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国电影《小妇人》的改编之道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美国电影《小妇人》的改编之道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3-07 13:1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女性主义电影逐渐从边缘小众的创作走到更广大观众的中间。平权诉求、对父权意识形态的批判、对两性关系和性别文化的反省、女性主体性的觉醒与成长,构成了女性主义电影的最重要主题。女性主义电影源起于社会运动,肩负社会责任,以影像表达对女性权益和社会平等的关切,同时,它也以开放多元的电影形式,表达女性的世界观,探索女性自我的全面发展,在银幕上塑造独立的、有尊严的女性形象。在国际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光明观影团”栏目约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秦喜清推荐四部有代表性的女性主义电影作品。因为疫情不能出门的这段时间里,让我们一起在家“刷”电影吧!

  新世纪十年,女性主义电影较以往更为活跃,在主流电影中更引人注目。在此推荐的四部影片,可以让我们一窥当代女性主义电影的风貌。英国电影《妇女参政论者》(2015)重返历史,展现了上世纪十年代英国女性为争取政治权利而付出的努力;加拿大电影《莫娣》(2016)以一位残疾女画家的创作经历,塑造了一位边缘女性的自我发现与成长;中国电影《找到你》(2018)探讨了职业女性面临的自我发展和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与困境;美国电影《小妇人》(2019)从女性主义的立场重新改编名著,更突出表达了女性对自我发展的渴望,同时对父权意识形态的负面约束进行了温和的批判。除此之外,女性主义电影也在进一步渗透商业类型电影的创作,使当今世界电影创作发生重要变化。

  作者:池艳萍

  在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电影《小妇人》凭借六项提名广受关注。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这是其第七次被搬上银幕,由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执导。葛韦格以现代化的叙述话语重构这一经典文本,由此带来主题的迁移,触发人们对女性主义表达的新思考。

美国电影《小妇人》的改编之道

《小妇人》海报

  新版电影《小妇人》与原著小说及前作影片相比,不再平铺直叙地讲故事,而是采用倒叙、闪回等非线性叙事手法,将过去与当下、记忆与现实,七年前与七年后的两条时间线并置交叉,在制造悬念的同时又增加了影片的观看趣味。影片开始的一组场景中,马奇家的四个女孩或多或少都陷入在各自的困境中:乔在写作上的不自信,梅格的贫困窘迫,贝丝弹琴背影中透露的孤单,艾米在绘画创作上的迷茫。镜头一转,回到七年前,四个姑娘聚在家中的小阁楼里,嬉笑打闹、亲密无间,到处洋溢着欢乐与幸福,使观众对她们的遭遇产生好奇心,就此走进这一家人的故事。

  影片故事跨度七年,但主要人物的外形并无特别直观的改变,两条时间线中不少场景互相交叠,因而观者必须更加专注识别出每个场景对应的时间点,在脑海中将情节归位,把整条故事线补充完整。与被动接受故事的线性叙事不同,非线性叙事要求受众更主动地参与进叙事,所以也被认为是具有现代性意味的叙事手法。

  葛韦格不仅利用非线性叙事手法抓牢观众的注意力,也通过时间对比提高影片的感染力。她对两条时间线的交叉点做了精巧的设计,例如贝斯两次生病(一次是重获新生的喜悦,一次是生离死别的哀伤),乔拒绝劳里的求爱与多年后的追悔莫及,时间并置产生情绪的对比冲击,让影片中温馨、欢乐与相守的时刻显得更弥足珍贵,也让遗憾、分别与死亡的到来更让人揪心。

  必须提及的是,葛韦格在影片中突破性地改写了原著结尾。影片最后,乔与出版商在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后做出让步:书中的女主角向贝尔求爱,最终走进婚姻和家庭生活。乔的小说也得以顺利出版。该桥段并非葛韦格的天马行空,而是依据原著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亲身经历,《小妇人》是奥尔科特创作的自传体式小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对应奥尔科特现实中的家人,“乔”的原型即作者本人。奥尔科特本意把乔设定成为“专注于文学创作的老姑娘”,她曾在日记中写道:“女孩们写信来问小妇人嫁给了谁,似乎这是一个女人一生的唯一目标和结局。我不会为了取悦任何人而把乔嫁给劳里”。然而在出版社和读者的压力下,奥尔科特妥协了,小说的结尾乔和贝尔结合了。

美国电影《小妇人》的改编之道

《小妇人》剧照

  葛韦格的结尾不仅是聪明的,也是揭示性的。如果照搬小说情节,让乔草率地走进婚姻,只会令今天的观众费解,甚至被视为是女性主义的挫败。通过自反的手法,葛韦格为原著情节“祛俗”,一扫原著中女性意识的哀怨和压抑,使影片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与此同时,隐藏在人物“乔”背后的原著作者奥尔科特被推到银幕前面。当我们重新审视该片会发现,比起小说《小妇人》的故事,真正让导演更感兴趣的是奥尔科特的故事:奥尔科特从小特立独行,一生追求女性独立、自由的权力,依靠写作帮助自己的家庭摆脱贫困,且终身未婚。葛韦格将“乔”还原为奥尔科特本人,影片重在表现女性的自我探索过程。

  从该角度看,葛韦格的改编策略更为清晰。影片中,乔的成长串起了故事的主线:她有过颓废,受质疑后几乎放弃写作;她有过迷茫,向母亲哭诉自己的孤独感;她也犯过错,过于害怕失去自由,恐惧婚姻,矫枉过正而错失劳里的爱。经历生活的磨砺,乔收获的不单是第一本署上真名的作品,还有对自我更深入的认知。

  不仅是乔,马奇家姐妹们的成长都被导演编织到叙事中。梅格嫁给了爱情,又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贫困,她学会了用成人的担当取代虚荣;品行高尚的贝丝眷恋家庭的温暖,在姐妹们远行后,克服了内心孤独,并坦然接受生命的流逝;艾米自信且富有野心,在注重顺从的淑女美德的时代,原本是个不讨喜的角色,但在劳里面前坦率的自我剖析,也让其形象也变得丰满、立体。描写女性自我探索的经验是葛韦格的强项,不论是由她编剧和主演的电影《弗兰西丝•哈》,还是自编自导的电影《伯德小姐》,一直在延续该主题。

  另外,小说中的贝尔教授在电影中改头换面。原著中,贝尔是一位年长的德语教授,他与乔在纽约相遇后教导乔写作,与她朝夕相处,对她产生过很深的影响。在影片里,贝尔成了年轻的帅小伙,与乔的交往并不深。葛韦格的“私心”显然不希望将女性的成长归因于一个“家长式”的年长男性角色,落回到父权文化体制的窠臼中,取而代之的是表现马奇家女性成员之间的深厚情谊。

美国电影《小妇人》的改编之道

《小妇人》剧照

  从受父权压迫到意识觉醒再到自我探索,当代女性正以更清醒、自觉的态度探索自我身份,建构自我主体性。19世纪的美国社会几乎不给女性提供工作机会,婚姻是唯一的经济来源,奥尔科特创作《小妇人》时,希望给当时女性提供“一本道德说教读物”,唤醒女性的意识觉醒。诚然婚姻问题对当代女性来说依然是个经济问题,但不是唯一的出路和根本困境,生活在充满可能性的现代社会,自我探索成为当代女性的普遍经验,因而也是更重要的命题。

  影片《小妇人》中,乔在自我否定后重新找到书写的欲望,从一个随波逐流的写手成为真正的作家,她是否真正走进婚姻已不再关键,导演葛韦格想要讲述的不是一百五十年前的女性故事,她在奥尔科特的人生经历中捕捉到了现代性经验,经过改编使影片的主题从启发女性觉醒迁移到表现女性自我探索。从奥尔科特到葛韦格,两位女性创作者跨世纪“接棒”,折射出女性主义话语表达的新特点。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博士研究生)

  【女性主义电影作品推荐】

  美国电影《小妇人》的改编之道

  《莫娣》:受难智者的人生絮语

  《妇女参政论者》:影像写就的女性奋进史

  无以为家的娜拉:《找到你》中两种女性的命运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纪录片《曹俊》:华彩绽放 丹青无际

  • 刘上生:曹雪芹的“隐秀”之笔——品味《会芳园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