动的真实历史环境作为背景,无论是活跃在女权斗争前线的英国妇女社会政治同盟(Women’s Social and Political Union,WSPU)领袖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还是殉道于英王马下的艾米莉•戴维森(娜塔莉•普瑞斯饰演),真实历史人物的悉数登场,扰乱了戏剧性与历史还原的界限。
影片无法为我们提供传记片中必不可少的“传主”角色,但却塑造了无论是身份特征还是心理历程都趋于真实的英国女工形象——慕德•瓦茨,这是影片在历史叙事视角上做出的讨喜选择。在回归女性奋斗的历史现场时,虚构的人物能够甩开真实历史强压给影像创作者的重负。影片没有为潘克赫斯特、戴维森作传,只是让虚构的人物瓦茨与其产生交集,这样即便是略显主观的历史亦不会引发过多的质疑,这种历史视角在《阿甘正传》中表现得更为彻底。选择此视角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观众可以同人物实现更直接的共情,见瓦茨所见,感瓦茨所感,看到银幕上塑造的双重历史:英国女权运动的历史及慕德•瓦茨作为女性的觉醒史,这两个层面一个关乎社会一个关联个体,虽然《妇女参政论者》不是百分百的传记片,但却更好地实现了为时代著史,为个体立传的表达。
《妇女参政论者》剧照
女性主义电影的进路
女性主义电影最大的特征在于其所承载的女性意识,但承载方式却千差万别,通常是讲述一段基于女性主角的故事,在叙事中突出女性意识,这种电影的题材选择往往集中于女性的家庭、爱情或者社会生活,情节多以虚构为主,如《美丽佳人奥兰多》用400年时间跨度来表达“双性同体”的理念,主旨的传达不可谓不隐晦。但《妇女参政论者》却是女性主义电影中的特殊类型,它无意于虚构天马行空的故事,而是选择直接表现女权运动初期的社会历史面貌,在表达方式上构成了女性话语的“元叙事”,这样的表达方式不通过剧情来架设接受的距离,女性意识的传达更为直接。
抽身于影片内容,反观导演萨拉•加夫隆、编剧艾比•摩根,两位都是女性电影的“老手”,尤其是艾比•摩根,创作出多部传达女性主义内涵的作品,两人于2008年合作的《砖块街》更是将第三世界同女性主题进行融合,体现出创作者对处于社会权力结构中弱势方的关注与关怀。同样,《妇女参政论者》也是斯特里普在出演关于“妇女参政”的影片《铁娘子》之后,又一部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影片,还原了历史想象中的女权领袖埃米琳•潘克赫斯特。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艾迪斯•艾琳的扮演者海伦•伯翰•卡特正是影片讲述时代担任英国首相的H•H•阿斯奎斯的曾孙女,虽然两人在影片中没有交集,但历史的跳转还是引人唏嘘。女性主义电影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正在于它是这些女性作者发自内心的疾呼与呐喊。
《妇女参政论者》剧照
不管承认与否,电影已经成为公共记忆建构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莫里斯•哈布瓦赫在《论集体记忆》中提出“历史记忆”和“自传记忆”两个概念,而公共记忆是对以上两种记忆认同的结果。《妇女参政论者》上映于2015年,距离影片中所叙述的时代刚好到了100年的时间节点,似乎可以揣测出这样一部影片的隐藏含义,即在女权运动的一个世纪之后,通过影像完成关于女权运动公共记忆建构的尝试,也提醒我们在娱乐化盛行的大潮中,不要忘记电影对历史、时代所肩负的责任。
在女性被社会建构和被消费裹挟的当下,《妇女参政论者》愈发显现出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它提醒女性不要迷失自我,时刻保持清醒,思考自身是否拥有影片中奋进的女性所拥有的——打破商店橱窗编织的“梦境”的勇气。
(作者系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讲师,电影学博士)
【女性主义电影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