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无以为家的娜拉:《找到你》中两种女性的命运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无以为家的娜拉:《找到你》中两种女性的命运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3-07 15: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女性主义电影逐渐从边缘小众的创作走到更广大观众的中间。平权诉求、对父权意识形态的批判、对两性关系和性别文化的反省、女性主体性的觉醒与成长,构成了女性主义电影的最重要主题。女性主义电影源起于社会运动,肩负社会责任,以影像表达对女性权益和社会平等的关切,同时,它也以开放多元的电影形式,表达女性的世界观,探索女性自我的全面发展,在银幕上塑造独立的、有尊严的女性形象。在国际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光明观影团”栏目约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秦喜清推荐四部有代表性的女性主义电影作品。因为疫情不能出门的这段时间里,让我们一起在家“刷”电影吧!

  新世纪十年,女性主义电影较以往更为活跃,在主流电影中更引人注目。在此推荐的四部影片,可以让我们一窥当代女性主义电影的风貌。英国电影《妇女参政论者》(2015)重返历史,展现了上世纪十年代英国女性为争取政治权利而付出的努力;加拿大电影《莫娣》(2016)以一位残疾女画家的创作经历,塑造了一位边缘女性的自我发现与成长;中国电影《找到你》(2018)探讨了职业女性面临的自我发展和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与困境;美国电影《小妇人》(2019)从女性主义的立场重新改编名著,更突出表达了女性对自我发展的渴望,同时对父权意识形态的负面约束进行了温和的批判。除此之外,女性主义电影也在进一步渗透商业类型电影的创作,使当今世界电影创作发生重要变化。

  作者:郑睿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女主角娜拉的离家出走深刻影响了中国女性,他的名言“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成为当时女性觉醒的宣言。现如今,“娜拉出走”已经过去百年,当下中国“娜拉”现实处境如何?吕乐导演,姚晨、马伊琍主演的影片《找到你》试图对此问题作出现实回应。

无以为家的娜拉:《找到你》中两种女性的命运

《找到你》海报

  影片采取了双女主主线叙事结构,李捷(姚晨饰)和孙芳(马伊琍饰)是原本没有任何交集,却因为儿科病房的一张病床将命运交织在一起。在具体故事进程中,两条线一明一暗、一动一静,交错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两种女性的不同命运。

  李捷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秉承“工作至上”价值观念的“现代女性”形象。她以果敢冷静示人,有高度的自律性和自觉性,也因此得到了命运的眷顾,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她皆处理得游刃有余,较一般女性而言也有更多主动选择的余地:她能主动提出离婚、主动争取女儿多多的抚养权、也有能力雇佣保姆分解育儿压力。李捷坚定认为命运是可控的,将事业当作救赎自己的人生之舟,甚至在传统婚姻之外主动选择一种更舒适的“和保姆同行”的新型家庭构成方式。但在女儿多多丢失之后,李捷才发现自己所谓的“命运的眷顾”是如此不堪一击。所有人将错误归咎于她,而她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形容枯槁,尊严尽失,甚至检讨、反思自己作为母亲的“失职”。

无以为家的娜拉:《找到你》中两种女性的命运

《找到你》剧照

  影片中的孙芳和朱敏是典型的“传统女性”形象,与李捷的可控人生相比,孙芳的人生充满着诸多的“不可控”:她所嫁非人,面对满目疮痍的婚姻只能逆来顺受;她身无长物,面对女儿的先天疾病与高昂的医疗费用束手无策。她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可恰恰也是这个农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的孙芳,面对命运的骤变与不公却不肯认命,无比坚定地履行“为母”职责。与阮玲玉在《神女》中饰演的妓女的命运相似,为了救女儿,孙芳也不惜走向靠出卖肉体筹钱拯救孩子的道路,既是堕落的“妓女”,更是高贵的母亲。“母亲”这一身份是孙芳与命运抗争的原动力,也这个角色的魅力与光辉所在。

  全职太太朱敏,名校毕业,却主动选择做一个“传统女性”,牺牲事业成全家庭。虽然孙芳、朱敏分属贫富两个阶层,但她们面临的是“传统女性”的共同命运:隶属于家庭,存在价值只能以“为妻”“为母”的角色来实现。朱敏丈夫出轨,起诉离婚,并要求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如果说朱敏丈夫的出轨是宣布朱敏在“为妻”身份的失效,那么被剥夺“为母”的身份,将逼迫她走向绝境。无论是朱敏还是孙芳,都采取了极端的方法对“传统女性”的不公发起抗争:朱敏在家引爆煤气自杀,导致毁容;孙芳则是绝地反击,误杀前夫,并差点一错再错,试图拐走多多,最终选择跳海自杀。

无以为家的娜拉:《找到你》中两种女性的命运

《找到你》剧照

  影片结尾,还是留下了“光明的尾巴”:在“现代女性”李捷的帮助下,“传统女性”朱敏重新赢得抚养权,女性之间的守望相助,似乎是解决现实女性艰难处境的一条可行性出路。如此安排,看似在“传统”和“现代”间达成了和解,但悖谬之处在于:当李捷出于一个母亲的立场选择帮助,是一次律师职业的严重“失职”,也是回避现实的一种“想象性解决方案”。“娜拉出走后怎么办?”这个新时代的老问题,电影将其再次抛出,却没有明确答复,而是留给现实的观众去思考。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中心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专职研究员)

  【女性主义电影作品推荐】

  美国电影《小妇人》的改编之道

  《莫娣》:受难智者的人生絮语

  《妇女参政论者》:影像写就的女性奋进史

  无以为家的娜拉:《找到你》中两种女性的命运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纪录片《曹俊》:华彩绽放 丹青无际

  • 刘上生:曹雪芹的“隐秀”之笔——品味《会芳园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